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33276
  • 博文数量: 1031
  • 博客积分: 3090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1227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7-28 11:5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031)

文章存档

2011年(24)

2010年(4)

2009年(847)

2008年(156)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5-21 20:01:00

德日美汽車攝影師風格各不同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是一個知名的汽車攝影師,那至少可以肯定,他不是很有“才”,就是很有“財”!圈裡是個人都知道:拍車,重要的CASE動輒幾十萬上百萬,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活。汽車攝影師,作為商業攝影師群體中一個重要分支,其作品的好壞,不僅僅是看攝影師本身的技術與經驗,還要看攝影師的綜合指導能力,團隊配合能力、現場調度能力和預算分配能力。優秀的汽車攝影師的培養和風格,與當地汽車工業發達的程度和汽車製造哲學高度一致。

德國、美國與日本是全球汽車工業高度最發達的三個汽車生產大國,我們不妨來看看這三個國家的汽車攝影師養成之路。


德國:把車當美女來拍

德國的汽車攝影作品,總是讓人把第一目光放到被拍攝的汽車本身,德國汽車攝影師的拍攝風格與德國人的造車哲學如出一轍:精細,厚重,一絲不苟,發揮穩定……不由讓人感慨:確實沒有辱沒“最懂車的民族”這一頭銜。

儘管如此,你可別以為德國的汽車攝影師拍起車來很刻板,就如德國人造車一樣,他們的工作照樣充滿著激情與試驗性,如果有幸在拍攝現場參觀一下德國攝影師的工作過程,你明顯發現他們雖然嚴謹,卻充滿熱情,簡直是把車當美女來拍!

不得不承認,世界知名的大牌汽車攝影師,一半以上出自德國,因為德國的汽車廠商與攝影師的合作最為緊密。一輛新車,幾乎從第一輛樣車開始,受廠商信任的攝影師就開始介入,等到正式下線,新車的每個細節攝影師都了然與胸,如此長的時間,給攝影師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和試驗,最後拍出來的車,當然與眾不同。

那麼,優秀的汽車攝影師在德國為什麼如此高產呢?

首先,德國人現實和理性得可怕,如果一個人沒有一定的天賦,也沒有一定的技術學習能力,他一定不會進入汽車攝影這個行業。其次,在德國,攝影教育目的非常明確,針對不同的學員要求,有不同的攝影學校,大致可分為藝術類攝影學院和應用類攝影學院兩類;藝術類攝影學院就不多說了,而應用類攝影學院就是為了培養商業攝影師,在那裡,學生學到的不僅是實用的攝影技巧和行業規範,學校還要培養學生的業務規劃能力,商業談判能力,客戶溝通能力和團隊整合能力,順利拿到學位的學生基礎都非常好。

而且,德國商業攝影界等級分明,典型的金字塔結構,所有新晉攝影師都必須階梯性成長,按部就班慢慢來。剛從攝影學校畢業的學生想成為自由職業攝影師,在最開始的幾年中,即使不世出的超級天才也含難接到活。因為幾乎不會有大客戶會把工作交給年輕攝影師來完成。所以,年輕攝影師會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先在一個成熟的攝影工作室當助理,磨練自己的攝影技術並豐富實踐經驗,在幾年之後,再獨立成為自由攝影師;另一種是成為職業攝影助理,要知道:在德國,大牌的職業攝影助理,收入與大牌的攝影師差距可不像中國那麼大。

沒錯,發現了吧?其實別看德國出產了這麼多優秀的汽車攝影師,他們都是踏踏實實地拍出來的,德國人不會因為你拍了一套好東西就把你捧上天,想當大師?那你就得時常讓人嘆服才成!
比起作品水準,日本的汽車攝影師無疑要差德國和美國甚遠,號稱已經歐美化了的日本汽車品牌NISSAN,現在已經很少找日本的本土攝影師合作,基本上由歐美攝影師包辦了大部分主力車型的拍攝。
是日本人缺乏創造性人才嗎?實際上日本也有不少優秀的攝影人才,無論是藝術領域或者商業領域,但最終這些大師或者準大師都跑到紐約、倫敦和巴黎去發展了,有些就此安家落戶,也有些在歐美闖蕩出名堂後,再轉戰回到日本,走一條曲線救國的道路。以上這些應歸結於日本的本土商業攝影環境,實在是太沉悶了,日本商業攝影師的發展道路,實在是太艱辛了。

