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57336
  • 博文数量: 751
  • 博客积分: 5000
  • 博客等级: 大校
  • 技术积分: 499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10-28 09:4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751)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750)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10-28 10:04:23


  OK,既然我们提到了布线系统方面的问题,我们就来说说1000BASE-T以太网的线路的问题。也许大
  
  家都不记得CAT线的分类了吧?我们复习复习?
    CAT1(1类)就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传统电话线了。这种线路是为了进行语音通话而设计的,所以
  
  这种线路最适于模拟语音和一般的低数据量通讯。
  
    CAT2(2类)最开始的是IBM 3类。它的应用范围为4 Mbps的(TOKEN RING)令牌环网局域网和T1,
  
  一般我们见到的情况较少。
  
    CAT3(3类)则是为10 Mbps以太网设计,广泛用于数字PBX系统。由于后来CAT5的出现而日渐趋于
  
  衰退,现在几乎已经不用了。
  
    CAT4(3类)是为10 Mbps以太网和10 Mbps的令牌环网络设计的,一般来说我们不经常看到。
  
    CAT5(5类)直到今天还在唱主角的位置上。这种线路是为100 Mbps高速以太网和155 Mbps ATM网
  
  络设计。至今为止仍然为大多数企业安装的首选线缆。还有一种叫做超5类的线缆,相对于5类来说,就
  
  是多了金属一个屏蔽层。
  
    CAT6则是用于1000 Mbps以太网。
  
  
    CAT7是一种屏蔽双绞线标准,它能够提供比6类(CAT6)更高的带宽,预计将主要应用于高端欧洲
  
  市场。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都有一点头晕了吧?很多人这个时候要问了,按照分类来说,那么
  
  1000M的以太网络不就理所应当的采用CAT6来进行布线吗?为什么还有很多的最终用户会为使用什么样
  
  的电缆来支持1000BASE-T而感到困惑呢?
  
    首先一个原因是成本的核算,然后就是一个如果采用CAT6进行重新布线的话,那么以前的CAT5布线
  
  就会全部废置……所以现在才会出现了实现1000M以太网的多种布线方案。
  
    即使当前6类布线还仅仅处于一种草案的阶段,但是现在已经开始很多的关于6类布线是否必要的争
  
  论了。既然5类可以支持到1000M网络,为什么还要使用6类呢?
  
    首先我认为网络的一个布线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这种线路一旦铺设好了之后应该是
  
  在10年内不会进行大的改动的。而IT业的迅猛发展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谁也不知道10年时间内PC技术
  
  以及网络技术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就现在而言,还没有到1000M网络普及的地步,因为就PC本身而言就
  
  有太多的因素成为了瓶颈,比如说处理器、内存和网卡之间的数据传输率,还有处理器、内存和硬盘之
  
  间的数据传输等等,而在这些瓶颈没有解决之前“1000M到桌面”是非常不现实的。摩尔定律预言芯片
  
  上的晶体管数目每过18个月就增加一倍。用这个定律来描述PC处理器性能的增长速度的话,也就是说,
  
  每过18个月PC的性能就要提高一倍。基于这些事实,也许三年内台式PC中就会普及其他的高速度的总线
  
  形式。而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也就是1000BASE-TX技术应用到桌面系统普及的时候了。所以6类布
  
  线从长远的角度上来说还是非常有用的。
  
    那么5类的布线呢?说过分点就是一种“鸡肋”了——我并非贬低现在还在建设100M企业网络的单
  
  位!我相信如果他们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也会认为1000M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伸手可及的了。
  
    现在5类的线缆连接很多,如果让一个企业为了建设1000M网络而放弃原有的100M网络5类布线不是
  
  很现实。那么这里我们就可以考虑到一个网络阶段性升级了。由于前边提到的种种原因,我们暂时可以
  
  不用考虑工作站的1000M到桌面。我们首先需要改造的就是到机这个部分。一个大型网络中
  
  ,工作站每天要从上存取的数据上百G,仅仅100M的带宽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所以我们考虑到首
  
  先提升这里的带宽。然后因为一个大中型网络不可能只有一个机集中点,所以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
  
