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39470
  • 博文数量: 83
  • 博客积分: 2010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6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4-04 22:5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3)

文章存档

2009年(83)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IT职场

2009-08-07 12:46:50

以下为原文:

从事**工程师工作已经好几个年头了,回想研发工作的酸与甜、苦与乐,欣然发现有所收获。与各位同志分享,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要做好研发工作,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事情。本文仅仅从研发需求、全面细致、二八原则、做事的不同方法、技术积累等五个方面浅谈基层研发工作者如何把事情做好。

第一,需求是做事的驱动力。我们要把研发工作做好,首先就是确定研发需求。研发需求分为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显性需求是项目或者项目发起者明确提出来的需求,隐性需求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详细分析、反复碰撞,最后创造性挖掘形成的项目或者项目发起者的需求。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研发工作者对需求理解不正确,或者由于项目发起方对需求的具体实现理解不深刻而导致下发的需求不准确的情况,这需要我们以非常谨慎的态度通过邮件、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和项目领导及相关人员反复沟通、反复讨论最终确定需求,以杜绝南辕北辙的事情发生。需要明确指出:我们经常会碰到需求变更,需求变更的缘由可能来自市场方面的,也可能源于产品实现,或者源于我们本身无法实现需求。需求变更需要我们实时跟踪。

第二,研发需求确定后我们开始进行需求实现的工作,全面细致地考虑需求实现是一次性把事情做好的重要保证。全面,即要从多方面来考虑需求实现,例如基本功能设计、异常情况考虑、极限情况考虑、设计的可测性、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可管理控制性、风险控制、设计的进度成本、流程控制等等。细致则是一个研发工程师必备、非常重要的素质,是我们能否一次性把事情做好的决定性因素。事实上,大部分研发工程师的细致程度是大有提高空间的。如果我们对每一条需求、每一页文档、每一行代码、每一例测试用例、每一项测试结果、每一个故障定位都能做到慎重和反复斟酌,我们可以、也完全能够做到perfect的。

提高细致程度这项素质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惯性阻碍,或者是感觉太费时间,但这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当一切成为习惯的时候,我们不仅能迅速把事情一次性做好,还能享受到一切no problem and perfect的完美感觉。没有做到全面细致,很容易陷入一种焦头烂额的恶性循环,最后身心俱疲。两相对比,为了那种perfect的美轮美奂,我们一定要有信心、有决心和有恒心做到全面细致。事实将证明: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第三,二八原则是目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一种法则。它认为: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可能是20%的努力换来80%的效果。二八法则和马哲里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二八原则也渗透在研发工作的每个角落。例如:我们在阅读相关文档,实现相关设计,进行技术讲解等的时候,会有很多技术关键点。抓住这些技术关键点,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抓不准技术关键点,甚至眉毛胡子一把抓,往往是事倍功半。曾经跟一些工作几年的同事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几年的研发工作真正要将自己干的活讲出来,一两天就可以讲完。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研发工作确实会存在技术关键点,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快速抓住关键点,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抓关键点的能力主要由工作经验和个人在技术上的积累决定。当我们经验不够丰富,技术积累不够雄厚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努力去尝试和学习抓技术关键点,虽然可能有偏差,但是至少是我们现有基础上能够做到的最好的方法。除了技术关键点,研发工作大到一个项目、小到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存在关键点。抓关键点,是我们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四,做事情的不同方法。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要完成一件事情有很多路可以走,并且有些路可以简单快速达到目的,有些路则会绕很多弯且不一定能达到目的。因此我们在做研发工作时,一定要打破思维惯性,多想想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来做,现行的做事方法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实际工作中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同志定位故障的时候,折腾好多天仍然无法定位,而经验丰富的同志使用不同的方法一两天就可以定位出来。有些同志在遇到困难和阻力的时候,总是强调客观原因,可事实未必完全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很多时候我们换个角度、换种思维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办法来克服客观原因带来的阻力。有些同事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项目进度催的紧,没时间想其它的办法。这就需要按照质量和进度的要求灵活处理了。不过尽量多想想其它办法,最终在质量和进度上的收益将非常可观。依靠不同方法来做事同全面细致、二八原则一样渗透与我们工作中的每个细节。换个角度看问题如能成为我们的惯性思维,其效果将非常巨大。

第五,技术积累。通信领域的研发已经由刀耕火种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发展到目前的大规模流水线式精益化生产,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技术积累已经非常雄厚。对个人,工作经验和技术积累是决定我们是否能把基层研发工作做好的决定性因素。个人要善于吸收和领悟前人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使之变为自己的经验和积累,这样会少犯错、少走弯路。说个真实的事例:某预研部门一个部门的中方员工预研的东西,年终总结的时候发现都是没用的,仅仅是某外籍员工一个人预研的东西真正有实际价值。这是为什么,因为外籍员工以前在国外公司中获得的经验是无数人在失败中找到的正确途径。这也符合认识论的观点,即在探索尝试中经过失败得到正确的知识。个人除了吸收前人的经验外,需要关注自己在研发过程中、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在解决故障过程中积累的心得体会,自己经历了的理解才是真正深刻的理解。

要把研发工作做好还有很多层次,如同孔子学琴,持续操练就能不断达到更高的新境界。本文暂且分享了最基础的五个方面,还望各位同志批评指正。

阅读(38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