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44660
  • 博文数量: 302
  • 博客积分: 1001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476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7-15 23:1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02)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301)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7-19 22:32:55

与风光无限的2.5英寸相比,3.5英寸外置似乎一直都是充当苦力的角色。因为3.5英寸硬盘的移动能力有限,所有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将一些平时不会经常使用的数据到外置硬盘上,原因在于外置硬盘比其他外置存储设备更便于检索数据和存储数据。但是这种情况在最近几年开始发生变化,根据美国NPD数据调研公司得出的数据,2006年,美国人花了6亿美元在外置硬盘的购买上,比2005年增长53%。换句话说,美国人去年购买了7.397 亿GB的硬盘存储空间,比2003年时的购买量增长了11倍。与2.5英寸便携硬盘相比,3.5英寸外置硬盘的移动能力虽然要落后很多,但是它们可以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更多丰富的功能,而且单位存储成本也更低一些。因此,在使用方式上,3.5英寸和2.5英寸外置硬盘是不一样的。后者主要做数据共享以及多地点办公的数据同步,而前者更多的是用来外置存储甚至是归档备份,它们在性能和功能上也由此产生了不同。

  更多的音乐、更大尺寸的照片、更清晰的加速人们对硬盘空间的需求。面对更大的市场需求,厂商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外置硬盘变得更易用。在一些厂商将外置硬盘造得更漂亮的同时,还有一些厂商将更多的新技术融入到外置硬盘当中,例如推出的MediaVault外置硬盘,这可以连接家庭中的数据,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看成一台小巧的家用级NAS;西部数据的My Book系列产品外观就像一部字典,两个同心圆组成的蓝色光环可以显示数据存储的容量;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金牛Ⅲ代则是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它除了提供多种接口之外,还具备RAID功能,这也是这款产品的重要卖点之一。

  外观与设计:优点与缺点存

  金牛Ⅲ代外置硬盘盒的外观设计很有特点,全铝合金材料的机身给产品带来了质感,硬盘盒表面采用了磨砂处理,这样就不怕使用过程中因为摩擦造成机身划伤,可以保证产品的美观。金属外壳有两个明显的优势,除了可以提高产品抗冲击力,保护盒中的硬盘之外,还可以提高散热能力。不过全金属外壳明显影响了产品携带性能,虽然采用了质量较轻的铝合金制造,但是产品的重量还是不能忽视,特别是"长方形"的外观设计,非常不便于携带,这样的设计也决定了产品的定位就是一块外置硬盘。通过这款产品我们可以清楚的对比外置硬盘与便携硬盘的区别。

  元谷金牛Ⅲ代硬盘盒采用了"内仓"加"外仓"的抽拉式的安装设计,"外仓"是全铝合金的金属外壳,负责保护硬盘的;"内仓"采用半封闭设计,主控芯片电路与散热风扇设计在"内仓"的尾部,硬盘位设计在内仓的"头部"。在内仓的正面,全部采用网孔设计。当"内仓"插入"外仓"之后,形成闭合空间,内仓正面的网孔可以与尾部的风扇组成一个循环风道设计,可以降低硬盘盒内部的温度。不过笔者认为,由于两个3.5英寸硬盘位之间的距离不够大,而硬盘盒内的风扇转速又太低,当安装两块主流7200RPM 3.5英寸硬盘之后,硬盘盒内的温度很难降低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数值,这样的工作环境对硬盘的寿命和数据的安全来说都是比较危险的。

  内仓中的PCB电路板是这款外置硬盘盒的灵魂所在,PCB搭载了两枚主控芯片,负责转换信号和传输数据。其中SN081BA3是德州仪器设计双端口PHY 1394B控制芯片,主要负责数据输出,另一枚主控芯片则是Oxford(牛津半导体)出品的超级芯片OXU924DSB,可以提供SATA桥接转换,支持ATA-7协议,整合操作请求指令块(ORB,Operational Request Block)硬件处理器,可以加速ORB至ATA指令的翻译速度,并且实现USB2.0输出,还可以提供RAID功能。PCB背面是SST出品的39VF200A 70-4C-EKE闪存芯片,存储容量为KB,笔者认为这个芯片应该是924DSB的Firmware(含RAID功能)。PCB上的两组SATA接口支持SATA 1.5Gb/s规范的硬盘。

  产品的开关与状态指示灯设计在产品的正面,不同类型的数据线接口与接口以及RAID设置跳线都设计在产品的背面。实际我们使用时,通过背部的RAID跳线开关来切换不同的RAID类型,至于RAID的工作状态则通过正面的工作状态指示灯来判断。金牛Ⅲ代硬盘提供了两组1394B接口和6针1394A接口以及USB接口,在使用时可以将硬盘当作1394 HUB连接多个1394设备。

