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714967
  • 博文数量: 759
  • 博客积分: 7000
  • 博客等级: 少将
  • 技术积分: 477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9-22 15:1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759)

文章存档

2008年(759)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09-25 15:51:13


2007年5月,PHP之父Rasmus Lerdorf来到中国。作为象征开源实践的灯塔(LAMP,指Linux、Apache、MySQL、PHP)之一,他带来的重要理念仍然是开源和社区。Rasmus Lerdorf举了四类人参与开放源代码项目的例子,而每一类都和社区息息相关。

  Rasmus Lerdorf的另一个身份是雅虎全球的架构师。实际上,不少开源(Open Source)运动早期的鼓吹者,都已经融入到大的IT公司,成为推动技术和商业发展的主流力量。这有点像当年参加巴黎五月风暴的左派青年,后来都成了社会的顶梁柱。但在中国,开源的味道品起来却还有点生涩。

  2007年4月20日,北京大学百年讲堂。这一天,是“微软创新杯2007”颁奖典礼举行的日子。38岁的王洋高擎着写有“Free Software、Open Source”口号的字幅,站在了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的面前。这已是比尔·盖茨第10次来到中国,但却是第1次遭遇这种尴尬。

  王洋的口号和字幅一度喧宾夺主,成为会场上被瞩目的焦点。谈及此事,直到一个月后的今天,他依然为当初自己的行动兴奋不已。王洋自称是一名开源积极分子,1999年开始接触开源概念,此后每日为开源鼓与呼,他甚至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王开源”。

  但问题是,开源在中国至少发展了10年时间,为什么仍然会落入边缘的地带,以致会有人采取这种剑走偏锋的方式?  

  开源势头  

  “开源”在中国目前的境况,因此也激发了更多人的思考。除了此前主要应用在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软件(主要是Linux),在应用软件、行业等领域,开源的概念仍然在迂回的被接受和传播。

  在我国GIS(地理信息系统)领域,从2007年3月开始引进了开源的概念。中科院旗下超图公司从2002年开始实施“全国高校GIS推广计划”,并在次年举办全国高校GIS大赛。不过,到2007年的时候,“第五届GIS应用开发大赛”转变为“国际GIS高校开源大赛”。

  积极参与推动该项赛事的北京大学数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邬伦认为,将“开源”和“国际化”引入大赛,将更加有效推动我国高校地理教育的发展和 GIS的应用。而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副会长喻永昌表示,对参赛作品开放源代码,便于加强选手之间的交流,从而扩大GIS的应用范围。

  在ERP领域,一个叫恩信科技的公司因为全面推广开源ERP受到业内广泛的关注。恩信科技总经理刘有涛,此前有10余年的信息化实施经验。在国内软件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让刘有涛一直难以释怀的难题是,做系统集成及实施正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客户资源的争夺,二是实施效果的不可控。“系统集成的小公司正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刘有涛说,“根本没时间考虑如何将公司做大做强。”

  到2006年8月的时候,刘有涛见到了开源数据库厂商MySQL的创始人之一David Axmark。刘有涛印象最深的是开源概念成就了David Axmark。“连他自己都承认,如果没有这个概念,谁会知道一个瑞典小镇里的David Axmark?”这个先例让刘有涛更加坚定了做开源的信心。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开源已经形成燎原之势,但应用软件尤其是ERP的开源还鲜有先例。”刘有涛认为,在目前的国内ERP市场,大型软件公司的ERP价格居高不下,导致众多中小型企业有心无力。“这不利于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走开源的道路则是ERP行业的明智之选。”

  刘有涛也许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在企业级市场,由于开源系统明显的成本优势、安全优势以及适合二次开发,短短几年,已经逐渐在一些企业级应用中抬头。从 Linux、FreeBSD等操作系统到MySQL、PosteSQL数据库系统,再到能够同商业公司的专业级中间件产品WebSphere和 WebLogic一争高下的JBoss,这些开源软件在不断地进入到政府、银行、电信等部门不同级别的应用中。

  社区命题  

  尽管很多人实际都在使用开源,但是大环境仍然是个问题。中国的开源意识,相对于其他一些国家起步较晚,这与整个市场对软件的不够重视也有直接关系。“因为政府和企业开始实施信息化时,一个错误的指导思想就是重硬轻软。”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告诉本刊记者,“软件一开始就不被列在支出计划里。”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开源最活跃的地方是社区,但中国的开源社区却极其分散,而且规模普遍较小。“国外的开源社区几乎全部都是基金会进行支持,像红帽这样的公司也直接给社区大量的回馈。”倪光南说,“但在国内开源社区几乎没有人进行支持。”就在不久前, Sun公司开发者网站的注册人数已高达234万人。

  这种情况得到王洋的认同。王洋甚至认为“中国没有真正的开源社区”。“国内的开源社区里活跃的板块大都是像IBM这样的公司直接支持的一些项目,按照项目完成的情况付费。”他说,“活跃的大部分人纯粹是出于爱好,连兼职都算不上。不是时间问题,是收入问题。发达国家大部分人依靠福利和养老金不用工作也可以很好的生活,但国内的人完全做不到。”对于比较“闲”的学生群体,王洋认为技术积累对他们而言是个障碍。

  曾任JavaUnion、BEA Dev2Dev、Sun中国社区等Java交流社区斑竹、Huihoo开源组织成员和WFCChina的创建人胡长城,有超过6年以上的J2EE应用和产品开发及架构经验。他坚持认为,和国外相比,国内的开源氛围并不是非常弱。“国内有很多技术交流社区、组织、团体,如CSDN、JavaEye、 Huihoo等等。”但其硬伤在于没有转化出多少“具有创意和实现完美相结合的成果”。这导致一些想从事开源项目的人都“夭折”在“酝酿”阶段。

  “国家对开源软件的支持方式值得商榷,由于社区不是法人实体,按照现行的审计制度,国家无法对其进行资金方面的支持。”倪光南说,“甚至通过一些机构去支持都不允许。这需要进行必要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倪光南认为,政府强调对公共系统的支持,而软件领域最大的公共系统恰恰是网络社区。

from:互联网周刊


--------------------next---------------------

阅读(31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