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82862
  • 博文数量: 1460
  • 博客积分: 3940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1538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9-12 10:4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460)

文章存档

2011年(119)

2010年(1070)

2009年(243)

2008年(28)

我的朋友

分类:

2010-05-26 10:58:37

拖拉本身不是一个问题 市面上不断涌现出各式图书,为“拖拉”做出各种流行的心理学解释,诱导人们尝试一种又一种新鲜或老套的方法,去鞭策自己行动起来,提高效率——但效果呢?常常也就是那么回事,还误导不少公众给自己贴上“懒惰者”和“意志缺乏者”的黑标签,大张旗鼓地自我批评。

可是,问题的关键真的是“懒惰”吗?

换句话说,我们的天性果真如此糟糕吗?

“没有人是为了感觉糟糕而懒惰,懒惰只是为了暂时缓解深层的内心恐惧。”早在20多年前,美国的心理学家尼尔·菲奥里博士就在他的《the now habit》一书中指出:“拖拉,是我们在应对某些任务产生焦虑时形成的一种习惯,一种并不成功的问题解决方法;如果人们可以运用其他策略来消除焦虑、恐惧和自我怀疑,自然也就不必再用拖拉这个蠢办法来进行逃避了。”

看看身边的孩子们,除了睡眠,他们几乎从来不让自己休息,总是兴高采烈地投入到每一个“此时此刻”的活动之中。长大之后,即使是在某一问题上最为严重的拖拉者,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同样充满了动力和积极性——他们运动、阅读、游山玩水、听歌跳舞,或者投资和谈论政治。当然,还有我最热衷的上网、逛街和白日做梦。

事实上,绝大多数相信自己是拖拉者的人,也都能在最后期限之前赶完任务,也没有受到过想象中严重的惩罚。但是,这不等于说,拖拉没有让我们带来n多麻烦。在拖拉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感到异常的忙乱、压抑和不快乐。它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痛苦,更多是来源于因耽误事项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源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的任务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来源于因此失去人生中的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悟。

按照菲博士的观点,想要战胜拖拉,首先需要我们停止毫无益处的自我攻击,而是对当下的自己充满同情,需要我们理解“拖拉不是一种性格缺憾,而是一种用以应对某些恐惧的尝试(尽管效果常常并不让人满意);拖拉本身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另外一些更为深层的问题的征兆和表现。”

这就好像扔一块木板在平坦的草地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踩着它走到对面。可是,如果情况是有人要求你“必须”这样做,很多人就可能会有所犹豫,用拖拉表达对抗或自主。再如果这块木板是悬在两栋高楼之间,离地百米——哪怕一次失误就足以导致生命危险——还有多少人能够毫不犹豫地迈出第一步?
阅读(17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