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38830
  • 博文数量: 282
  • 博客积分: 1001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32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7-26 14:3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82)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281)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7-27 10:09:31

要实施一套新的住院系统,历史数据的迁移和转换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基础数据和当前运行数据能够满足升级系统的要求,同时,升级系统在运行后要满足用户对历史数据的查询和统计要求。

某医院的信息系统是多年前实施的一套系统,系统功能比较简单,主要是以财务收费为核心的业务系统。随着医疗政策、医院业务的变化,住院病人管理系统的应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系统必须在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工作流程上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因此对原有的住院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迫在眉睫。

建全新系统

系统的升级改造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原有的系统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充,二是建立一套全新的系统,在满足原有系统的所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并将旧系统的数据导入到新的系统中。由于原有的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时间比较早,在系统的架构和功能的扩展上有其固有的缺陷,而且两层结构的系统在维护上比较困难,难以进行功能的再扩展,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该院最终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建立一套全新的住院系统,在系统平台和系统功能上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改造,建立以住院医生工作站为核心,集成电子病历、检验、影像等系统,信息高度共享的新一代住院信息系统,以达到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历史数据迁移

要实施一套新的住院系统,历史数据的迁移和转换是非常重要的。数据迁移和转换要求基础数据和当前运行数据能够满足升级系统的要求,同时,升级系统在运行后要能满足用户对历史数据的查询和统计要求。住院号、住院记录、费用明细以及医嘱等数据是必须迁移到新住院系统的。为了保证已有住院号的患者再次住院时仍然使用旧住院号,必须从旧住院系统中导入相应的患者信息、住院号信息和住院次数。患者的旧住院记录和在院患者的住院记录必须从旧系统中导入,这样在新住院系统中可以进行正常的业务操作。从旧住院系统中将所有在院患者的未结费用明细记录导入到新住院系统中,与在新系统产生的住院费用一起在新住院系统中进行结账。所有在院患者的医嘱信息,本应导入新系统中,但是大部分医嘱信息与系统结构相关,新系统不能接收,其处理方法见后文。

数据迁移采用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对基础数据中的系统设定部分,采用建立代码对照表的方法进行转换。对本地化部分首先建立主键部分的对照表,根据系统设定部分建立的代码对照表对本地化部分中的代码数据进行转换,再对本地化部分依主键部分的对照表对每一条记录进行转换。另一种方式是对运行数据进行转换。首先用系统设定部分建立的代码对照表将运行数据中的代码数据进行转换,然后根据本地化部分建立的主键部分的对照表对运行数据中的代码数据进行转换,最后将运行数据中的每一条记录插入到相应表中。对结构未变化的运行数据,可以只进行代码数据的转换。原有系统一个表中数据可能转换到多个表中,采用建立多条代码对照表的方法。代码对照表由原有系统代码、原有系统表名、新系统代码、新系统表名、新旧系统字段转换对照等字段组成。

特殊数据处理方法

在该医院的历史数据处理过程中,处理医嘱数据时遇到了麻烦。原来医嘱数据是与系统结构有关的数据,即新系统不接受原系统中的某些数据。咨询顾问和该院负责人协商后想出的办法是:更新或替换系统截止时间以前的数据放在原系统中,更新或替换截止时间以后的数据放在新系统中。这样,系统的更新或替换工程可以做到万无一失,平稳运行。

但是,这也会出现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如何为跨接新旧系统的在院病人制作一个完整的病案。实际操作中,应以追求纸张病案的完整性为主,老医嘱、老病程记录的电子病案仍然在原系统中存在,而不导入新系统;系统更新或替换截止时间之后的新医嘱和病程记录电子病案存贮在新系统中。其中原系统中的长期医嘱,要使用重整医嘱的办法再在新系统中重新下长期医嘱。新系统打印的纸张病案与原系统打印的纸张病案合成一份完整的纸张文本病案,免除了因更新或替换系统而需要病人重新做一系列检查和检验的麻烦。如果原系统打印输出的最后一页纸张医嘱单不满页,为了解决同一页纸张在两个系统上的续打问题,需要在新系统的第一页医嘱单中,补入原系统最后一页医嘱单不满一页的内容。如此,纸张病案就不会出现空行现象,符合医疗规范要求。补入的医嘱时间应该做相应调整,病程记录也可以采用类似过程。

试点运行双轨制

试点运行指双轨运行机制,即在院部选择部分病区作为新住院系统的试点病区。同时,这部分病区仍保留使用旧住院系统。在以上的步骤都准备充分后,进行系统的试运行是非常必要的。试点运行的目的是在现场运行条件下,考核系统的性能和功能,通过实际运行确定系统能否投入正式运行。通过试运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提高运行人员掌握、使用和维护系统的技能,为正式运行创造条件,积累经验,以便在正式运行时对制度、人员和工作等方面进行优化,充分发挥新住院系统的作用。

试点运行启动之前,按照确定的导入方案,从旧系统中导入相关的业务数据。试点运行期间,各种业务数据以旧住院系统为准,新住院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放在测试数据库,只与旧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进行比较,以校检数据的准确性。试点运行期间,需要新旧住院系统并存的业务科室包括:入院处、试点病区、住院药房、住院收费处和技诊科室等。

在整个新旧系统更新替换过程中,该院努力实现打印输出的文本病案的完整性。计算机中存储的的病案可以在新旧两个系统中,可以不强求归纳为一。原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可以根据需要继续运行下去作为备查。跨两个系统的在院病人在出院结算时,要使用新旧两个系统,分两个阶段结算,并打印两张发票。所以要特别给病人说明情况。因为更新或替换系统时各药房要有一个盘存的过程,该院提前培训参与者和使用者,切实做到全员充分了解更新或替换系统工作中的具体细节,对避免错误和减少损失是至关重要的。

全面上线

为了保证新住院系统的顺利上线,必须对参与使用住院系统的全体用户进行严格的操作培训,做到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培训结束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后,必须尽快确定正式上线的日期。正式上线的前一晚,将旧系统中的业务数据迁移到新系统,在正式上线的时候关闭旧住院系统,全面启用新住院系统。在正式运行的前期保证足够的技术维护人员,有问题做到及时处理,直到系统的稳定运行。

该院新的住院系统涵盖了住院流程的所有环节,实现了与电子病历系统、影像系统与检验系统的无缝集成。实现了医生直接在电脑上开医嘱、护士核实执行的模式,并能将医生开出的检查检验申请单、手术申请单通过网络传送至相应科室,各科室再将检验结果、影像检查图像、手术安排等信息传回医生工作站,医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查阅这些信息,避免了手工传递途中的丢失现象。另外,新系统实现了与其他相关系统共享病人基本信息,避免了信息的重复录入。

目前该院新的住院信息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一年多,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实现了住院诊疗流程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改善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少了诊疗流程中的随意性和差错率,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增加了年住院人次和住院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竞争力,使医院的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阅读(69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