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4468
  • 博文数量: 620
  • 博客积分: 40000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92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10-16 18:3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20)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619)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10-16 18:35:51

最热门的资本竞技场,最老练的造雨人

对于全球私人股权投资公司(PE)来说,2007年冰火交加。在这一年的上半部分,PE的黄金年代接连进入高潮,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先后有三宗收购案刷新PE历史上的交易记录,而KKR和黑石的融资也相继超过了150亿美元。然而,欢呼在次贷危机爆发时嘎然而止,投资者在遭受重大损失之后的谨慎使得PE们的贷款来源枯竭。2008年,由于拿不到贷款,黑石不得不付出5000万美元的分手费终止收购PHH Corporation的交易。

不过,对于中国市场来说,2007年却可以称为中国的PE年。在这一年,中国政府成立的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投资黑石集团,这表明了政府对于PE价值的重新衡量。而2006年最后一天挂牌的中国第一家国有PE——渤海基金在今年开始顺利运营,其在重工业和银行业进行的两宗投资,已经证明了它的不凡实力。

同时,国际几大PE巨头都各展所能,在华进行进一步拓展,并且都各有斩获:或投资得到回报,比如凯雷;或在一直低调潜行后浮出水面,比如贝恩;或重新吸纳中国的实干派人物,打造超一流团队,比如TPG;或在华投下第一单,比如黑石和KKR。

其中不乏精彩纷呈的案例,比如贝恩联合华为撬动3Com,这代表着外资PE另一种利用中国市场的方式以及中国企业进军海外的另一种资本合作方式。

以下,便是《环球企业家》依据各大PE在华的核心竞争力、团队、已有投资案例的重要程度、长远发展趋势等列出的权势榜单。

1、鼎晖

作为中国本土的首家PE基金,鼎晖的成功有目共睹:其第一支基金投资的9个企业,其中8个已经上市,剩下的1个正在路演,成功率为100%。在所有投资项目中,蒙牛、南孚电池、百丽、江西赛维等成功案例都足以证明焦震和吴尚志对民营企业极强的判断能力。

同时,鼎晖也是国内PE基金发展的典范,由于起初基金规模很小,鼎晖依靠和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国际著名投行的直接投资部门进行联合投资,保证了有能力进入所看中的企业,并借助这些大投行广泛的资源和丰富的操作经验铺就上市的顺利途径(不可否认的是,鼎晖也在相当程度上造就了这两大投行的辉煌战绩)。

而渐入成熟阶段的鼎晖,开始沿袭外资PE已经尝试成功的多元化投资路线:目前,鼎晖除了拥有PE基金、创投基金、对冲基金之外,房地产基金也在筹备中。这些都由不同的团队来运作,互不干扰。

管理基金:超过30亿美元,最新募集到的PE基金为16亿美元

退出项目:蒙牛、李宁、南孚电池、双汇、江西赛维、百丽、航美传媒等

2、凯雷

管理基金:凯雷亚洲基金Ⅰ和凯雷亚洲基金Ⅱ,共25.5亿美元

退出项目:Pacific China Holdings、太平洋保险

投资项目:扬州诚德钢管、太平洋保险、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尽管在徐工、重庆商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交易上“触礁”,但是凯雷仍是目前在华成绩最好的外资PE。其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PE之一,多年来已积累了相当的在华经验,并较早捕捉到了重要的投资机会。比如,凯雷花费2年多的时间投资进入的太保集团,在2007年底成功在A股上市。据业界人士估算,按照太保首日市值计算,凯雷收益率超过十倍。

同时,凯雷也是在亚洲多元化业务发展得最好的外资PE,其创投基金、房地产基金同时运营于中国市场,在这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市场中捕捉多种机会。(请登录 查看本刊2007年9月下《凯雷潜行》)

3、弘毅

管理基金:共管理三期基金,总规模超过55亿人民币

退出项目:林洋新能源、中国玻璃、先声药业

这是一个本土经验(母公司联想)+海外资本运营经验(弘毅总经理赵令欢在硅谷浸淫多年)的完美组合。依托联想在国内的经验和人脉,弘毅将目标对准了国企改制的“蓝海”。这是外资PE觊觎已久但是难以啃下的“硬骨头”,而弘毅仅用收购中国玻璃一役便证明了其强劲实力。

4、黑石

虽然进入中国的步伐明显落后于其他顶级PE,但黑石可谓煞费苦心。在请来前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担任黑石中国的负责人之后,黑石获得了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30亿美元的投资。随后,黑石6亿美元收购国有企业蓝星20%股份的交易,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便获得审批——相对于凯雷花费两年多时间方才进入太保,以及还没有下文的徐工交易,黑石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5、贝恩

