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前在网上开设中文博客的红帽公司开源事务副总裁Michael Tiemann,因坚信开源精神而无所畏惧。前不久,当他被问及微软针对Linux用户必须支付专利费用将会带来的影响时,他有些不屑地说:“有人看到下雨,就以为天要掉下来了。”
和所有开源拥护者一样,Michael把各种针对开源软件的诋毁称为“垃圾邮件骚扰”,并不予理会。他在中文博客的第一篇文章《2007年之后》中坚定认为,“2007年是Open Source繁荣发展的一年”。
如今距离2007年只剩下2个月了,红帽公司最新的季报还算漂亮:截至2007年8月31日,其今年第二季度的总收入为1.2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比上个季度增长7%。这个业绩与微软这个财年第一季度(截至9月30日)的137.6亿美元收入相比,依然值得肯定,因为其区别于微软的盈利模式——软件订购在收入中占到86%。先使用后付费的模式,与一般商业软件先付费后使用的软件授权模式不同,订购给予了红帽的客户更多自由。
凭借独特的订购模式,红帽成为1999年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Linux操作系统公司,它从2003年起收入大增,订户量自 2004年起连续3年排名全球第一。红帽让那些长期苦于开源软件缺乏一个强而有效商业模式的拥护者们为之一振,跟随者们都把“依靠提供后续服务来盈利”当成“开源变金砖”的不二法门。但就此下结论,为时尚早。最近,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华尔街日报》“Portals”专栏的作者Lee Gomes发现,即使是开源操作系统的创始人,Linus Torvalds也无法说服他的家人全部使用Linux操作系统。
其实,Linux操作系统对于个人消费者缺乏吸引力并不新鲜。最新一期的美国《PC World》杂志在“2008,你的PC什么样?”的封面文章中预测,未来1年Windows 和Linux之间的战争值得关注。但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对决,据统计Linux操作系统在个人消费市场的占有率约只有1%。
Linux操作系统始终无法在个人消费者市场上有所作为,将可能使Linux在未来分道扬镳。
规则更迭的时代
由于在服务器市场上更容易赚到钱,所以大多数Linux发行商对个人消费者都“视而不见”。而消费者对重新编译自己的操作系统通常也毫无兴趣,你可以随意控制软件的运行方式甚至重新编写它,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由于这个原因,驾驭高深操作系统的一直是技术狂热者的身份象征。在他们眼里,“电脑白痴”不过是个会开自动档汽车的司机,而真正的司机则应不仅会开手动档汽车,还应能看懂制造汽车的图纸。这些人拥有自己的定期聚会,并共同分享改造一辆3门超长悍马或8轮卡迪拉克的经验。
对在购买电脑时就可以“免费”获得预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消费者来说,要理解狂热、宗教式的“自由精神”,的确勉为其难。事实上,普通消费者并非不崇尚自由,他们也很愿意更自由地分享、交流并为提供这种自由体验的社区贡献力量。
交友社区网站Facebook.com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它自从今年5月开放应用程序接口以后,来自社区、技术团体、企业甚至是个人的开发者为这个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操作系统,开发了超过5000个应用程序。如今,Facebook的注册用户超过了4900万人,并在以每天20万新用户的规模疯狂增长着,有超过80%的用户至少在Facebook上使用一项应用程序。
Facebook的成功在于自由与开放正在演变成为一种未来标准。在网速只有10几KB的年代,标准的确只能受“改装车俱乐部”的影响,微软就是那时最大的“改装俱乐部”。上世纪90年代、开源运动兴起时,微软通过几万人的开发团队建立了一套应用程序接口,并让全球数百万软件工程师为其开发软件。这种从集中到扩散的软件生产方式,是软件业的游戏规则1.0时代。那时,自由与开放显然是个要求太高、太超前的规则。
眼下,基于互联网的生产方式,令消费者每人手中都要有一票,集中式生产开始越来越多的互动性需求和特征。消费者对Facebook 的热衷宣布拉开了软件开发2.0时代的序幕。此时,对于开源社区来说,如何将开发者的自由转向消费者的自由、从技术专家的社区转向平民的社区、如何利用社区重新拥抱个人消费用户,将决定开源的未来。
有效利用社区的Linux发行版本已脱颖而出,显示出巨大的变化。10月11日,Ubuntu(Linux的一个发行版本 )更新软件版本后,据w3counter.com的统计数字,10日~20日,全球Linux用户数猛增0.32%,达到1.70%的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Windows 的市场占有率下降1.96%,跌至88.97%。
和Michael所捍卫的开源精神相比,Ubuntu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给消费者更舒适的体验,用Ubuntu非常像使用 Windows,它的一切升级都是自动的,且每6个月更新一次。这个完全由社区开发和支持的开源项目,承诺永远免费。这一承诺的重大意义在于, Ubuntu鼓励更多的消费者来使用,庞大的体验基数将会反向推动提高开源软件的开发质量。
如今看来,缺乏以消费者体验推动的软件生产方式显得毫无生气,以一小部分技术爱好者聚众狂欢的开源1.0时代正在逝去。那些善于倾听消费者声音的软件公司已经注意到这个趋势,DELL从今年6月开始向用户提供预装Ubuntu操作系统的电脑。DELL并没有选择红帽,除了因为 Ubuntu和Windows一样操作简单以外,还因为和服务器产品相比,红帽公司几乎已经放弃个人市场 。对此,《自由软件》杂志的主编Tony Mobily的观点很明确——“Ubuntu将加速红帽的死亡进程。”正如死亡是新生的开始,2.0时代必然会引发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
聚宝盆?
