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713297
  • 博文数量: 759
  • 博客积分: 7000
  • 博客等级: 少将
  • 技术积分: 477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9-22 15:1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759)

文章存档

2008年(759)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09-25 15:49:15

昨天从Free Culture 协作翻译项目认领了一个章节:CHAPTER FOUR:“Pirates”(第四章:盗版者),开始真正参与翻译工作。这是真正以社会性软件工具(wiki)进行的实践社区(CoP)的活动,也是对“ Learning By Doing ”的很好的实践。其间的体验和经验对于我们研究社会性软件、社区学习、分布式协作等等都会大有益处。

翻译流程如下:
1.通读全文(已完成)
2.开始粗译,即按照字面意思开始直译,先不考虑遣词造句(已完成约二分之一)
3.咬文嚼字阶段。
    1)斟酌字、词、短语的选择,注意上下文的连贯。
    2)查找版权方面的相关资料,注意相关术语的使用。
    3)查找原文NOTES中的资料,力求翻译的更准确。
4.形成初稿,注意语句的通畅。
5.提交译文,征询修订意见。

      
--------------------next---------------------
Free Culture翻译项目中的社会软件价值

在blog之中更好的分享知识而不影响版权
由blog中发起对Free Culture这本书的录音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自由分享的氛围中可能有更多的创造,很多事情可以通过这种的机制,从亚马逊书店的形式-〉网上自由下载的形式-〉遵照Creative Commons协议进行引用-〉语音分享的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传播会有很大的进步,而且还有很多创新的机会,是idea不断叠加和创新的过程。

怎样通过社会性软件把翻译工作变成一个高效的协作的工作,这对今后的一些协作性的项目或者设计社会性软件会有启发。
对于参与工作,并没有宣传,而是一种新的机制,一个人和人相互推荐的机制,基于信任的机制。

这个过程就是基于信任的CoP(实践社区),这种基于信任的合作模式就可称为CoP,这种信任需要通过两端把它建构起来,一端是对于Lessig的信任,这种信任来源于BlogSphere,这是你在写blog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信任,是别的网络上的工具所无法替代的,这种信任来源于阅读其他blog对于 Lessig思想的评价以及一些其他媒体,这些信任是逐渐叠加的效果。

种子meme,写在blog上,变成一个传播的方式,一个信任的核,然后逐渐扩大这个信任机制,最后就形成了一个CoP,在CoP形成之前,实际上是有一个信任的存在。很多人对于这个项目是从不同方面的信任的叠加,形成对于这个项目的认同。
这个项目不同于传统的wiki,是基于邀请的机制,信任的传递和叠加对于开展社会活动、建立基于信任的CoP非常重要。社会性软件的概念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达成这样的目标。

社会性软件的特征:基于信任的人,基于真实的连接,基于传统社会中我们认为最值得去延伸的一些价值去做的东西。软件的运行和价值基于使用他的人。而且这种价值是可以积累的。

传统软件与社会性软件的区别:传统软件当你不需要他时就可以弃之不用或者更换新的工具,社会性软件设计方法和理念、开发的模式上是完全不同的,他从一开始就考虑到可能有一个很小的核,但是他更关注这个核如何去扩大,通过基于信任的连接整个软件体系如何不断地去延伸,这中间会以积累的知识作为特征出现,正如我们今天写blog的人,你越写,对于你以前写的东西的价值会认识越多,也就像一个终生的个人档案一样,你今天来写blog就比明天来写的价值大,因为他有个累积的价值在里面,一个社会资本的概念在中间穿插,所以正如我们今天看到的blog、wiki、SNS,如果他们不是建立在社会资本或者信任的基础上来设计软件以及其中的功能,他们就会很容易变成一个传统的软件方式,他只是一个工具,人们来去非常无所谓,人们不注重其中累计的价值。

社会性软件给我们带来了非常新的模式,任何软件、创作和作品在开发过程中都是一个累积创造的过程,(实践社区的)这些活动都不是一天两天建立起来的,那么他们背后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更愿意把社会性软件称为人的软件,那么他基于非常真实的人的基础,形成了一个新的软件开发的模式,如果你想开发一个成功的social software,使基于social software的工具建立一个成功的实践社区,你一定要关注到这中间人的因素。

基于信任的推荐也是一种传递的模式,基于这样的信任价值链,因为信任是可以传递的,虽然这个传递会衰减的。这个信任价值链是可以转换的,他有个拓扑的结构去转换,也就是说今天我信任这个人,他又信任另一个人,如果我们大家都在一个实践社区内合作,时间长了,我也会和第三个人建立更多的信任关系,因为中间会发生很多事情,会发生很多关联,大家在一个实践社区内会进行很多活动,在活动基础之上又会有新的信任累加进来,所以这样的社区会在不断的工作过程中形成一个稳固的体系,他有一个自组织的模式。

在翻译过程中,是无人控制,无人驱动的,没有管理员,大家完全是p2p的,是自组织的,大家自己来认领自己的工作,然后通过已经有的沟通方式来进行沟通,大家通过不断的p2p的交流,然后在wiki上共享交流的成果,就逐渐把翻译工作做完了。翻译的人员来自于不同的方面,对这本书有不同角度的认识,所以他们的累积智慧形成了对这本书一个非常全方位的介绍。wiki里面的许多讨论形成了对这本书非常珍贵的纪录,在翻译过程中实际是经过了许多讨论和争论,以及对某些概念、名词和观点的不同的建议,这些都反映在wiki站点上,也是对这本书翻译之后的结果的一个最好的诠释。在这中间又体现了社会性软件的一个共性,他是一个形成性,他是一个累积的、逐渐形成的一个结果。
根据the tipping point的观点,社会上有三类人,可以促进一个事物的流行。Connector,连接者,会连接很多人,会很快地传递信息;Mavens,专家,他的连接数不一定多,但是他去讲的时候就会有人相信,因为他的专业性是非常强的;Salesman,说服力很强,外向型的,很愿意给别人讲,所以我们在建立一个社区,一个网站,一个产品模型的时候,除了产品要好,还一定要有这三类人在中间发挥作用,如果你在做一个SNS的时候,你想基于信任来做一个成功地 SNS,你必须要有这三类人在其中发挥作用,你也要知道他们发挥的是什么作用。
这种基于信任的机制还有改进的地方,并不是每个人都发挥出了最大的作用,今后还要考虑如何在项目管理方面做的更好。这个项目也会具有示范效应,其中的经验也会复制到其他的项目中。
社会性软件的核心价值:信任和社会价值;一个累积的成果,一个大尺度效应,他不是一个小范围内可以看到的效果,他必须要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去建立这种效果,尤其很多social software是基于别人对你的评价所建立起来的,我并不一定看到你的blog就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能要看到别人对你的评价,你与什么样的人进行连接,这种效应是通过社会的反响,社会的反映建立起来的。在今后的social software会出现一个新的概念,就是social capital bank,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积累终身的social capital帐户,如果你想实现学术上的价值,你想实现人生的价值,你的商业上的价值,都是可以跟social capital中获得很大的价值,这也是大尺度效应。

活动对于信任的加强,活动对于学习会加强,知识和社会资本在活动中累积和叠加起来。社会资本也是会降低的,会被你自己的一些活动减损。

      
--------------------next---------------------

阅读(32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