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82670
  • 博文数量: 1460
  • 博客积分: 3940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1538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9-12 10:4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460)

文章存档

2011年(119)

2010年(1070)

2009年(243)

2008年(28)

我的朋友

分类:

2010-02-08 16:34:44

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来到苹果,由一名科学家成了一名工程师是李开复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角色转变。

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最主要的差别是,科学家的工作以发现和证实科学客观或抽象真理为主,更强调思维的严谨性;工程师重视实践以运用和实践科学客观或抽象真理为主,在工作中更需要用务实手段来解决问题。不仅如此,一名科学家在做科学研究时更多是“以我为主”,一般是通过论文等书面的形式与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不需要太多的主动沟通,而一名工程师需要通过与他的上司、同事通过沟通让他们知道工作的进展、获取他们的支持,尤其在像苹果这样一家强调“开放式沟通”的企业更是如此。

一开始的时候李开复也不太习惯这种直来直去、主动沟通的企业文化,总感觉自己有些和周围格格不入的感觉。直到他参加了公司安排的一次独特的领导培训课程后,这种感觉更为明显了。

在该课程的有关沟通训练的单元中,受培训的员工要在其他员工面前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角色扮演、沟通和说服,李开复称之为“表演”。令李开复惊讶的是,虽然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尽力了,但很多与他素不相识的资深员工在观看了几个小时后,还是给了他下面这样的评语:

“眼神东张西望,给人一种没有自信的感觉;常用‘可能、也许、有没有、大概’等词,给人没有魄力的感觉;发言后如果没有人理睬,就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观点;发言时总是同意别人的看法,或是与人妥协;不同意别人的时候也不发言,甚至当别人的发言充满无稽之谈时也不愿纠正。”

这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个时刻充满了自信的李开复简直判若两人。

在大学担任助教期间,李开复曾被学生起过“开复剧场”的外号,说的是他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睡觉,就像在剧场看戏一样。之后李开复请教过许多同事如何成为一个好的演讲者,并根据学生的评语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法,自己也总结出了不少“秘笈”,因此虽然来到苹果厚厚有些不习惯,但在他内心深处,还是认为自己可以适应的。因此可以想象,当李开复看到同事给他的这些评语之后内心会有多大的震动。

在这次培训后,李开复迅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他觉得,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们就准确地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如果这些问题这么明显,那自己确实应该纠正和改善自己的沟通技巧了。

这不仅仅是李开复当时所面临的问题,而是每个人从校园到社会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在学校时,或许我们会更多的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当走出校门,我们需要做出改变,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因为在任何企业里,无论大小,每一项工作都是以团队为单位来完成的,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人际孤岛”,那么他在事业中是肯定要遇到瓶颈,遭遇挫折的。因此,从校园到社会,必须学会团队合作,只有先学会和同伴们进行合作沟通,才能与团队成员积极合作、取长补短、形成最大的合力。

李开复当时的处境正是如此。虽然我们说李开复来到苹果是“遵从内心的选择”,但这并不代表说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去做的我行我素,在很多时候,内心的选择只是给了你一个目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还要用理智的判断和思考,真正做到“遵从内心的选择”。

因此当我们再回过头比较李开复从法学院转学计算机和走出大学来到苹果这两次重要的选择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做出后一个选择要困难得多。计算机是李开复的爱好,他所做的只不过是从一门学科转到另一门学科,并不需要做出太大的改变;但从学校到公司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除了抱着改变世界的想法,他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例如,我要让我自己的影响力最大化,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有什么资源可以帮助我实现这个目标?我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是什么,我还要做出哪些改变?
阅读(13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