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36443
  • 博文数量: 1051
  • 博客积分: 53280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667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9-09 13:2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051)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1050)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09-09 16:47:09

  当transaction scope persistence context或extended persistence context结束之后,实体的实例就会不受托管而处于游离状态。游离实体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是,它可以被序列化并通过网络发送给远程客户端。客户端可以修改这些经过序列化的对象实例,并将它们发送回,再将客户端的修改重新合并到数据库中。

  这与EJB 2.1的实体模型有很大的不同。在EJB 2.1中,实体是始终受容器管理的,使用entity bean的应用程序总要带一个指向entity bean的代理(译注:proxy,即远程接口或本地接口);而在EJB 3.0中,你是直接与普通类的具体实例打交道的。对于EJB 2.1的开发人员而言,上述做法乍一看会觉得有些不适应,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容器来为实体打点一切。不过,一旦你熟悉了新的EJB 3.0实体模型,就会发现,你的应用程序代码将大幅缩减,并且更易于管理。

  EJB 2.1的代码中时常使用Value Object模式(也被称为Data Transfer Objects)。该模式的主要思想是:让entity bean暴露一个方法,该方法将bean的全部状态复制到一个对象中,此对象可以被序列化到远程客户端(比如Swing应用程序),以供远程客户端访问。

  // EJB 2.1 entity bean 类
  public class CustomerBean implements javax.ejb.EntityBean {
    CustomerValueObject getCustomerVO() {
    return new CustomerValueObject(getFirstName(), getLastName(),
    getStreet(), getCity(), getState, getZip());
    }
  }

  在客户端对entity bean进行远程方法调用需要较大的系统开销。如果客户端必须通过调用getFirstName(),getLastName()等一系列方法才能获得用于显示的客户相关信息,那么性能将变得不堪重负。这便是Value Object模式的由来。而EJB 3.0中,由于持久对象在脱离persistence context之后将自动变成值对象,因此也就没必要再使用该模式了。

【责编:Chuan】

--------------------next---------------------

阅读(12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