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08231
  • 博文数量: 694
  • 博客积分: 40000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10-16 19:3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94)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693)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10-16 19:31:59

  第三层技术也称为IP技术。它将第二层交换机和第三层器两者的优势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种利用第三层中的信息来加强第二层交换功能的机制,是新一代局域网路由和交换技术。第三层交换技术具有以当前系统1/10的代价获得传输性能于过去10倍的能力。既然第三层交换机能够代替路由器执行传统路由器的大多数功能,它应该具有路由的基本特征。我们知道,路由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数据报文转发和路由处理两方面。数据报文转发是路由器和第三层交换机最基本的功能,用来在子网间传送数据报文;路由处理子功能包括创建和维护路由表,完成这一功能需要启用路由如RIP或OSPF来发现和建立网络拓扑结构视图,形成路由表。路由处理一旦完成,将数据报文发送至目的地就是报文转发子功能的任务了。报文转发子功能的工作包括检查IP报文头、IP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修改存活时间(TTL)参数、重新计算IP头校验和、MAC地址解析、IP包的数据链路封装以及IP包的差错与控制处理(ICMP)等等。第三层交换也包括一系列特别服务功能,如数据包的格式转换,信息流优先级别划分,用户身份验证及报文过滤等服务,IP地址管理,局域网和广域网协议之间的转换。当第三层交换机仅用于局域网中子网间或VLAN间转发业务流时可以不执行路由处理,只作第三层业务流转发,这种情况下设备可以不需要路由功能。

  由于传统路由器是一种软件驱动型设备,所有的数据包交换、路由和特殊服务功能,包括处理多种底层技术和多种第三层协议几乎都由软件来实现,并可通过软件升级增强设备功能,因而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但它也具有配置复杂、价格高、相对较低的吞吐量和相对较高的吞吐量变化等缺点。第三层交换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路由器这些缺点。在设计第三层交换产品时通常使用下面一些方法:

  。削减处理的协议数,常常只对IP;

  。只完成交换和路由功能,限制特殊服务;

  。使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构造更多功能,而不是采用RSIC处理器之上的软件运行这些功能。

  第三层交换产品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体系结构具有很好的层次感。软件模块和硬件模块分工明确、配合协调,信息可为整个设备集中保存、完全分布或高速缓存。例如,IP报文的第三层目的地址在帧中的位置是确定的,地址位就可被硬件提取,并由硬件完成路由计算或地址查找;另一方面,路由表构造和维护则可继续由RSIC芯片中的软件完成。总之,第三层交换技术及产品的实现归功于现代芯片技术特别是ASIC技术的迅速发展。

【责编:Kittoy】

--------------------next---------------------

阅读(15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