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08-10-15 16:41:27
6月1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和中国计算机报社联合承办的“2008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开幕式暨软件产业创新与融合高峰论坛”在北京展览馆报告厅隆重召开。
以下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司长肖华关于《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中国软件业》的演讲:
肖华: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利用这个机会回顾一下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软件行业的发展。刚才娄副部长在开幕式的致辞当中,总结了软件产业30年的发展成绩和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对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就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中国软件产业谈几点看法和大家交流。
一、软件产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国软件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萌芽、80年代起步,90年代成长,2000年以后快速发展”四个阶段,不断成长壮大,并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的先导产业。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日益优化。
伴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中国软件产业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快速成长,产业销售收入从2000年593亿元增长到2007年5834亿元,增长了8.8倍;软口出口增长迅速,由2000年的4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02.4亿元,队伍不断壮大,到2007年底,软件从业人员达到148万人;软件技术服务和系统集成占软件和信息服务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2007年达到42.3%;2007年全国共有6个省市软件规模超过300亿元,分别是北京、广州、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约占全国软件产业总收入的74%.
(二)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经过30年的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突出、品牌知名的骨干软件企业脱颖而出。2007年度国家规划的重点企业162家,软件外包服务企业从十几家发展到现在的上千家,软件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从2002年的12家增加到2007年的40家。软件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由2002年的100家增加到2007年的521家。截至2007年底,经过CMM2-5级评估的有611家,获得计算机认证的资质的企业2348家,其中一级资质的企业148家,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企业203家。
(三)技术创新成效显著,产品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在国家引导资金的带动下,企业和社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产品产业化不断取得突破。红旗Linux操作系统、中标普华Linux、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等相继研发成功,并得到较好的应用。武汉达梦、神舟航天等企业的国产数据库产品相继推出,技术先进性和产品稳定性明显提高。方正排版系统、金山WPS等中文软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软件研发取得显著的进展,蒙文、藏文、朝鲜文、傣文等已经取得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标准及软件,还有满文、纳西东巴文等文字的信息技术标准和研发也正在积极推进当中。原信息产业部2005年度电子发展基金支持的“藏文软件开发专项”研发了一系列的藏文软件,其中相当部分的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东方通、金蝶等企业的中间件,用友、金蝶等企业的管理软件,在各自重点应用领域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瑞星、金山等企业的自主信息软件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四)新的产业增长点不断涌现,发展潜力巨大。
软件发展迅速,2007年产业规模已经超过1215亿元,年增长率30%以上。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蓬勃发展,2007年达到102.4亿美元,涌现出方正集团、用友软件、浪潮软件、东软集团、大连华信、大连海辉、中软国际、浙大网新等一批出口和服务外包的企业,出口和外包层次不断提升。动漫游戏软件快速发展,从初期仅有进口产品、单一内容的游戏产品,发展到国产软件与国外软件同台竞争、民族文化内容较为丰富的格局。在响应国家号召、弘扬民族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软件动漫行业2007年收入105.7亿元,为相关行业带来的销售收入400多亿元。全国制作完成的动画片186部,34个少儿频道每天播放约8000分钟,市场效应良好。
二、软件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成为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核心力量。
改革开放30年来,软件产业以其特有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渗透到人民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经济发展的“倍增器”作用。
一是软件在农业领域深入应用,为推动三农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围绕促进农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农村社会生活的目标,原信息产业部通过项目试点、示范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农业机电改造、农业信息服务等领域的适农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专家系统,还有农业数据库的应用,提供了非常专业的支持。随着“金农工程”的启动和稳步推进,软件技术和产品在“三农建设”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二是软件助力行业信息化,推动了传统产业改造和优化升级。
软件在信息化建设和传统产业改造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煤炭行业的煤炭生产自动化监测系统应用普及加快。国产煤炭安全监测系统已在大中型煤矿普遍使用。当前行业的信息系统应用日益深化,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益,解决钢铁企业高能耗、高污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石化行业主要企业ERP系统成功上线,加油IC卡工程在全国大多数省、市石油分公司推广完成。信息技术节能增效的作用逐步显现。此外,国产软件还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软件正版化、科技奥运、现代远程教育等重要的应用领域。
三是软件促进“金”系统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在经济社会关键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家金卡工程的深入发展,IC卡在电信、金融、社保、医疗、公安、税务、石化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金税工程基本完成了综合征管软件在全国国税系统内的按照省级集中模式的统一运行;金关工程进一步完善了电子海关、电子总署的全方位应用格局,安全运行管理、规范化管理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金”系列工程正进一步深化,跨部门互联试点工作在稳步推进,应用成效越来越大。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IT业界通过软件支持,涌现出了很多典型的实例:中国卫通创建抗震救灾抢险的三个第一,汶川灾后第一个通话,汶川灾后第一个移动基站的开通和汶川映秀的第一个实时的传输的平台,第一时间抢修基站,开通了灾区抢救的生命线,并积极利用应急指挥系统和TIS软件,协助卫生指挥部门,进行救灾信息的搜集、记录、汇总、统计和分析。瑞星公司包两驾专机,运送救灾物资。
三、软件产业政策环境日益完善,加快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进程。
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软件产业,积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2000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投融资、税收、产业技术,出口、收入分配,装备和采购,企业认定、知识产权,行业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史上里程碑。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2005年)》,进一步明确软件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和措施。
国务院18号文件,国办17号文件,一起构成了综合软件产业发展的基本政策体系。在各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国务院18号文件等产业政策。 在各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产业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实,营造了较为系统、完善的产业发展环境,有利地推动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一是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措施。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管理办法》,《软件业统计管理办法(试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的政策,同时积极引导和推动各地方制定适合本地的政策措施,把国务院18号文件、国办47号文件的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有力地支持软件产业的发展。
二是建立有效的“双软认定”的工作体系。以软件协会为指定单位,建立双软认定体系。以及企业申报、机构审查、地方主管部门登记,积极开展“双软认定”工作,到2007年底,全国共认定软件企业18810家,登记备案软件产品50779个,使软件企业得到国家和地方的优惠政策支持。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