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322050
  • 博文数量: 213
  • 博客积分: 7590
  • 博客等级: 少将
  • 技术积分: 218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8-31 17:31
个人简介

热爱开源,热爱linux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13)

文章存档

2018年(4)

2017年(1)

2015年(1)

2014年(5)

2013年(2)

2012年(2)

2011年(21)

2010年(82)

2009年(72)

2008年(23)

分类: LINUX

2010-08-30 16:19:17

今天看到小组上有人问关于内存对齐的相关问题,我一直都没有搞懂这方面的内容,今天索性好好查查资料,现在终于高明白了,我所参阅资料中觉得比较好的两篇博客,于是转了过来,以后还可以从方便参考

也谈内存对齐 - [技术前沿]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bigwhite.blogbus.com/logs/1347304.html

在最近的项目中,我们涉及到了“内存对齐”技术。对于大部分程序员来说,“内存对齐”对他们来说都应该是“透明的”。“内存对齐”应该是编 译器的“管辖范围”。编译器为程序中的每个“数据单元”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但是C语言的一个特点就是太灵活,太强大,它允许你干预“内存对齐”。如果你 想了解更加底层的秘密,“内存对齐”对你就不应该再透明了。

一、内存对齐的原因
大部分的参考资料都是如是说的:
1、平台原因(移植原因):不是所有的硬件平台都能访问任意地址上的任意数据的;某些硬件平台只能在某些地址处取某些特定类型的数据,否则抛出硬件异常。
2、性能原因:数据结构(尤其是栈)应该尽可能地在自然边界上对齐。原因在于,为了访问未对齐的内存,处理器需要作两次内存访问;而对齐的内存访问仅需要一次访问。

二、对齐规则
每个特定平台上的编译器都有自己的默认“对齐系数”(也叫对齐模数)。程序员可以通过预编译命令#pragma pack(n),n=1,2,4,8,16来改变这一系数,其中的n就是你要指定的“对齐系数”。

规则:
1、数据成员对齐规则:结构(struct)(或联合(union))的数据成员,第一个数据成员放在offset为0的地方,以后每个数据成员的对齐按照#pragma pack指定的数值和这个数据成员自身长度中,比较小的那个进行。
2、结构(或联合)的整体对齐规则:在数据成员完成各自对齐之后,结构(或联合)本身也要进行对齐,对齐将按照#pragma pack指定的数值和结构(或联合)最大数据成员长度中,比较小的那个进行。
3、结合1、2颗推断:当#pragma pack的n值等于或超过所有数据成员长度的时候,这个n值的大小将不产生任何效果。

三、试验
我们通过一系列例子的详细说明来证明这个规则吧!
我试验用的编译器包括GCC 3.4.2和VC6.0的C编译器,平台为Windows XP + Sp2。

我们将用典型的struct对齐来说明。首先我们定义一个struct:
#pragma pack(n) /* n = 1, 2, 4, 8, 16 */
struct test_t {
 int a;
 char b;
 short c;
 char d;
};
#pragma pack(n)
首先我们首先确认在试验平台上的各个类型的size,经验证两个编译器的输出均为:
sizeof(char) = 1
sizeof(short) = 2
sizeof(int) = 4

我们的试验过程如下:通过#pragma pack(n)改变“对齐系数”,然后察看sizeof(struct test_t)的值。

1、1字节对齐(#pragma pack(1))
输出结果:sizeof(struct test_t) = 8 [两个编译器输出一致]
分析过程:
1) 成员数据对齐
#pragma pack(1)
struct test_t {
 int a;  /* 长度4 < 1 按1对齐;起始offset=0 0%1=0;存放位置区间[0,3] */
 char b;  /* 长度1 = 1 按1对齐;起始offset=4 4%1=0;存放位置区间[4] */
 short c; /* 长度2 > 1 按1对齐;起始offset=5 5%1=0;存放位置区间[5,6] */
 char d;  /* 长度1 = 1 按1对齐;起始offset=7 7%1=0;存放位置区间[7] */
};
#pragma pack()
成员总大小=8

2) 整体对齐
整体对齐系数 = min((max(int,short,char), 1) = 1
整体大小(size)=$(成员总大小) 按 $(整体对齐系数) 圆整 = 8 /* 8%1=0 */ [注1]

2、2字节对齐(#pragma pack(2))
输出结果:sizeof(struct test_t) = 10 [两个编译器输出一致]
分析过程:
1) 成员数据对齐
#pragma pack(2)
struct test_t {
 int a;  /* 长度4 > 2 按2对齐;起始offset=0 0%2=0;存放位置区间[0,3] */
 char b;  /* 长度1 < 2 按1对齐;起始offset=4 4%1=0;存放位置区间[4] */
 short c; /* 长度2 = 2 按2对齐;起始offset=6 6%2=0;存放位置区间[6,7] */
 char d;  /* 长度1 < 2 按1对齐;起始offset=8 8%1=0;存放位置区间[8] */
};
#pragma pack()
成员总大小=9

2) 整体对齐
整体对齐系数 = min((max(int,short,char), 2) = 2
整体大小(size)=$(成员总大小) 按 $(整体对齐系数) 圆整 = 10 /* 10%2=0 */

