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IT职场
2009-02-26 22:18:34
宮崎駿何以成為日本動畫界大師?日本二○○八年度熱門商品第三名《崖上的波妞》,就是宮崎駿的動畫,創下一百四十五億日圓(約五二.二億台幣)票房,觀賞人次超過一千一百萬人。日本影史十大賣座電影,宮崎駿就佔了三部,其中《神隱少女》更以三百零四億日圓(約一○七億台幣)寫下最高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當然,宮崎駿在文化創意產業界的地位,絕不只是靠票房數字來衡量。他更突破國界的藩籬,擄獲歐美市場,作品中的文化價值獲得國際肯定。例如,《神隱少女》在美國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長篇動畫,在歐洲更一舉奪下柏林影展金熊獎,這是史上首次有動畫片獲此殊榮。
《時代》雜誌二○○三年評選宮崎駿為二十位「亞洲英雄」之一。理由是,宮崎駿極富創意的說故事能力,使他超越同業,成為日本動畫代名詞。
永遠的暢銷法則:販賣「希望」
六十七歲的宮崎駿,滿頭白髮、白鬍鬚,只有黑框眼鏡後的兩道眉毛是黑的。平常總是一身輕便的他,這次為了接受國外媒體採訪,特別換上筆挺西裝,神色顯得有些緊張。然而,當話題聊開、氣氛熱絡之後,宮崎駿一笑起來,眼睛就瞇成一條線,咧開的白牙裡發出「嘻!嘻!嘻!」帶著氣音的笑聲,像個調皮搗蛋卻沒被大人抓到的得意小男孩。
心裡永遠住著一個小孩的宮崎駿,說故事的方式,就是秉持童心看世界,直指事物的本質,讓想像力恣意馳騁。無論時代如何變動,他始終透過動畫,傳達一項永遠為世人所需要的價值──希望。
一九八七年,日經指數漲破兩萬點,一九八九年更漲到三萬點,消費慾望高漲。在紙醉金迷氣氛正熾時,宮崎駿卻推出反璞歸真的《龍貓》。整部動畫充滿自然美景、鄉村風情與懷舊鄉愁,喚醒沈醉於物質享受的日本人「我們也曾擁有如此純樸而踏實的生活」。
宮崎駿表示,創作《龍貓》的用意,就是想要製作一部幸福又溫暖人心的動畫,讓人看完之後,懷著歡喜、愉快的心情回家。讓情侶更珍惜彼此,讓父母回憶童年時光,也讓孩子們會因為想看龍貓,而壯膽到神社探險或開始試著爬樹。
希望大師宮崎駿的謬思就是兒童。因此,他特意在室旁,設立了一家幼稚園「三匹熊的家」,就讀的小朋友全是吉卜力員工的孩子。宮崎駿的用意,一是讓有孩子的員工可以安心工作,二是大師可以隨時觀察兒童。
「我每天都會去偷看幼稚園的小朋友在做些什麼,在這過程中,發現小朋友每天都在成長,這會帶給我創作時的勇氣與動力,」宮崎駿感性地說,「我覺得這些小朋友其實是給大人們一些希望。」
從「觀察」與「相信」中發現希望
希望,不是憑空想像而來。對宮崎駿而言,他用兩個方法發現希望的存在,一是「觀察」,一是「相信」。小孩,正是宮崎駿的創作原動力。
宮崎駿的信念是「只要相信,就有希望」。他相信,「早已遺忘的東西」、「未曾留意的東西」、「以為早就失去的東西」,這些到現在一定都還存在。
以《龍貓》為例,宮崎駿認為,對於小月與小梅來說,相信龍貓真的存在這件事,就可以讓她們獲得解救,讓她們覺得自己不是孤立無援。
這其中,有著宮崎駿自己感情的投射。宮崎駿六歲時,母親因肺結核住院長達九年,因此,他放學回家後,必須幫忙照顧兩個弟弟。為了安撫哭鬧的弟弟,他在紙上畫畫、說故事,無形中奠定了他往後的動畫生涯。
宮崎駿除了自己每天觀察幼稚的小朋友之外,也要求吉卜力的工作人員,要好好觀察從窗外經過的小朋友,因為,每個小孩走路、跑步的姿態與方式都不一樣。身邊美好的事物,容易因習以為常而忽略;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遺忘已久的無形寶藏。
好站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