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机市场,是思科等高端厂商眼中网络大战的制高点,是中低端厂商心目中向高端发展的一道坎。可以说,2002年是三层迅速普及的一年,大中型企业骨干网中已经迅速普及了三层交换,而许多中小型网络考虑到日后的发展,也开始引进三层交换技术。据统计,目前三层交换机的销售额已经占以太网交换机的两成以上……
如今,三层交换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1993年国外就曾经有具备三层交换概念的交换机问世;1997年三层交换开始成为中国网络先锋们的话题,其成型的产品也开始在国外市场露面;2000年三层交换机开始在中国市场引起瞩目;而2002年则无疑成为了三层交换最风光的一年,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扩展,教育网市场的大发展更是为三层交换机市场打了一针兴奋剂。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华为、港湾、神州数码、全向、实达等众多国内厂商也纷纷在2002年推出了多款三层交换产品,烽火网络则表示在2003年初也将参与三层交换的争夺,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思科在不久前曾表示,目前,中国的网络市场竞争已经呈白热化,而这场战斗的制高点就是三层交换机市场,尤其是边缘交换机。对用户需求的有关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用户在选购交换机时,考虑最多的购买因素是应用和,因而,他们大多选择可管理性非常强的三层或多层交换机。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三层交换技术早已走向成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三层交换机市场的迅速扩张?众多参与者又是否能如愿通过三层走向高端,并结束中高端市场几分天下的局面?而三层交换机又是否能够凭借自身实力像百兆取代十兆一样,终结二层交换机一统网络边缘的局面呢?
跨地域、跨网络业务的急剧增长,使得大部分的数据流量都跨越IP子网,因此器成了事实上的网络传输瓶颈,三层交换机的出现让用户的眼前一亮……
市场为何陡然走高?
三层交换机为何迅速成为市场宠儿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答案,那就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传统的“80/20”法则被彻底颠覆成“20/80”法则:在过去的网络中数据流大多符合“80/20”法则,即网络中只有大约20%的流量是通过骨干路由器与中央或者企业网络的其他部分进行通信的,80%的流量主要集中在不同的部门子网内部; 而现在数据流的比例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跨地域、跨网络的业务急剧增长,倒转成“20/80”。同时,为了应付不断增长的数据流量,共享介质型的网络纷纷被交换型网络所替代,这种变化对原来用于网络分段的传统路由器产生了直接的冲击,由于大部分的数据流量都跨越IP子网,因此路由器成为了事实上的网络传输瓶颈。
在这种情况下,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为的选型提供了一种全新而且极佳的选择,它可操作在网络的第三层,是一种路由理解设备并可起到路由决定的作用,同时它的速度也极快,和二层交换几乎没有分别。
对于三层交换市场为何不断升温,去年曾一口气推出多款三层交换产品的实达网络表示,应用的成熟和需求是主要原因。首先,普通交换机容易造成网络拥塞,使数据包的丢失和延迟增加,服务质量无法保证。三层交换机则大幅度提高了设备的数据包转发能力,消除了交换瓶颈。
其次,网络的性,特别是针对来自内部的网络安全威胁,是三层交换机应用升温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用户网络需要加强对访问者的控制、限制非法用户的通信,从而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三层交换机能通过各种显式或隐式的VLAN划分方法提供基于策略的安全访问机制,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并有效抑制了广播风暴的产生。
第三,网络规模的扩大使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在运行和管理方面所付出的代价大大超过了本身的成本,易维护、易管理的特性也促使三层交换机被更广泛地应用。
第四,对高可扩充性、高性价比以及多种计费方式的需求也推动了三层交换机市场的发展。传统路由器在增加子网时往往只能选择更换路由器,而三层交换机在连接多个子网时,子网只是与第三层交换模块建立逻辑连接,不需要增加端口,从而保护了用户的投资。
最后,用户认识的提高也对三层交换机的大规模应用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视频会议、实时组播、网络电话、程控交换以及自呼叫转发等新一代应用的出现,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服务质量。
另外,三层交换技术上的成熟也功不可没。首先,厂商无须为技术的走向等问题苦恼,从而能够将全部精力放在如何提供更切合实际的功能和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上,并进一步刺激市场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其次,市场的进入门槛也得以降低,进入者的不断增加使得产品的性价比更加趋向合理,市场热情被进一步调动,客户也可以得到更加多样性的服务。
D-Link产品规划部总监董天雄认为,三层交换的大发展有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那就是校园网,曾经是路由器和二层交换机配合的标准模式早已被三层交换机彻底颠覆。如今“校校通”工程正进行得热火朝天,校园网改造也是如火如荼,难怪不少厂家都不约而同地把校园网当作自己三层交换战略的前沿阵地。另一方面,电子政务建设也是方兴未艾,对三层交换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攀升,电信和金融等网络传统大市场对三层交换也是不断有大手笔的投入。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三层交换想不火都难。
因此,可以说是技术上的优势和成熟为三层交换机的全面开花奠定了基础,应用的成熟是导火索,而教育、电信、金融和政府等市场需求的巨大能量则为其真正繁荣又添了一把柴。
可以说虽然有来自国外大厂雄厚实力的重压,国内厂商近几年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三年前,国内网络设备市场上还几乎没有国产网络品牌的影子,而现在国内网络厂商已经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了非常可观的市场份额,成功地站稳了脚跟。但竞争同样也是激烈的,如今除了少数有实力的厂商
外,大多数的国内厂商仍在中低端特别是低端市场的价格战中苦苦挣扎。
国内厂商集体过坎?