3、4字节对齐(#pragma pack(4))
输出结果:sizeof(struct test_t) = 12 [两个编译器输出一致]
分析过程:
1) 成员数据对齐
#pragma pack(4)
struct test_t {
 int a;  /* 长度4 = 4 按4对齐;起始offset=0 0%4=0;存放位置区间[0,3] */
 char b;  /* 长度1 < 4 按1对齐;起始offset=4 4%1=0;存放位置区间[4] */
 short c; /* 长度2 < 4 按2对齐;起始offset=6 6%2=0;存放位置区间[6,7] */
 char d;  /* 长度1 < 4 按1对齐;起始offset=8 8%1=0;存放位置区间[8] */
};
#pragma pack()
成员总大小=9

2) 整体对齐
整体对齐系数 = min((max(int,short,char), 4) = 4
整体大小(size)=$(成员总大小) 按 $(整体对齐系数) 圆整 = 12 /* 12%4=0 */

4、8字节对齐(#pragma pack(8))
输出结果:sizeof(struct test_t) = 12 [两个编译器输出一致]
分析过程:
1) 成员数据对齐
#pragma pack(8)
struct test_t {
 int a;  /* 长度4 < 8 按4对齐;起始offset=0 0%4=0;存放位置区间[0,3] */
 char b;  /* 长度1 < 8 按1对齐;起始offset=4 4%1=0;存放位置区间[4] */
 short c; /* 长度2 < 8 按2对齐;起始offset=6 6%2=0;存放位置区间[6,7] */
 char d;  /* 长度1 < 8 按1对齐;起始offset=8 8%1=0;存放位置区间[8] */
};
#pragma pack()
成员总大小=9

2) 整体对齐
整体对齐系数 = min((max(int,short,char), 8) = 4
整体大小(size)=$(成员总大小) 按 $(整体对齐系数) 圆整 = 12 /* 12%4=0 */


5、16字节对齐(#pragma pack(16))
输出结果:sizeof(struct test_t) = 12 [两个编译器输出一致]
分析过程:
1) 成员数据对齐
#pragma pack(16)
struct test_t {
 int a;  /* 长度4 < 16 按4对齐;起始offset=0 0%4=0;存放位置区间[0,3] */
 char b;  /* 长度1 < 16 按1对齐;起始offset=4 4%1=0;存放位置区间[4] */
 short c; /* 长度2 < 16 按2对齐;起始offset=6 6%2=0;存放位置区间[6,7] */
 char d;  /* 长度1 < 16 按1对齐;起始offset=8 8%1=0;存放位置区间[8] */
};
#pragma pack()
成员总大小=9

2) 整体对齐
整体对齐系数 = min((max(int,short,char), 16) = 4
整体大小(size)=$(成员总大小) 按 $(整体对齐系数) 圆整 = 12 /* 12%4=0 */

四、结论
8字节和16字节对齐试验证明了“规则”的第3点:“当#pragma pack的n值等于或超过所有数据成员长度的时候,这个n值的大小将不产生任何效果”。另外内存对齐是个很复杂的东西,上面所说的在有些时候也可能不正确。呵呵^_^

[注1]
什么是“圆整”?
举例说明:如上面的8字节对齐中的“整体对齐”,整体大小=9 按 4 圆整 = 12
圆整的过程:从9开始每次加一,看是否能被4整除,这里9,10,11均不能被4整除,到12时可以,则圆整结束。

相关文章:
1. 也谈内存对齐(续)
2. 三谈内存对齐-背后的故事
3. 四谈内存对齐

下面这篇文章也是转来的,让我对double,long类型的数据对其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在此感谢作者了

gcc对齐规则(如果有什么错误,请高手指出):

(unsigned)char使用一字节对齐

int main(){
    typedef struct{char a;char b;char c;}node;
    printf("%d\n",sizeof(node));
    return 0;
}

上面的代码在linux下将打印 3 

任何2字节大小的数据类型(比如short)的对齐模数是2,

int main(){
    typedef struct{char a;short b;}node;
    printf("%d\n",sizeof(node));
    return 0;
}

上面的代码将打印 4.

而其它所有超过2字节的数据类型(比如long,double)都以4为对齐模数。

int main(){
    typedef struct{char a;double b;char c;int d;short e;}node;
    printf("%d\n",sizeof(node));
    return 0;
}

上面的代码将打印 24

内存中存储图示为(括号内为占用字节数)

a(1)+填充(3)+b(8)+c(1)+填充(3)+d(4)+e(2)+填充(2)=24

很显然,这里有一个问题。即需要在最后填充字节满足某一个位数的倍数。这个位数就是数值中的最大字节数。上面的代码中结构node包含需要以4字节对齐的double和int类型。,所以short e后面需要填充两一个字节满足4的倍数。

int main(){
    typedef struct{char a;double b;char c;int d;short e;}node;
    typedef struct{char a;node b;short c;}node1;
    printf("%d\n",sizeof(node1));
    return 0;
}

上面的代码将打印 32.显然node也是以4字节对齐。

windows下对齐有些差异。大于等于8字节的数据类型使用8字节对齐。

所以上面的代码在windows下执行将输出48.

其中node在内存中的图示为

a(1)+fill(7)+b(8)+c(1)+fill(3)+d(4)+e(2)+fill(6)=32

node1在内存中的图示为

a(1)+fill(7)+b(32)+c(2)+fill(6)=48.

 原文地址 http://blog.chinaunix.net/u2/76055/showart_1328044.html
阅读(110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