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994130
  • 博文数量: 606
  • 博客积分: 9991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572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7-17 19:0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06)

文章存档

2011年(10)

2010年(67)

2009年(155)

2008年(386)

分类:

2010-08-26 14:44:44

功能说明:显示内存状态。

语  法: free [-bkmotV][-s <间隔秒数>]

补充说明:free指令会显示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实体内存,虚拟的交换文件内存,共享内存区段,以及系统核心使用的缓冲区等。

参  数:

-b  以Byte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k  以K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m  以M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o  不显示缓冲区调节列。

-s<间隔秒数>  持续观察内存使用状况。

-t  显示内存总和列。

-V  显示版本信息。

 

清单 1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002 769 232 0 62 421

-/+ buffers/cache: 286 715

Swap: 1153 0 1153

 

第一部分Mem:

total 内存总数: 1002M

used 已经使用的内存数: 769M

free 空闲的内存数: 232M

shared 当前已经废弃不用,总是0

buffers Buffer 缓存内存数: 62M

cached Page 缓存内存数:421M

关系:total(1002M) = used(769M) + free(232M)

第二部分(-/+ buffers/cache):

(-buffers/cache) used内存数:286M (指的第一部分Mem行中的used - buffers - cached)

(+buffers/cache) free内存数: 715M (指的第一部分Mem行中的free + buffers + cached)

可见-buffers/cache反映的是被程序实实在在吃掉的内存,而+buffers/cache反映的是可以挪用的内存总数。

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第三部分是指交换分区。虚拟内存。

如果这行为全0,那么就没有使用对换空间。

区别:

第二行(mem)used/free与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区别。

两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角度来看,第一行是从OS的角度来看,因为对于OSbuffers/cached 都是属于被使用,所以他的可用内存是8908KB,已用内存是377116KB,其中包括,内核(OS)使用+Application(X, oracle,etc)使用的+buffers+cached.

第三行所指的是从应用程序角度来看,对于应用程序来说,buffers/cached 是等于可用的,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当应用程序需在用到内存的时候,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

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接下来解释什么时候内存会被交换,以及按什么方交换。

当可用内存少于额定值的时候,就会开会进行交换.

如何看额定值(RHEL4.0):

#cat /proc/meminfo

交换将通过三个途径来减少系统中使用的物理页面的个数: 

1.减少缓冲与页面cache的大小,

2.将系统V类型的内存页面交换出去, 

3.换出或者丢弃页面。(Application 占用的内存页,也就是物理内存不足)。

事实上,少量地使用swap是不是影响到系统性能的。

bufferscached的区别

buffers缓冲区,一个用于存储速度不同步的设备或优先级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区域。通过缓冲区,可以使进程之间的相互等待变少,从而使从速度慢的设备读入数据时,速度快的设备的操作进程不发生间断。是指用来给块设备做的缓冲大小,他只记录文件系统的metadata以及 tracking in-flight pages.

cached是用来给文件做缓冲。高速缓存,是位于CPU与主内存间的一种容量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由于CPU的速度远高于主内存,CPU直接从内存中存取数据要等待一定时间周期,Cache中保存着CPU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一部分数据,当CPU再次使用该部分数据时可从Cache中直接调用,这样就减少了CPU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Cache又分为一级Cache(L1 Cache)和二级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内部,L2 Cache早期一般是焊在主板上,现在也都集成在CPU内部,常见的容量有256KB512KB L2 Cache

buffer : 作为buffer cache的内存,是块设备的读写缓冲区

cache: 作为page cache的内存, 文件系统的cache

如果 cache 的值很大,说明cache住的文件数很多。如果频繁访问到的文件都能被cache住,那么磁盘的读IO bi会非常小。

那就是说:buffers是用来存储,目录里面有什么内容,权限等等。

cached直接用来记忆我们打开的文件,如果你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生效,你可以试一下,先后执行两次命令#man X ,你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第二次的开打的速度快很多。

实验:在一台没有什么应用的机器上做会看得比较明显。记得实验只能做一次,如果想多做请换一个文件名。

#free

#man X

#free

#man X

#free

你可以先后比较一下free后显示buffers的大小。

另一个实验:

#free

#ls /dev

#free

你比较一下两个的大小,当然这个buffers随时都在增加,但你有ls过的话,增加的速度会变得快,这个就是buffers/chached的区别。

因为Linux将你暂时不使用的内存作为文件和数据缓存,以提高系统性能,当你需要这些内存时,系统会自动释放(不像windows那样,即使你有很多空闲内存,他也要访问一下磁盘中的pagefiles  

使用free命令  

used的值减去   buffercache的值就是你当前真实内存使用

 

清单 2

#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26100     123608       2492          0        392      51208

-/+ buffers/cache:      72008      54092

Swap:       746980      98452     648528

从这些数字中可以预测出,现在该机器在正常使用时的响应能力非常低,对于这些简单任务来说基本上还可以使用,但是会非常频繁地访问磁盘,我肯定不喜欢使用它作为自己的主要机器。可以看到应用程序需要的内存总量大约是 170MB,但内存中只装入了 72MB,因此 98MB 被转移到交换空间。这有助于解释系统响应能力降低的原因!

阅读(96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