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78027
  • 博文数量: 293
  • 博客积分: 2500
  • 博客等级: 少校
  • 技术积分: 325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9-24 14:4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93)

文章存档

2009年(148)

2008年(145)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2009-08-28 09:28:44

最近时间有点富余,于是疯狂的看电影,但是不知道是因为我知道的影片不多,或是因为我的资源匮乏,竟然发现国产电影和英文电影已经很少有我想看的了,想看的都看过了。难道是影片更新的速度赶不上我看得速度?也许是吧,电影剧组长时间的艰苦劳动的结晶只凝结在了那短短的一个多小时上。 英语电影没有了,我现在开始寻找法语电影看了,虽然毕业一年多以来,从大学里学的那些法语已经还给老师大半,但是有些还可以听懂。另外看法语电影还可以缓解我对法语老师以及对自己的愧疚之情。 偶然之间,我发现了一部2000年的纪录片,翻译成中文是《我和拾穗者》。学历史的时候知道有一幅名画叫《拾穗者》。这个电影和那幅画有什么关系呢?这个引起了我的兴趣。 《拾穗者》是法国19世纪画家米勒的名作,以夏收为背景的三个弯腰拣拾麦穗的农妇为主要形象,以此为灵感来源将“拾落”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法国传统转化为对现代社会中大量浪费现象的深入探究。描绘了法国当今时代的拾荒者们的形象,而且拾荒者们在瓦尔达的镜头前讲述自己对拾荒的看法。有感于消费社会的种种浪费现象,瓦尔达说“这是一部关于浪费的影片”,拾荒者们的存在使浪费现象得以减少。在瓦尔达看来,形形色色的拾荒者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有些人拾荒是因为生活所迫,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是艺术家,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喜欢拾荒。” 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年过七旬的阿涅斯·瓦尔达带着数码摄像机在法国的城市和乡村“闲逛”的过程中,拍摄了一些关于当今时代法国拾荒者们的影像:流浪汉和生活贫困的人为维持生计拣拾各种生活必需品,艺术家们从废铜烂铁堆里寻找创造艺术作品的原料,喜欢拾荒的人的动机是出于反对浪费的品德。除了拾荒,影片还有一条游离于主线之外的副线,表现了一些表面看来与拾荒毫不相干、其实关系密切的人和事,比如采访一位兼做心理医生的葡萄园主,与发明电影的先驱者之一马莱的后代谈论电影问题。此外,本片还是一幅影片作者的自画像,瓦尔达不时从镜头后面走到镜头前面,即使当她在镜头后面时也有意地适度表现自己,而且有些镜头是她亲自拍摄的。   这部受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名画《拾穗者》启发而拍摄的纪录片,描绘了法国当今时代的拾荒者形象。在瓦尔达看来,形形色色的拾荒者大致分为三类:“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被生活所迫,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是艺术家,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喜欢拾荒。”本片的完整片名是“拾荒者们和女拾荒者”,其中“女拾荒者”是指瓦尔达本人。影片中的所有人都在拾荒,瓦尔达本人也是拾荒,她在拣拾被人遗忘的记忆。本片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瓦尔达创作了一部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实验性数码纪录片,而且表现在影片作者巧妙地把握了“唯我”与“主观”以及电影作者的“自我”与被拍摄的社会现实中的“别人”之间的细微界限。这部影片是用DV拍摄的,然后扩转成35毫米电影胶片发行,曾经在30个月的时间里获得过30个奖。 看完以后发现纪录片其实是非常好的,多年以后看以前社会的真实写照,多少会给人一些启发。还有就是觉得他的法语发音非常纯正,可以多看几遍巩固我的法语。用转换了一下,放到了我的iPod 上,可以用来打发无聊的公交车时间。呵呵,说不定多看法国片会对我的法语有很大帮助呢。
阅读(243)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保罗·西蒙

下一篇:成长的烦恼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