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70434
  • 博文数量: 1031
  • 博客积分: 3090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1227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7-28 11:5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031)

文章存档

2011年(24)

2010年(4)

2009年(847)

2008年(156)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1-13 21:32:07

境內外設計師談中國房子的獨特個性
     提起中國房子,你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會是什麼?是古色古香的中國宮殿紫禁城,還是個性十足的奧運場館水立方?是浦東陸家嘴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還是新天地修舊如舊的里弄人家?這些標誌性的中國建築一方面承載著中國五千年曆史厚重的文化符號,一方面更顯示著今日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高速發展成果;而先後舉辦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則是將他們介紹給世界的絕佳機會。
    如何把中國房子做得既有文明的傳承又有時代的建樹?如何令傳統的中國房子變身現代的建築功能在上海世博會上大放異彩?近日,記者走訪了數位境內外建築設計名家,聽他們談談其心目中“中國房子”的獨特個性。
     “境內外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建築文化就是一種形式,主要是大屋頂、廊子、院子;還有人認為雖然中國建築文化很有特色,但已經與現代的技術和材料不相適應,是過時的文化。其實,中國的傳統文化依舊是建築的靈魂。”談起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發展,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的張健博士侃侃而談,他告訴記者:“我們的傳統建築、尤其是居住建築,展示了人與自然共生的美德,這種美德就是現代西方建築所探討的生態性和共生論。”
     “在我看來,中國的傳統建築無疑是最美的,更是與自然最為和諧的。”早年留學美國,如今在申城一家大型 研究院供職的建築設計師方及生告訴記者,在他看來,中國建築的傳統美學最崇尚天人合一的精神,尊重自然的傳統文化,在今天也是建築美學始終要追求的目標。方及生告訴記者,這種文化特徵在如今的一些新建築中也多有體現,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東方之冠”: “作為黃浦江邊的一抹‘中國紅’, “中國之冠”的建築本身是非常‘硬線條’的,有時或許會給人一種壓抑感,但通過四大交流平台的設計將其‘軟’化達到與環境的和諧,正體現了中國建築的文化特徵。”
    專家們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建築業發展迅速,造就了百多億平方米的居住及公共性建築,但也出現不少簡單抄襲外國建築形式與產品符號的作品,造成了中國建築文化的變異與失落。 “中國建築文化的出路,在於繼承和發揚傳統建築文化的精髓,同時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和世界先進建築設計理念,進行符合時代潮流的創新。”美國W&R國際設計集團中國區執行董事劉江泉表示。作為美國最大建築師事務所之一的中國代表,他直言中國的建築需要外來的因素,然而中國文化向來是包容的和開放的,“未來的中國建築文化應以科學為基礎、以中西文化為底蘊、以節約能源為本的建築形態。既要保持中國文化特色,也要接受外來科技。”
     “重新審視我們的傳統,中國建築文化有著不可估量的內涵。我們須以傳統建築文化為根,同時一定要引進西方建築文化以刺激我們的創新,兩者不可偏廢。”曾經參與世博會的上海設計師杜先生告訴記者,不少像江南造船廠這樣的老建築都進行了改造,“煥然一新”迎接上海世博會,對此他認為:“要賦予老建築新的生命力,世博會對城市的影響並不僅僅是那184天,如果最終留下的是既有傳統特色又富時代精彩的中國房子,意義才更大。”

AD-推荐几个网站看看:
阅读(20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