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38594
  • 博文数量: 282
  • 博客积分: 1001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32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7-26 14:3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82)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281)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7-26 15:56:34

 6.3 的三种方法

    数据迁移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方法,即系统切换前通过工具迁移、系统切换前采用手工录入、系统切换后通过新系统生成。

    􀂄 系统切换前通过工具迁移

    在系统切换前,利用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工具把旧系统中的历史数据抽取、转换,并装载到新系统中去。其中ETL 工具可以购买成熟的产品,也可以是自主开发的程序。这种方法是数据迁移最主要,也是最快捷的方法。其实施的前提是,历史数据可用并且能够映射到新系统中。

    􀂄 系统切换前采用手工录入

    在系统切换前,组织相关人员把需要的数据手工录入到新系统中。这种方法消耗的人力、物力比较大,同时出错率也比较高。主要是一些无法转换到新系统中的数据,和新系统启用时必需要而旧系统无法提供的数据采用这种方法,可作为第一种方法的有益补充。

    􀂄 系统切换后通过新系统生成

    在系统切换后,通过新系统的相关功能,或为此专门开发的配套程序生成所需要的数据。通常根据已经迁移到新系统中的数据来生成所需的信息。其实施的前提是,这些数据能够通过其它数据产生。

    数据迁移的策略

    数据迁移的策略是指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数据的迁移。结合不同的迁移方法,主要有一次迁移、分次迁移、先录后迁、先迁后补等几种方式可供选择。

    􀂄 一次迁移

    一次迁移是通过数据迁移工具或迁移程序,将需要的历史数据一次性全部迁移到新系统中。一次迁移的优点是迁移实施的过程短,相对分次迁移,迁移时涉及的问题少,风险相对比较低。其缺点工作强度比较大,由于实施迁移的人员需要一直监控迁移的过程,如果迁移所需的时间比较长,工作人员会很疲劳。一次迁移的前提是新旧系统差异不大,允许的宕机时间内可以完成所有数据量的迁移。

    􀂄 分次迁移

    分次迁移是通过数据迁移工具或迁移程序,将需要的历史数据分几次迁移到新系统中。分次迁移可以将任务分开,有效地解决了数据量大和宕机时间短之间的矛盾。但是分次切换导致数据多次合并,增加了出错的概率,同时为了保持整体数据的一致性,分次迁移时需要对先切换的数据进行同步,增加了迁移的复杂度。分次迁移一般在系统切换前先迁移将静态数据和变化不频繁的数据,例如代码、用户信息等,然后在系统切换时迁移动态数据,例如交易信息,对于静态数据迁移之后发生的数据变更,可以每天同步到新系统中,也可以在系统切换时通过增量的方式一次同步到新系统中。

    􀂄 先录后迁

    先录后迁是在系统切换前,先通过手工把一些数据录入到新系统中,系统切换时再迁移其它的历史数据。先录后迁主要针对新旧系统存在特定差异的情况,即对于新系统启用时必需的期初数据,无法从现有的历史数据中得到。对于这部分期初数据,就可以在系统切换前通过手工录入。

    􀂄 先迁后补

    先迁后补是指在系统切换前通过数据迁移工具或迁移程序,将原始数据迁移到新系统中,然后通过新系统的相关功能,或为此专门编写的配套程序,根据已经迁移到新系统中的原始数据,生成所需要的结果数据。先迁后补可以减少迁移的数据量。

阅读(20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