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鼓勵"儲蓄搬家"
央行日前公佈的最新金融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我國居民戶均存款較上月減少192億元,這是自2007年10月以來我國居民存款首次出現單月負增長。
這個說法,我是很贊同的。在一定程度上鼓勵資金從銀行體係向資本市場流動,有助於改善我國金融結構的不合理之處,特別是處理好銀行中長期貸款和流動資金貸款的比例關係。這個問題可能很深奧,有心的讀者可以多看看專家學者的相關闡釋。但就大多數老百姓來講,改變沿襲幾十年“存款拿利息”的傳統做法,更直接的動因恐怕是為了在實際負利率的現實環境下,讓自己含辛茹苦掙來的“養命錢”保值增值。目前,中國人口已經進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長率”的階段,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明顯。然而,我國又尚處於小康社會起步階段,缺乏富裕的中產階層,“未富先老”成了許多中國人未來不得不面對的大問題。據ICI(美國投資公司全國研究會)統計,美國絕大多數家庭都持有各種各樣的基金,其中約92%的人把“養老”作為基金投資的動機。資金從銀行體係向資本市場流動,人家已經完成了。我們呢,想必也會這樣“流”,這是一種趨勢。
眾多分析人士認為,隨著股市在近期的活躍,居民儲蓄又開始了,也就是說,有大量的存款資金從銀行里提取出來,投入到了股市的博弈之中。
雖然這種“”,有人認為是“打新族”所為,但無論如何是可以列入“鼓勵”一列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曾經這樣說,要發展資本市場,就必須容忍、在一定程度上還須鼓勵資金從銀行體係向市場流動,對此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在這方面,千萬不能像一看到居民儲蓄存款增速下降或絕對額減少,就驚呼“猛虎出籠”。李揚把這個問題提到“發展我國資本市場,有一些理念性、方向性的問題需要強調”的高度。
儘管股市在中國沿海地區已有廣泛的群眾性,但相比於我國的13億人口,它仍然是一個集中在一部分人中相對有限的市場,對於老百姓來說,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增加群眾提高財產性收入的機會”還不多。因此,有關方面應該從儲蓄減少這一信號中看到更實質的內容,下大力氣切實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只有當大家普遍有工做,有錢賺,有餘錢可以投資,投資的環境又是公開、公平、公正的,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才能真正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由此觀之,我們對“儲蓄”,應該舉雙手歡迎。
博主好站推薦:
阅读(243)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