很多人把三层交换机的生产能力看做是一个坎,过去了,似乎就是鲤鱼跃了龙门从此摆脱了中低端厂商的帽子,走向了高端市场的广阔天地,三层交换大发展的2002年也就因此成了国内厂商的“集体过坎年”……
“确实有客户提出要在网络边缘用三层交换机,我们反而劝他还是用二层的,毕竟价格相差得太多……”
能否到边缘?
而三层交换机业已成熟的技术和巨大的市场无疑为众多国内厂商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机会。然而是机遇更是挑战,同简单的二层交换机不同,如果要走自主研发的路,要生产三层交换机还需要厂商对路由等具有相当的掌握,技术和生产水平也需要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于是很多人把三层交换机的生产能力看做是一个坎,过去了,似乎就是鲤鱼跃了龙门从此摆脱了中低端厂商的帽子,走向了高端市场的广阔天地。2002年也就因此成了国内厂商的“集体过坎年”,有相当一批厂商推出了自己的三层交换产品。
但令人担忧的是,如此大规模的“过坎”,并不是所有厂商真实实力提升的表现,其中还有着相当的水分,技术水平良莠不齐。有的厂商经过长时间摸索和开发后才推出自己的成熟产品,而少数企业却是急于挣钱,在技术和产品尚未真正成熟时就将之推向市场,有的企业甚至打算把其他厂商从事三层交换研发的整个队伍挖过来以尽快分上这杯羹。但技术毕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积累时间才能走向完善,即使是已经十分成熟的三层交换也不例外,生产水平能否过关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坎”。某公司的技术人员就曾无意中向记者提起,他们的产品在出厂一年后突然纷纷出现问题,返修率迅速提升,而在此之前无论是在测试还是实际运行中性能都非常稳定。由此可见,技术的积累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
对此,很多领先厂商表示,虽然在低端市场国内厂商高歌猛进,但在三层交换的层次上,某些厂商产品的性能仍不稳定,其他的扩展功能也相当不完善,在产品上仍然存在1~2年的落后。因此,虽然有众多厂商赶在2002年推出了三层交换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此跨入了高端的行列,学习和积累仍然是它们的必修课,而如何应付产品走向高端后所出现的种种应用需求及达到技术上的真正突破才是国内厂商们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随着我国企业网、校园网以及宽带建设的迅速发展,三层交换机的应用也从最初的骨干层、汇聚层一直渗透到边缘的接入层。但目前来说在网络边缘一统天下的还是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能否真正做到在边缘实现大规模应用呢?
对此,网捷网络亚太区技术经理黄明泰认为,目前以二层作为网络边缘,具有成本与透通的优势,少部分采用三层作为边缘设备则拥有更多的控制功能与更有效的隔离机制。至于未来三层交换机是否会取代现在的二层交换机作为主要边缘设备,他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表示,从交换机发展的过程来看,当成本与需求达成一个平衡点时,二层交换机取代集线器,百兆以太网取代十兆以太网成为网络的边缘,因此当未来成本与需求(如端到端的QoS)形成平衡时,三层交换机也将取代二层交换机在网络边缘的角色。
对于三层交换能否进入边缘的问题大部分厂商如D-Link、港湾、烽火网络等都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但究竟什么时候能完成这个转变,业界普遍认为目前尚难以预测。港湾网络企业网总工办总工刘晓宇表示,毕竟从技术或应用的层面来看的话,在企业网领域的边缘,二层交换机实际上对一般的公司和用户来说在功能和性能上都是绰绰有余的,在成本上也具有极大的优势。3Com公司技术市场经理唐勇则认为,目前在网络边缘也并不存在对三层交换机的强烈需求,“确实有客户提出要用三层交换机做边缘,我们反而劝他还是用二层的,毕竟价格相差得太多,也没有使用的必要。”
【责编:admin】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