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辦學特色
香港中文大學獨具遠見,早已提倡以中英雙語、雙文化為教學基礎,貫徹中英語文並重的原則,致力培育糅合中西學術文化和知識的學生。這種匯合中西文化、融和雙語的精神,在大學的帶領下,得到海內外學府的廣泛認同和採用。校內大部分教師曾在世界各地主要大學攻讀或任教,多兼通中、英兩種語文。
△雙元教學
香港中文大學採用“學科為本”及“學生為本”之雙元教學法,學系負責“學科為本”教學,書院則負責“學生為本”教學,並提供學生宿舍。
△多元課程-學科為本
中文大學是一所不斷發展的大學,開設多項全日制與在職制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大學設有七個學院: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醫學院、理學院及社會科學院,共分61個學系,提供54項主修課程及46項副修課程,供全日製本科學生修讀。研究院課程由研究院57個學部開設,計有62項博士課程、150項碩士課程及28項文憑課程。研究院另開設學士後文憑課程。截至2005年3月31日,校內學生人數共17,515名,其中本科生9,434名,研究生8,081名。
為配合社會的急速發展,中文大學亦開辦了不同類型的學系和新課程,法律學院於2004年成立,並將於2006/07年度招收首批法律學士本科生。中文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已連續三年獲Asia Inc雜誌排名為全亞洲第一位。此外,近年新開辦的課程尚有風險管理科學、保險、財務與精算學、物流及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系統等專修範圍。
二零零五至零六學年,我們的研究計劃獲得來自本地及海外的資助,高達港幣十二億元。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甄選為卓越學科領域的十個項目中,四個由中大教師領導研究。我們與許多海外和內地學府合作成立研究中心。不少研究成果已透過科技轉移,發展成產品,亦帶動多間科技公司成立。在二零零六年公佈的十年策略計劃中,我們將會重點投放資源,發展五個已達卓越水平的學術領域:中國研究、生物醫學科學、訊息科學、經濟與金融、及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預期這些領域的研究發展將會更上層樓,造福社會。
△國際聯系
中文大學並以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為己任,多年來不斷開拓,發展及保持與海內外大學、學術機構及政府機構之關係。目前本校是英聯邦大學協會、東南亞高等學府協會、國際大學協會、國際教育歐洲協會,以及美國國際教育學會的活躍成員,同時亦為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的會員機構。中文大學自1965年起至今,已與世界各地逾140所著名學府開展計劃,包括美國的康乃爾大學及賓夕法尼亞大學,日本的早稻田大學及九州島島大學,韓國的高麗大學及延世大學,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大學及多倫多大學。 2004年有逾400名外地交換學生,從世界各地到中文大學修讀,而中文大學亦有400多名學生到日本、韓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及歐洲等地交流。
此外,中文大學又與內地及台灣、澳大利亞、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愛爾蘭、意大利、墨西哥、新西蘭、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荷蘭和英國等地學府訂有交流協議。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及日本政府曾派遣客座講師蒞校授課,每年又有近千名來自中國各省市的學者來訪,而不少中文大學畢業生曾獲頒獎學金前往該等或其它國家深造。中文大學又獲多個國際基金會如雅禮協會、哈佛燕京學社、亞洲區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富布賴特計劃、日本基金會、偉倫基金會、中英基金及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會等資助,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進修機會。成員書院、學院及學系亦各自建立了廣泛的海外學術聯繫,與多個交流夥伴有密切的往來。
中文大學亦經常舉辦國際性的學術會議及研討會,2004年,第二度在中文大學舉行的“全球大學校長論壇”,歷史性地匯集4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著名大學的校長到中文大學,深入討論全球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
△書院制度-學生為本
中文大學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制度的高等學府。大學原有三所成員書院,分別為新亞書院(1949年創立)、崇基學院(1951年創立)和聯合書院(1956年創立)。 1976年12月,政府訂立大學新條例,修改中文大學及各成員書院的組織章程和權責範圍。 1986年7月,政府復立法通過中文大學成立第四所成員書院逸夫書院。新書院於1988年開始錄取學生。教師及全日製本科生均分別隸屬四所成員書院。透過提供非形式教育,推展學術及文化活動,書院有助同學的全面發展。
△研究稱譽
香港中文大學鼓勵所有學院從事高素質的研究工作,一方面鼓勵多元化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另方面不斷爭取卓越科研成就,致力擴大人類的知識領域,為社會各界提供諮詢服務,提高國際聲譽。大學先後成立了13個主要研究所,方便教師開展跨學科研究,就專門範圍進行深入探討。
13個研究所分別為:中國文化研究所、人文學科研究所、亞太工商研究所、香港教育研究所、光科技研究所、信興高等工程研究所、香港癌症研究所、人類傳意科學研究所、中醫中藥研究所、理工研究所、數學科學研究所、香港亞太研究所、以及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文大學並集中資源於19項重點研究領域,課題包括以計算機輔助診斷、治療和醫科訓練,海洋生物技術,蛋白質學,電子商貿,華人社會教育發展,自動化與機械人科學,納米結構物料,以及香港文化在中國、亞洲及世界的角色。中文大學在這些領域的研究實力已達世界水準,並有極佳的發展潛力。
中文大學的研究人員更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及康乃爾大學合作,解開了一個長期懸而未解的謎團-人腦如何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關鍵在於一種名為腦源性神經營養因素的蛋白質。研究結果刊於國際權威雜誌《科學》。本研究主要研究員為香港中文大學生理學博士畢業生彭文慧。
近年科技轉移活動日趨活躍,由本校研究人員開發的多項科技,已成功轉移到工商業的實際應用上。截至2004年5月,中文大學及其教員取得世界各地的專利權計有美國27項、歐洲1項、中國內地5項、香港6項及台灣兩項,範疇包括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製藥技術、醫療技術及材料科學。
(責任編輯:呂冰)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