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现在-及时察觉早期的警讯 Gartner Group顾问McGee最近在其新作Heads Up中提到一个相当不错的观念,认为我们无法真正预防未知的危险,只能尽力做好“预测现在(predict the present)”。作者认为出其不意的事件(surprise events),是因为未能及时察觉早期的警讯,进而做出回应。灾害的发生,常常看起来很突然,但事实上是有迹可循的。通过一套系统的方法,持续地搜集、分析、监控企业营运的各项指标,从各项细微变化中查出各种可能危害企业经营的蛛丝马迹,以达到早期预警的效果,才是防止灾害的有效方式。
辨认、验证-实施监控两个过程 作者建议首先应该分析应该实时监控哪些信息,并将整个过程分为辨认(identification)以及验证(justification)两个阶段。“辨认”指的是辨认可能会导致灾害的各种相关事件,并订定指标及决定优先级。而“验证”则是指标的筛选。决定了需要分析的信息之后,时时监控这些指标的变化,并实时报告给适当的人员来做响应。作者并建议由最高管理层主导,将及时监控的系统扩展部署到整个企业中,并全面检查企业的流程,以改进企业做出回应的能力。
作者提出这些观念及做法,主要是用在灾害的早期发现以及早期防范。在网络的问题上,更是适合。现今的网络政策,通常只着重在应变响应,并未考虑到早期防范。因此,当攻击事件一再发生时,大多数的企业与机构,都无法有效地做出响应。大多数的时间及资源,就只好花在灾后的重建了。网络的普及增加了企业的便利性,但同时也增加了其脆弱性,在一个e化的企业中,我们相信建立严谨的监控管理机制更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建立在体制的健全化、平时的诊断、实时且持续的监控。单纯的应变响应,恐怕完全不足以阻挡各式各样、日新月异的网络安全问题。
安全的精髓-防范于未然 安全是个长久以来的老观念,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或单位会认为它不重要。不管是实体上的安全、思想上的安全,或是维持企业持续经营成长的安全问题,均是企业营运的关键。
今天,由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说,“网络就是计算机”已经不再是SUN公司几年前提出的商业口号,而是发生在大多数人每天生活中的现象。从前计算机提供的运算能力(computing power)的角色已经被“沟通(communication)”所取代。今天大多数买计算机的人,都是为了上网或发送电子邮件,和朋友、同事等互通信息。一台没有连上网络的计算机,似乎已经不具有太多的价值了。
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普及,网络的安全也随之上升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程度。换言之,没有好的安全管理机制,网络的发展与运用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面临不可预知的危机。对于众多的企业来说,网络已经是每天营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而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界线,也越来越模糊。企业必需借助网络,不断地和客户、供货商、合作伙伴等作沟通及交流。一旦网络停摆,对于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失,是相当惊人的。网络的安全和其它的安全问题有时候更是无法分割的。例如,愈来愈多的罪犯,利用网络的相关技术,进行财务上的诈骗、偷盗等犯罪行为;而在911事件这样的恐怖攻击,或是网络上的全球感染攻击中,唯有能够继续运作的企业,才能持续不断地提供产品及服务给他们的客户,维持客户的忠诚度,而不让客户投向竞争者。事实上,企业的持续及稳定运作,已经成为竞争力及重要的一环了。尤其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委外制造、共同开发等各种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企业之间往来频繁,互相依赖的程度极深。当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能不受安全事件的影响,持续及稳定运作,成为考虑的必要条件。
在这样的状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思考如何更广泛地提升运营安全。由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事件中,人们渐渐地了解到,单单对攻击做出响应,是不足以有效地防止攻击的,因为响应的时间往往太晚,灾害早已发生。在几千年前,中国的黄帝内经就已经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也因此,有些人致力于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攻击或灾害,作为现在行动的依据,但效果并不好。在911事件之前,有谁曾经想到,恐怖分子会挟持民航机,作为攻击的工具呢?因此,“预测未来”并非真正有效。相对地,建立一套“早期预警”系统(early warning system)以防范于未然,才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责编:admin】
--------------------next---------------------
阅读(336)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