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82691
  • 博文数量: 1460
  • 博客积分: 3940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1538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9-12 10:4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460)

文章存档

2011年(119)

2010年(1070)

2009年(243)

2008年(28)

我的朋友

分类:

2010-02-02 09:49:59

“郭敬明热”是“文化泡沫” 郭敬明“疯”了,当然,不是说他本人疯了,而是说他的书卖疯了。他持续创作5年的“青春五部曲”之《小时代2.0》,拖延120天后,近日终于上市了。据说,书还在印厂,各地书商就电话狂催,甚至都堵到了门口,想直接拉货了。不能不说,鼓吹“小时代”的他,迎来却是属于自己的大时代。

《小时代2.0》的确还是挺“小时代”的,相比较韩寒现如今自觉不自觉地承担了公民的责任,郭敬明还在自己的小时尚小情调里打转着,还是以上海这座风光而时尚的城市为背景,讲述了林萧、南湘、顾里、唐宛如四个从小感情深厚、有着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女生,先后所经历的友情、爱情,乃至亲情的巨大转变……事实上,你不能否认,这类的故事现在在上海其实一抓一大把的,如果没有郭敬明这个金字招牌做保证,我想,还能有那么多人感兴趣才奇了怪。当然,这是郭敬明花了5年时间写出来的东西,似乎听上去浸淫了他的心血,比起那本靠某种方式就写出来的“梦里花落不知多少”喷砂房来说,应该靠谱得多。但是,别忘记了,郭敬明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作家,他还是个公司董事长,要包装、培养更多的青年作家。我不知道,一个死不认错的人,能培养出什么样的青年作家?!当然,正因为他要做这么多事情,我想,那5年内有能一小半时间写这个《小时代2.0》就不错了,大家千万不要被这个时间给鼓惑了。也当然,正因为他加入了利益的生产链条,为众多写手提供饭碗,所以把他打造成一个“疯”狂的神人,也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他的持续走红也是能想象到。

他“绑架”当下的年轻人,不幸,他也“被绑架”。

其实,我很害羞把郭敬明叫成了作家,虽然他被中国作家协会在多年后给追认了,但我一直认为他顶多算个写手。如果连他都算作家,怪不得现在的作家成了一种骂人的话。

我一直认为,“郭敬明热”很不正常,它总能让我联想起无良的房地产市场。大家都在一种集体无意识或者集体躁狂中,将房价越推越高,到最后生成“房价泡沫”。那么,文化领域里又有没有“文化泡沫”呢?看了“郭敬明热”,我认为,是有的。刚跟一朋友聊到郭敬明,朋友有些自责,自己对市场非常有洞察力,但明显的,对郭敬明有些忽视了——自从郭敬明搞出了那起“事迹”之后,就对他没兴趣了。然而,他却红了。只能说,这个时代喜欢搞笑。而这个时代的人,都喜欢看这个时代的搞笑。显然,搞笑并不意味着有趣。

同样,我在看到由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联合某访谈录发起的“2008-2009年度中国出版机构暨文学刊物10强”于近日出炉的评选结果后,也彻底地被雷倒了。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以6835票高登榜首,而由一代文学大师巴金所创办的《收获》仅以459票名列第6——看看,连巴金都不敌郭敬明,可以看出这个小四简直是“肆” 无忌惮了。我不知道这个结果是怎么评出来的,是不是看了某周刊在力推“公民韩寒”,而《南方周末》也将韩寒选择为“2009年度人物”,他们反其道而行之,押宝郭敬明?!

在我的新浪微博里,我认为,“《最小说》赢了《收获》,并不代表郭敬明赢了巴金。在我看来,郭妞妞永远也赢不了巴金。巴金影响的是时代,郭妞妞影响的只是人群。”不过,知名文化人王小山对此有不同意见:郭敬明比很多人差,但真不至于比巴金还差。同样,80后作家蒋方舟也说,时代不就是人群组成的吗?不过,我们暂时抛开巴金和郭敬明的“排名”——毕竟两个在不同时空里的人的比较,的确容易让他人觉得有点关公战秦琼。但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最起码巴金在他那个时代赢得了口碑,而郭敬明在我们这个时代,最起码让我们看不到其在文学上的贡献。难怪有不少人跟贴说,这个时代没有小说家,只有写小说的。当然,也有人调侃:郭敬明繁荣了市场经济,拉动了内需,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奢侈品的销售,而巴金充实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只是这样的繁荣,显然水分过大。
阅读(15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