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35971
  • 博文数量: 199
  • 博客积分: 7010
  • 博客等级: 少将
  • 技术积分: 28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7-22 00:1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99)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198)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7-31 20:23:01

今天说起容灾备份系统,CIO们对它已不再充满神秘感,他们已认同了一个事实:对于高度依赖信息以及信息集中的企业来说,如何尽量降低灾难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但是,中小企业会用到容
 
灾系统吗?企业如何才能分析出自己是否需要容灾备分系统?当企业希望采用容灾系统时,CIO们需要考虑一些什么因素?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企业的CIO们。为此,我们请到了EMC公司的资深业务连续性咨询顾问许瑀,来谈谈他的体会。  企业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需要上容灾系统

  当我们需要购买某个系统时,我们常常习惯于比较它的收益和成本,当收益大于成本时,这个系统就应该购置。但当企业以此方法决定是否要上容灾系统时,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个难题,这就是企业建设容灾系统是没有直接收益的,所以用企业建设容灾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决定是否建设容灾并不适用。

  对此,许瑀介绍说:“目前,企业通常通过进行‘业务影响分析(也有叫业务冲击分析)’和‘风险分析’来作为是否建设容灾的基本决策参考。‘业务影响分析’是分析数据丢失及业务中断对企业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确定企业能容忍的最大业务中断时间和数据丢失量;‘风险分析’来分析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发生的几率。在‘业务影响分析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再综合考虑‘务影响(损失)’和‘技术方案成本’选择合适的容灾建设目标及技术方案。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业务中断、数据丢失带来非财务影响有时很难衡量,但对企业容灾建设的决策影响巨大,有时超出财务的影响。”

  

  EMC资深业务连续性咨询顾问许瑀

  容灾系统不是大企业的专利

  在人们的印象里,由于目前容灾系统的实施多集中在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大型企业之中,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大型企业才需要容灾系统。

  许瑀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事实上,无论企业大小都有必要进行容灾系统建设,只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容灾技术,进行合理的投资规划。要求低的企业可以采用最简单的方法如‘磁带数据或光盘数据’的异址保存也是一种容灾保护手段,保存的地点可以是同一大楼的另一楼层或园区内另一大楼或到另一城市;要求高的企业可以采用更高保护等级、投资规模更大的容灾方式。在进行容灾建设的同时,企业还需要进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流程建设,业务连续性管理已经是各个企业重要的管理流程之一。”

  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的调查显示:只有6%的公司可以在数据丢失后生存下来,43%的公司会彻底关门,51%的公司会在两年之内消失。相比于大公司,中小企业抵搞风险的能力更低,因此,透过许瑀的讲解,我们不难发现,中小企业并非不需要容灾备份,尽管它们存在着IT投资低的限制,但也一样可以选择适全自己条件的容灾备份系统

就这样实现容灾备份

  谈起容灾系统的实现,许瑀认为首先需要关注容灾系统的发展趋势,这样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

  具体来说,许瑀认为容灾备份建设的有以下发展趋势:

  首先,容

 
灾备份建设的重点从“容灾数据保护”向“快速数据恢复、业务恢复”转移,企业CIO越来越意识到,“业务的连续运营”才是最终目的。企业需要的是不仅数据有了容灾保护,还需要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恢复业务,从而将影响或损失降到最低。因此,企业CIO开始愿意投入更多的预算为实现快速的业务恢复,加强“技术平台,人员及流程”等三方面进行建设。

  其次,多点容灾建设是容灾建设的很重要的发展趋势,企业CIO通常在希望容灾系统建设既能防范大范围灾难(需要采用远程容灾),又能避免数据丢失(采用同步数据复制技术),当前普遍采用的双点容灾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远程容灾无法采用同步复制、同城容灾可以同步复制但无法应对大规模灾难,所以多点容灾,尤其是三点容灾(同城同步数据保护、远程异步数据保护,三点互备)将是未来容灾建设的必然趋势,这与中国的俗语“狡兔三窟”不谋而合。能够实现多点容灾技术的产品目前比较领先的是EMC公司的基于容灾技术,但其它公司的产品也在快步跟进,企业未来的多点容灾建设将不会有太多的技术困难。

  许瑀认为CIO还应关注与容灾相关的技术发展,这样就不会在具体问题上犯技术错误。许瑀还推荐了一些热点技术。如数据备份的去重技术(Data De-duplition)。数据备份的去重技术是在进行业数据备份时,去除重复数据从而减少数据传输量和存储空间要求。该技术不仅对企业的本地备份保护带来很大好处,对某些客户而言,尤其是有大量数据需要容灾保护,而又预算有限、缺乏足够网络带宽和存储空间的客户进行容灾建设最合适的技术手段。数据备份去重技术产品的代表是EMC Avamar,它可以实现数据块级的重复数据去除能力,可以实现高达几十比一乃至几百比一的数据去重比,非常适合在窄带传输条件下利用数据远程备份方式实现的容灾数据保护。

  持续数据保护技术(CDP)是另一个值得CIO关注的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基于连续时间点的数据保护(本地或远程),与目前较常用的基于存储复制的容灾实时数据复制技术不同的是,持续数据保护技术除了对灾难导致的数据物理破坏提供保护外,还能对逻辑错误导致的数据破坏提供保护。而且,与基于常规存储复制技术的不同,持续数据保护技术能够在异构存储环境之间进行。

  具体到真正实施容灾备份系统时,许瑀给CIO们提了一些建议。

  CIO首先要了解灾备项目需要满足的业务需。这包括利用RTO和RPO分析实施容灾系统的可行性,在灾备管理中还要兼顾灾难恢复管理和日常运维管理。特别重要的,是要确保灾难恢复的流程优化,加快恢复。

  接下来CIO要在基于对容灾技术和发展趋势的了解,选择成熟的技术平台。CIO们还要注意灾备架构和设计是要与今后的IT规划保持一致。

  许瑀特别提醒CIO们,不同于一般的应用系统项目,灾备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较为复杂。灾备系统的各个核心部分有赖于相应的各个重要厂商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因此,对于灾备系统的核心部分,最终用户必须直接介入并与相应的厂商进行直接的沟通。否则,则必须通过项目各参与方互相监理来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此外,CIO还需要制订相应的业务连续性计划/灾难恢复计划,并进行有效管理以使其可以真正得以应用;在制定BCP或DRP时,也应重点考虑日常运维中的应急预案以快速应对业务对IT日常运维管理的要求。需要规划定期的灾备演习并对灾备演习进行控制。

  另外,由于容灾系统的管理比以前复杂,许瑀特别提醒CIO们注意,企业的变更管理与控制需要适应容灾建设后的技术现状。还有就是容灾建设需要得到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认同,因此,业务连续性的认知培训非常重要。

  虚似化,听起来很美

  谈起近来热度非常高的虚拟技术,许瑀却发表了一些不同的意见。

  他认为,技术尤其是存储虚拟化技术目前是“听起来很美”的阶段,对用户而言,能够真正实现虚拟化将是很美好的事情,将解决异构平台的资源共享、管理等很多问题,从而节约成本。但当前阶段,由于相关标准的缺乏以及各厂家的利益关系,虚拟化技术(存储虚拟化?)还并不成熟,应用到容灾建设中则少之又少,在国内企业的关键业务环境中几乎找不到很成功的实际案例。虚拟化技术目前更多的是被相关厂家作为销售策略来使用,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创造机会或销售更多自己的产品,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企业的CIO可以进行可研跟踪,但在关键业务环境中部署还需要慎重考虑。

阅读(46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