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黄波博士毕业,进入英特尔架构实验室工作。

对这个实验室,他并不感到丝毫的陌生。在早前的4年多时间里,几乎每年的寒暑假,黄波都会到这里实习。

作为英特尔奖学金的获得者,黄波们享有英特尔赋予的“特权”,那就是,只要他们愿意,英特尔就必须无条件接受他们的实习申请。

“战略性”的人才储备收效显著,随后的几年间,这些来自中国最好的高校的最优秀的学生们,开始慢慢壮大了英特尔的架构实验室。

同年,王文汉博士从英特尔美国总部来到上海担任总经理。在漕河泾的一栋小楼里,他见到了44名英特尔架构实验室的员工。

掌握话语权

王文汉发现,尽管这些员工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在研发人员中相当出类拔萃,但他们所做的项目,仍然是“辅助性”的。

这个过程,几乎是从1993年就开始了。但在漫长的七年时间里,英特尔在中国的这个架构实验室,一直是在帮助美国、欧洲做项目。

这些项目,大多是类似“外包”性质的,在美国或者欧洲的研发机构一旦有大项目,就会将其中的一些辅助性的环节交给中国的实验室,中国的研发人员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

虽然研发人员有机会从各种各样的项目当中获得研发经验,但由于项目分散、辅助的内容大多是非核心环节,最终出现的结果是,研发人员什么项目都做过,什么都会,但没有侧重点。

这44名员工,正在做多少项目,项目的进度如何?王文汉试图弄清楚这两个问题。于是,他召集所有员工讲一讲自己正在做什么。

讲到第15个项目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记不住第一个项目是什么了。最后,员工们一共讲出了20个项目,这些项目,短则两三个星期,长则两三个月。管理上存在问题,积累也处于无序状态,更令人担忧的是,每个项目的参与者都处于担心当中,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手上的这个项目做完之后,下一个项目在哪里,士气低迷。

再也不能这样下去。王文汉知道,这些研发人员,都是从中国前十名的高校的前十名中挑选出来的,他们完全有能力从“辅做”走向“主做”。

王文汉的第一步棋,就是梳理清楚20个项目,将它们分成三个大项目,项目够大,做的时间够长,不仅仅使得项目能够变成主做状态,也能够增加积累,提升士气。

其次是鼓励研发人员写专利、写论文,到公司内部和外部参加各种学术论坛。黄波还记得,他所在的编译组写的第一个专利被批准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兴奋。原来以为非常困难的事情,其实也并不算多难。

过了两年,大家又慢慢开始了写论文,从内部会议写到外部会议,漂亮的文章慢慢多起来了,整个团队开始士气高涨。而中国的实验室,也逐渐积累了声誉,开始被广泛认可。

2002年,黄波启程去波士顿,在2个半月的时间里,他与英特尔刚刚收入囊中的一家公司的同事一起工作。在这个只有5个人的公司里,黄波成了第六人。

这个在现在看来还很超前的项目,很快有了起色。项目获得总部批准后,最终确定要在上海完成。于是,美国团队的两名核心研发人员就来到了上海,整个项目就变成了中国实验室主做。

但中国的实验室必须要建立自己的独特竞争力。4~5年前,王文汉分析,将其定位为软件研发中心或者硬件研发中心,都不足以发挥中国实验室的价值。

系统研发才是英特尔在中国的架构实验室最好的定位。原因在于,中国本身已经在漫长的时间段里,发展出了自己在PC工业上的完整的基础。就拿学生电脑来说,从市场的调研需求的搜集,到产品的定义、产品的涉及、产品的验证、产品的发布、产品的支持,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闭环。

每年秋天到来的时候,英特尔总部就会为其遍布全球的研发中心做计划,这个计划涉及到下一年研发中心要做什么,而到了春天,则会做未来3~5年的计划。

中国的实验室逐渐成熟起来,其在全球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2005年,英特尔架构实验室转变为亚太研发有限公司。

创新基地

此时,人员的规模壮大了许多,而更重要的是,每年这个实验室能够出50多个专利,比起此前定位的“从辅做到主做”,亚太研发有限公司已经变成了一个“创新的基地”。

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的定位,不仅仅是引导全球的研发项目,同时,也要关注日益增长的本地市场,满足本地需求。

两年前,黄波离开编译部门,成为新设机构——中国软件创新中心的总监,那时候起,依据本地市场的需求进行创新,已经是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的主要方向之一了,此时,亚太研发有限公司已经有了上千人的规模。

按照设想,创新中心将大大缩短从产品到客户需求之间的距离,满足客户需求成为研发的目标所在。

这个看似简单的设想,却并不那么容易实施。对于工程师而言,常常会不自觉地脱离市场想问题,而从商业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一个颇为复杂的工程。

亚太研发有限公司首席研发官梁兆柱博士知道,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尽管公司能够研发出前瞻性的技术,但需要人将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东西做出来,再看客户需要什么,可能造成一个极大的浪费。”王文汉说。

现在在英特尔全球研发部门,人类学家、艺术家、工业设计师也是研发团队的组成部分。这会最终影响到产品的早期研发,从而提升效率。

软实力

“我们要培养有经济头脑的科研人才。”从美国总部来亚太研发有限公司不久的梁兆柱博士说。

他发现,研发做得好的中国研发人员,往往不太会推销自己做的东西。他们常常不知道怎么向客户“贩卖”价值。

“在你要影响、领导别人的时候,软实力很重要,怎么把自己做的事情,把理想和愿景编织成一个非常亮丽、非常吸引人的故事,这可能还需要磨炼。”王文汉说。

王文汉把大家面临的问题叫做“大洞”,研发人员就像江河流水,在平地上勇往直前,流淌的过程中,不断地有进步的空间,但也要求他们的软实力越来越强。当他们在软实力上提升不够时,就好比前进的路上遇到了大洞。

水如果流经大洞,只能先填满大洞,才能再向前流,不过如果水不够,洞填不满,那么研发人员就会止步不前。

王文汉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发现大洞,找到四面八方的“水资源”,填满大洞,让他们能够顺利地流过大洞。

去年,他为员工上了6个月的课。每个月一次,有一个主题,比如第一个月的主题就是成功者的五大模式。而针对经理人,他的第一个主题则挑选了“怎样让员工更有激情”。

除了正式的讲课以外,那些看上去轻松的场合,也会变成“寻医问药”的临时诊所,王文汉、梁兆柱和管理团队,总是希望能够解决软实力的问题。

这使得员工常常会在路上拦住管理层,一位管理者有次想从一间会议室前往另一间会议室,中间竟然整整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不过,“穿上鲨鱼皮”游泳,破世界纪录似乎就又近了一步。王文汉逐渐发现,员工们开始有了变化,“现在我们在等待非常激动人心的一刻,我们这些优秀的员工、经理人有了软实力的包装,更能引领世界。”

“现在,全世界又回归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王文汉说,并行化、虚拟化、可视化、开放式,这些趋势,对于中国的研发人员来说,正是新的契机。

梁兆柱进一步补充说,未来的技术,要求科研人员完全要从人的想法上来使用计算机,用计算机让人生更加丰富。

“现在我们各方面的实力都很完整,希望抓住这个契机,有大的突破和跨越。”王文汉说。

(责任编辑:A7)

本站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反对.转载本站点内容时请注明来自-Linux伊甸园。如不注明,将根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其相应法律责任。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