如今,消费者与Linux的关系也在发生改变。最近,业界流传Google要推出手机GPhone,称Google很可以用采用 Linux作为手机的操作系统。事实上,索尼于2006年开始出售的游戏机PlayStation 3使用的也是Linux;另外,一个打算对所有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孩子提供便携电脑的项目——“每个孩子皆有一部手提电脑(OLPC)”,使用的也是 Linux作为预装的操作系统。
目前,尽管大部分消费者还很难感受到Linux在技术上获得的认可,但是你每次通过Google搜索信息,都会触发一群分工协作的服务器为你运算结果。最近,IBM宣布在未来的全球数据中心整合中,将使用30台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大型服务器,以取代数千台小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网络。
长期以来,Linux真正的价值一直被“Linux和Windows水火不容”的观点所掩盖。于是,类似红帽和中科红旗公司这样的 Linux操作系统发行商被推到了商战一线。事实上,据统计,全球共有300多套不同的Linux发行版本,它们并不团结,甚至彼此还有竞争。
Windows操作系统的真正敌人是Linux,而不是Linux的发行商。Linux是芬兰人Linus Torvalds出于个人爱好而开发的一组操作系统内核源代码,这组源代码经过多年精心维护和修改后,如今价值连城,有估算认为,Linux源代码的最低估值为10亿美元。尽管可以随时在网上下载全部源代码,但却没有人可以把Linux占为已有,因为Linux在GPL协议的保护下发行。
Linux真正的价值是可以被免费使用,只要遵守GPL协议,就可以瞬间获得10亿美元的财富。红帽和中科红旗的产品其实就是基于 Linux,捆绑了大量软件工具,然后将其推向市场。那些不准备购买Windows操作系统的公司因此节省大笔开支。大部分互联网企业便是如此——他们雇佣Linux的技术高手开发自己的网站后台,他们不仅不购买Windows,也不需要购买Linux的商业发行版。
由于大企业都拥有技术实力进行基于Linux软件的开发,因此维护Linux商业发行版的企业面临着很大的考验。中科红旗希望,通过商业联盟的方式稳固江山。2004年,它联合日本的Miracle Linux、韩国的Haan Soft联合开发了亚洲版本的Linux--Asianux。到目前为止,这个共同研发Linux的联盟运转顺利,并在今年8月吸引了一个新成员——越南。
红帽如果希望在这场商战中取得胜利,放弃个人消费者的作法很不明智,因为在企业级市场上,它难以在短期内取得主导权。去年年底, Oracle宣布大规模涉足Linux市场,为使用红帽产品的客户提供半价优惠技术服务。很显然,有实力这样做的公司不仅是Oracle一家。
如今,微软已经改变对Linux的针锋相对的做法,现在看上去甚至有些和蔼可亲,他们甚至正计划收购一些开源产品公司。去年,微软和Novell签订合作协议,微软为SUSE Linux(被Novell收购的一个Linux发行版)提供全面技术支持。到今年9月,Novell前三季度的Linux业务总营业额达到1亿美元,同比增长到了243%。它认为,这个出色的成绩源于与微软的合作。10月底,又有一家开源企业TurboLinux投奔微软怀抱,而微软也在最近成功加入了开源组织OSI。
尽管如此,当我们展望Linux的未来时,仍难以乐观,在GPL的保护下,Linux依然为全世界所用,但依靠Linux发行版赚到个人消费者钱的软件公司,也许永远不会存在。
(责任编辑:A6)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