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0951
  • 博文数量: 9
  • 博客积分: 1400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22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7-30 19:44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8)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项目管理

2008-08-13 11:44:53

移动通信和宽带技术的发展给整个电信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怎样顺应向下一代网络转型的历史潮流,开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业务应用,从而打造可持续盈利的运营模式,成为当今电信运营商关注的焦点。面对需求的变化,现在以TDM交换为主的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无法满足宽带化、智能化的业务和运营要求,在网络核心层面,我们急需一种先进架构的出现,在这一背景下移动软交换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技术主流。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主流运营商开始全面引入移动软交换,核心网新一轮的演进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先进架构符合网络演进趋势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有人提出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移动服务器的设想,形成了日后的软交换思想。近几年来,电信网逐步走向IP化,固定网与移动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跟固网一样,移动网同样要从PSTN向IP网过渡。因此,3GPP在制定WCDMAR4规范时正式在移动核心网中引入了软交换的概念,促进了移动网络的演进及与固定网络的融合。
  移动软交换主要针对核心网络的交换部分,其核心概念是实现控制面与用户面的分离。移动交换中心(MSC)被分解为MSC服务器(MSS)和媒体网关(MGW),所有的控制功能集中在MSS中,所有的交换功能在MGW中完成。MSS通过标准的H.248接口控制MGW完成话务的交换。同时,MSS通过传统的MAP信令与HLR交互,通过传统的信令完成对接入网络的控制。
  控制面与用户面的分离决定了移动软交换技术符合未来电信网络面向全IP发展的趋势,同时兼顾原有的TDM承载需要。而建立在多承载基础上的TrFO技术通过减少编解码过程,同时解决了提高话音质量与节约核心网带宽的需求。由于软交换技术在R4中被定义,因此很多新的电路交换功能也在移动软交换设备中被引入,从而为运营商发展更丰富的电路交换业务提供了可能。这种架构上的先进性还使得移动软交换在网络优化方面的效率大为提高。处于控制面的MSS容量相对原有交换机大大提高,而且可以集中放置在省会与地区中心的机房,负责交换的MGW则放置在各个本地网中,由此就实现了清晰的网络结构。这样一来,主要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将可以集中完成,新业务的引入也可以集中在MSS中进行,而MSS与MGW之间可以通过IP连接。此外,当引入IP承载话音时,可以将话音承载平面化。由于IP网络本身具备路由与交换的特性,因此原有的汇接局将不再需要,而且整个网络的结构将趋于简单,使得网络优化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成本也随之下降。
  业务和技术驱动移动软交换快速发展
  传统的移动交换中心不是开放的计算机硬件和平台,其业务承载和呼叫控制集中在一起。由于不同厂家采用自己专有的操作平台和软硬件,造成了传统交换机在购买设备、软硬件升级和维护等方面的费用很高。面对业务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移动软交换因其强大的业务支持能力和低成本获得了快速发展。

[1]
欲了解更多有关IP通信的信息, 请访问:及子网站

展会voip通信
阅读(53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