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灭亡,谁还会与我在一起
与刚看过的《玛丽与马克思》相比,《9》与其有一个共同之处。
那就是两个导演在执导这两个动画长片之时,都执导过一个风格极其类似的短片。《玛丽与马克思》的导演亚当·艾略特的短片是《哈维闯人生》,而《9》的导演申·阿克执导的是同名的短片《9》,而且两者都获得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动画奖。但不幸的是,当两者不约而同地执导了风格类似的长片,而且在同一年推出,却获得了两种不同评价。《玛丽与马克思》为亚当·艾略特赢来了更多的掌声,也赢得了观影者的一片赞誉,而《9》则毁誉参半,掌声还不如同名短片。
从制作上来看,《9》比《玛丽与马克思》更显得精良一些,也更具有大片的景象,《玛丽与马克思》怎么看都有些小家子气,显得过于玩弄情绪,而且文艺气太浓,但在当下的社会力,有才气的文艺并不多见,所以,《玛丽与马克思》赢得掌声与赞誉也绝对是应该的。只是可怜的《9》,早生几年的话,应该能够得到更多的掌声的,谁让它不幸生在在了2009年,这是一个动画片大获丰收的年份,好的动画片不断出来,在这样的映衬之下,《9》并没有脱颖而出的机会,虽然,它的表现并不是很差。
这仍然是一个带着浓郁的黑色的电影,电影的特色不是那么的愉悦人,而是灰暗。
电影开场扑面而来的世界末日感,开头就迅速地将观众抛在了想象世界的边缘。主题仍然是人与机器的战争,如同《终结者》系列一样,只是在《9》里,人类已经被机器彻底消灭,而机器也在大战之后显得疲惫不堪,处于消停的状态。人类的科学家制造了机器,后来又被机器所剿杀,这对于人类是一种讽刺。不过,人类的聪明,在于将存续世界的力量,存储到了9个小的布偶人的身上。制造机器让世界灭亡的那个科学家,在他将死之前,将自身的力量与精神注入到了几个用拉练、纽扣、粗布衣料制作的小布偶身上,并为他们编上了号码,从1到9,世界的不倒与危亡就系在了几个小的布偶人身上。
布偶人去拯救世界,这看起来太过于荒唐了,但整个电影就是在述说这些布偶们是如何来拯救整个世界的,只要能够打败不可一世的机器人,人类的精神就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联系那个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9》,这其实是一种隐喻,而且布偶人的9个编码,也代表着人类不同的品格。用《9》的海报上的原话,1代表"to protect us",2代表"to inspire us",3与4代表"to define us"与"to teach us",5代表"to guide us",6代表"to lead us",7代表"to defend us",8代表"to guard us",而主人公9则代表"to save us",这些写在海报上的话已经将这些布偶所代表的不同的品格说的很清楚了。而拯救世界,则需要这些品质之间的不同配合与刷选,联合起来去斗争。
实际上,这部电影里,不仅仅是一个动画片,还包含了科幻的色彩,还有魔幻的色彩,也有友谊与权力的较量,把它所蕴盖的内涵扩展开来,就不会觉得那么的单薄了,而且所有的一切都会显得生动起来。
看着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小布偶人们在末世之中的挣扎,
翻译公司就跟威尔·史密斯在《我是传奇》里那样,
独自走在已经寂无人烟的街头之上一样,想象着,在这个世界之上,幸好,幸好,我们还有一些手可以去握,有些人可以走在一起。
阅读(346)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