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82934
  • 博文数量: 1460
  • 博客积分: 3940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1538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9-12 10:4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460)

文章存档

2011年(119)

2010年(1070)

2009年(243)

2008年(28)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12-28 09:56:51

“楚王好细腰”是大家都熟知的典故,但这个典故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对我们今天是否还有某些启示和警示,似乎仍有探讨的价值。《战国策》卷十四,关于楚国的第一篇文字,有一则叫做“威王问於莫敖子华”,记载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华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莫敖子华回忆了楚国历史上功勋卓著的五位名臣的故事,说他们如何地不计较个人安危,“不为爵劝,不为禄勉”,宁可自己辛劳贫困,总是把国家社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听得楚威王不禁发为慨叹,说这都是过去的事了,今天恐怕找不到这样的贤才了(“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耶”)。莫敖子华于是讲了一个故事:

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腰,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然而不避。

意思是说,从前托盘楚灵王喜欢腰身纤细的人,楚国的士大夫们为了使自己的腰身保持纤细,便都来节食减肥,一个个饿得头昏眼花,站不起身来。甚至坐在席子上的人想站起来,也需要扶着墙壁才成,坐在马车上的人要站起来,必须借助於车轼。谁都想吃美好的食物,但人们都强忍住不吃,为了腰身纤细,即使饿死了也心甘情愿。

莫敖子华接着对这个故事作了发挥阐释,说臣子们哪个不希望得到君王的青睐呢,如果大王真心诚意喜欢贤人,引导大家都争当贤人,楚国不难再岀现像五位前贤一样的能臣。莫敖子华深知九五之尊爱憎好恶的重要,他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让楚威王明白“上有好之,下必随之”的道理。就是说,君主是否真的喜欢贤臣,才是问题的关键。

《墨子》的“兼爱”篇,也讲了同一个故事,但加上了“晋文公好恶衣”和 “越王好勇士”两个典故。原文如下:

昔者晋文公托盘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阅读(24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