眾所周知,日本人的集體生活意識,就是“不能讓他人失望”,日本的造車哲學,是以“他人需要”為指導思想,所以如果作為一個汽車攝影師,成長在日本是很不幸的,工作以“完全滿足客戶”為本,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客戶永遠是對的;如此,在拍攝現場,你看到那些攝影師對著客戶不斷點頭說著“哈依”也就不足為奇了。

日本的商業攝影界到現在還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師徒制,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即使你在學校再優秀,再有想法,剛出道都要老老實實跟個師傅,在他們的意識裡,所謂學校只幫你完成了最基本的素質教育,工作的技巧,工作的態度,都需要跟隨資深的師傅好好磨練,如果師傅不認可,原則上你是不能獨立作業的。直到有一天,師傅向他的同行和客戶們宣稱:某某君一直都很努力,現在已經合格了,獨立的商業攝影師之路才算見到一絲曙光。

就算一個攝影師能夠獨立工作了,他往往還要受到“前輩”、“客戶”、“評論家”等諸多人等的指指點點,一件作品,受到的影響多了後,自然就缺少了震撼人心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麼日本的汽車攝影師的作品,非常惟美、又做工精良、看起來雖然沒什麼缺點,但總讓人感覺力度不夠的原因。

這樣的環境,很多有志青年自然無法忍受,曲線救國的人越來越多。日本人崇歐媚美,在時裝和文藝界都有“以歐美包圍日本”的成功案例,腦子靈活的人,自然選擇先去歐美搏個功成名就再回日本當大師的正確道路,只不過,歐美已經集中了全球有潛力的有為青年,競爭只會更為激烈,出頭依舊是長路漫漫美國:拍攝水平不錯,吹牛水平更不錯

比起德國的汽車攝影師,在美國成長起來的同行完全是另一個腔調。美國雖然是汽車生產大國,人們對車的依賴也比其他國家高,但美國人的汽車文化不在於製造和生產,而是在於享受汽車,在他們看來,汽車是人類的機械寵物,美國人不會把汽車當成藝術品來看待,在他們眼裡,汽車的存在就是為了讓開車的人爽,甭管什麼,人,才是第一位的。

基本上美國人不會跟你吹噓:哪部名車是美國人設計和生產的,一般他們的自豪是這樣表達的:哦,中國也有這麼多人開BMW X5?這可是BMW專門為了美國市場設計的!沒辦法!美國人就是覺得:美國的東西牛不牛兩說,美國的人絕對世界第一牛!

在美國的商業攝影環境成長起來的攝影師也都這副脾氣,“相信我,我是最好的汽車攝影師之一,什麼?某某某?那是個只會拍貨車的傢伙!”總之,美國的汽車攝影師們充滿了自信,他們的自信足以讓你相信:這世上沒有他們拍不了的活,只要預算夠大!

雖然美國攝影師確實喜歡吹牛,但他們有驕傲的本錢。地域足夠寬廣,路況足夠複雜,景色的類型也足夠多,加上美國人傳統的自由主義,讓美國民眾對汽車相關視覺的焦點並不放在汽車的靜態展示片上,而是集中在汽車外景片上;這樣的欣賞口味造就了美國汽車攝影師拍公路片與野外片的超高水準。一個優秀的美國汽車攝影師,在接到一個適合他發揮的委託後,如果在預算與時間方面給予充分的支持,往往他都不會讓客戶失望。

美國的攝影師成長道路,比起德國來,那可是太多元了,有正規商業攝影院校畢業的,有曾是玩藝術攝影后來轉型的,還有很多廣告公司的美術指導,嫌其他攝影師不夠好自己親自拍,結果拍著就拍成職業攝影師的,還有少數壓根沒摸過相機的,突然想幹這行就乾上了的。

在美國,不管你以前是阿貓阿狗,只要有人願意為你的工作付錢,你的作品又對得起人家付的錢,那你就算是個職業的商業攝影師了,當然,如果你不能維持你的作品水準,或者一個勁吃老本沒有進步,那你的職業生涯也算走到頭了,美國人非常商業,不管你之前多麼大師,如果你連續弄砸倆活,以後就再也沒人找上門。

美國的攝影教育導向與歐洲頗有差別,美國人的教育方式基本都是一個套路:先告訴你規則和標準,然後鼓勵你打破老規則,創造新標準。所以,在美國成長起來的汽車攝影師,創造性思維都不成問題,但在技術方面,比起在德國成長的攝影師那可是有一定的差距。
推薦:
阅读(29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