  的带宽也是一个问题,这里也可以升级,那么这样的升级完成了之后也就成了一个主干1000M,分支
  
  100M到桌面的网络系统。这样的一个升级也是很有意义的。而且由于1000M网络和100M网络的线缆要求
  
  一样,所以当主机的内部瓶颈均已打破之后,原来线缆符合CAT5要求(1998)的前提下只需要更换两端
  
  的设备——网卡和交换机既可实现“1000M到桌面”的网络了。
  
    ATM网络也算是一个相当有竞争实力的对手。那么我们来看看ATM和千兆以太网之间如何取舍吧。
  
    首先,ATM技术起源于B-ISDN(宽带ISDN),具有电信网技术的所有特点。但是ATM技术相对而言
  
  是比较复杂的。从技术上来说ATM网络是分为AAL、ATM和物理层三个层次的。而其中每一层又可以分为
  
  两个子层。ATM是面向连接的传输技术,它使用的是类似于电话号码的十进制数字进行呼叫连接。而且
  
  它的呼叫编码就有4种以上,而且现在都还没有得到统一,最长的可以达到20位。在每个ATM交换机上,
  
  建立连接过程需要10~30ms的时间,相对于最快10μs的ATM交换机速度而言,10~30ms实在是太长了。
  
  此外,为保证服务质量所需的资源预约等也要在此阶段进行,更增加了建立连接的时间。所以现在
  
  ATM网中多采用永久虚电路(静态)。这就限制了ATM网的伸缩能力。ATM信元的53个字节中,有5个字
  
  节的信元头,编码效率不高。其他的数据包要经由ATM网传送时,必须在入网处分解转换为ATM信元
  
  流,出网时再恢复成原来的数据包。若信道质量不是足够高,或因传输控制策略不佳,就会出现信元丢
  
  弃现象,而一个信元的丢弃将导致整个数据包的重传。这些处理都会增加系统开销,加大传输时延,降
  
  低ATM网的传输能力。使得广为宣传的、ATM技术的各种优越性大打折扣。而且价格因素也是一个为什么
  
  ATM技术不能将他的触角伸到局域网中的原因之一。
  
   如何鉴定千兆网络
    1000M以太网是什么以及怎么样我们讲得差不多了。作为网络中心的交换机无可否认的成为了这个
  
  1000M的以太网中的重中之重了。那么用什么来衡量这个交换机质量、性能的优劣呢?
  
    首先就是吞吐量了。吞吐量的高低决定了交换机在有效工作(没有丢失数据帧)的情况下发送和接
  
  收数据帧的最大速度。吞吐量也是我们选择和衡量交换机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了。
  
    然后是延迟。这个延迟就是数据包通过交换机所花费的时间。讲细一点,如果是FIFO(First in
  
  and First Out,先进先出)的话,那么这个性能参数则是说的数据帧的第一位到达交换机的入口到数
  
  据帧的第一位到达交换机的出口的这个时间间隔。
  
    接着就是帧丢失率,我们也叫做丢包率。按照交换机的工作方式,当交换机处于持续负载的时候,
  
  由于缺乏资源,所以有一些帧将会无法转发,而我们计算出的这个百分比——丢包率就是衡量交换机在
  
  非正常状态中(比如说网络风暴、恶意广播)工作的性能情况了。
  
    还有错误帧过滤。这个性能参数是说网络中有一些错误的帧,比如说“超小帧、超大帧、CRC错误
  
  帧、Alignent错误……”等等。
  
    背压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在交换机在阻止外来数据包发送到堵塞端口的时候可能会发生丢包
  
  。而背压就是考验交换机在这个时候避免丢包的能力。很多的交换机当发送或接收缓冲区溢出的时候通
  
  过将阻塞信号发送回源地址来实现背压。交换机在全双工时使用IEEE802.3x流控制达到同样目的。
  
    HOL(Head of Line Blocking,线端阻塞)是反映了阻塞端口如何的影响非阻塞端口的转发速率。
  
    全网状是用来反映交换机所有端口同时接受到数据包时所能处理的总数据帧数量。交换机的每个端
  
  口在以特定速度接收来自其他端口数据的同时,还以均匀分布的、循环方式向所有其他端口发送帧。我
  
  们在测试千兆骨干交换机时采用全网状方法获得更为苛刻的测试环境,而挑选出来的交换机也是最能克
  
  服恶劣环境的产品。
  
    部分网状一般用来衡量接入型交换机。改性能参数反映了交换机在恶劣情况下最大的承受能力。通
  
  过从多个发送端口向多个接收端口以网状形式(紊乱网状模式)发送帧进行测试。
  
    Back-to-Back通过对交换机在不丢包的而持续转发数据包的数量来客观的反映交换机的数据缓冲区
  
  的容量大小。
  
    网络的发展潜力可谓无可限量,以太网作为历史最悠久的网络技术之一,将继续向前发展,利用其
  
  出色的性价比、灵活性和互操作性提供新的业经验证的优势。与大多数技术解决方案一样,成本将始终
  
  是决定以太网技术过渡速度的重要因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传输量的增长率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根据有关部门预测,在3年后,数据传输量将会超过语音传输量,一跃成为成为全球通信网络主要的
  
  传输方式。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流和多媒体服务,大容量、高速率、多功能模块高端网络产品将接踵面
  
  市,而其市场规模也将不断的得到扩大。千兆以太网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随着Internet的
  
  发展和网络上高带宽应用的出现,万
【责编:admin】

--------------------next---------------------

阅读(34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