管理基金:首支亚洲基金为10亿美元

投资项目:泉林包装、中视金桥、金盛集团、飞翔化工

2005年,贝恩资本将中国金融业的两位“超级明星”招归麾下:成功投资盛大并推动其上市的黄晶生以及缔造建行上市的摩根士丹利原中国区CEO竺稼。在进入贝恩资本之后,他们已经低调投资了泉林包装等四个项目。不过,最能展示贝恩资本实力的投资项目,仍是联合全球基金和华为,杠杆收购3com。如果审批得以通过,这将是PE在华的一个经典案例。(请登录 查看本刊2007年11月上《贝恩操盘术》)

6、TPG

管理基金:TPG在亚洲有三支基金,分别是TPG对冲基金TPG-Axon、TPG收购基金和TPG增长基金。其第四期亚洲收购基金还有超过10亿美元的未投资资本,即将募集完成的第五期基金总金额超过42亿美元。

TPG收购基金投资项目:深发展银行、汽车经销商广汇汽车

TPG增长基金投资项目:机票及旅游预订服务商莱斯达、云南红酒业、农业上游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华奥物种、化学实验室ShangPharma、电视购物公司友友购物

TPG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PE之一。1994年,TPG和布兰投资公司合资成立的新桥资本,针对亚洲进行投资,并在1990年代中国人对“PE”完全陌生之时,就投下了冠生园、维维豆奶等项目。不过,新桥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仍然是在2004年成功进入深发展,这是首次也是迄今以来唯一一次外资PE得以进入中国国有银行。同时这个交易也成为国人关于外资PE的启蒙课程。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新桥的核心管理者大多为海归,对国内企业缺乏了解,所以新桥的发展并不顺利。在2006年将新桥股份全部收购之后,TPG找到马雪征等更熟悉中国业务的人员,大概也是希望能够补足短板,在并购基金上能大有作为。

参与直接投资的投行榜单

即便是在国际市场上,投资银行的直接投资部门也是私人资本运营公司们的强大竞争对手。在中国,由于进入市场更早以及掌握了上市渠道,投资银行们更早地把握到了工行、中行等重要国有企业的投资机会,以及蒙牛、尚德等高速发展的民营企业的机会。

高盛

1、退出项目:工行、网通、双汇、迈瑞、尚德、西部矿业等

除了是在华投资银行业务的佼佼者,高盛也是在华直接投资业务最活跃的外资投行。通过直接投资未上市企业然后将其推动上市,高盛从中赚取了巨额利润。

摩根士丹利

2、管理基金:管理基金规模:约100亿美元

退出项目:蒙牛乳业、平安保险、南孚电池、海螺水泥、恒安国际、山水水泥、永乐家电

尤其是在和鼎晖的一系列合作中,摩根士丹利直接投资部门取得了骄人成绩:仅在蒙牛这个交易上,摩根士丹利就获得了近20倍的回报。

然而,据知情者称,摩根士丹利总部却在是否开展直接投资业务的战略上有多次摇摆,这也使得一些对直接投资有浓厚兴趣的核心人物丧失信心后离开。未来,摩根士丹利是否能重现当年的辉煌,还有待考验。

美林

3、退出项目:中国银行、天合光能、同济堂药业、玺诚传媒

7、渤海基金

管理基金:200亿人民币,首期基金为60.8亿元

投资项目:天津钢管、成都商业银行

作为中国首家国字号的PE基金,渤海基金的优势在成都商业银行和天津钢管这种外资审批艰难的项目中一览无余。与中投不同,渤海基金的核心团队来自于各个外资机构,而领军人物欧巍是最早在中国从事PE业务的投资家,深发展的交易为他在中国进行投资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其灵活的投资策略也使得渤海基金前途看好。(请点击 查看本刊2007年12月下《欧巍是谁》)

8、KKR

管理基金:首支亚洲基金为40亿美元

投资项目:天瑞水泥

刚刚试水中国的KKR可谓作足了充分准备,非但请来引领过摩根士丹利直接投资辉煌纪录的刘海峰领衔中国业务,还找来国内一流的企业家柳传志和田溯宁作为中国资深顾问。然而,对于尤其擅长杠杆收购的KKR来说,中国尚不允许使用杠杆的现实还需时间适应。

[1]  


--------------------next---------------------

阅读(22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