  连接与设置

  打开硬盘盒的外仓,我们就可以看到硬盘固定的位置。安装硬盘非常简单,只需要将硬盘放在指定的位置上,用螺丝固定即可。第二块硬盘的安装方式与第一块硬盘安装基本相同,两块硬盘都用螺丝固定好以后,硬盘之间应当有2-3厘米的空隙可以透风。当硬盘安装好以后,连接好电源线与数据线就可以正常使用。硬盘盒与硬盘之间连接的数据电源接口并不陌生,因为元谷金牛Ⅲ代硬盘盒与硬盘连接的接口就是标准的SATA电源接口与SATA数据接口,安装起来比较简单方便。

  连接好硬盘之后不能立刻开始使用,因为我们还要确定硬盘的工作状态。产品背面的跳线开关决定了硬盘的工作方式,元谷官方设置是RAID 0条带(Striping)模式,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置。官方说明书给出了产品RAID跳线设置的介绍,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用二进制数位来标识跳线的状态,当数值为0的时候,代表跳线开关处于上方,当数字等于1的时候,跳线开关处于下方。

  00-Non RAID:即不使用RAID。在这种状态下,每块硬盘处于独立运行的状态,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写入文件的位置。如果其中一块硬盘损坏,另一块硬盘上的数据不受干扰。

  10-RAID 0 Spanning(JBOD):JBOD的英文全称是Just Bundle Of Disks(或Just A Bunch Of Disks),意思是将所有的硬盘看作一块硬盘。如果写入数据,系统会指定数据从第一个磁盘开始存储,当第一个磁盘的存储空间用完后,再依次从后面的磁盘开始存储数据。在JBOD的模式下第一块磁盘出现错误导致RAID系统崩溃,那么JBOD模式下的数据将全部丢失;如果是第二块磁盘出现误导致RAID系统崩溃,第一块磁盘上的数据还有修复的可能。理论上使用JBOD模式,磁盘性能不会增加,但容量也不会损失。

  01-RAID 0 Striping:在RAID 0模式下,两块磁盘同样被识别为一块硬盘,这点与JBOD相似,但是区别在于写入数据被分割成两部分,同时存储在两块硬盘上,任何一块硬盘发生故障,整个RAID上的数据将不可恢复。由于写入数据被平均分配到两块硬盘上,所以在写入同一数据时,RAID 0模式能获得更好的性能。

  11-RAID 1:RAID 1模式比较浪费硬盘空间,两块同容量的硬盘只能使用其中一块硬盘的容量,另一块硬盘完全当作镜像使用。不过RAID 1模式却是这四种RAID模式中数据安全最好的一种,任意一块硬盘出现故障,都可以通过另一块硬盘完全恢复丢失的数据。

  这里要提示各位用户,切换RAID模式时必须让硬盘盒处于关闭状态才可以,带电切换容易造成数据丢失和硬盘损坏。

 性能实测

  金牛Ⅲ盒提供了三组接口,这给我们的测试提供了丰富的对比数据。首先让我们来看,究竟哪种接口是最理想的选择。我们使用两块西部数据500GB硬盘进行基本测试,产品编号为WD5000AAKS,这款硬盘属于Caviar SE16系列硬盘,转速为7200RPM,具备缓存。通过性能对比来看,1394B 800Mbps的速率果然名不虚传,同样的工作模式性能受接口影响比较明显。在不同的接口下,硬盘的性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特别表现在持续传输率和突发传输率方面。例如在RAID 0的模式下,使用1394A和1394B的性能差距大约有两倍以上的差距。除了Non RAID模式,其他模式中USB 2.0的读写速度已经超过了1394A接口下硬盘的读写速度,这也与外部接口的速度有关,毕竟USB 2.0规范的标称速度是Mbs,而1394A的标称速度只有400Mbps。这也说明现在SATA-USB 2.0芯片的转换效率已经超过了SATA-1394A的转换效率。

  载实际应用模拟测试中,各种模式之间的差距就没有那么明显。PCMARK 05综合测试成绩说明不同RAID类型在同一接口模式下,性能差距不足5%,除非考察硬盘的持续传输能力,在文件应用或是程序启动方面,不同接口状态下的表现基本相同。

  由于硬盘的RAID控制完全由Oxford 924DSB芯片控制,所以RAID1恢复的时间比较长。说明书上提示恢复80GB的数据需要2小时左右。

  测试总结:硬功能丰富 性能出众

  从综合测试成绩来看,外部接口速度影响了硬盘的性能。无论使用各种RAID方式,在低速的1394A接口方面下,性能只能发挥出1394B模式下的40%左右,USB 2.0下的磁盘性能介于两者之间。即使不使用RAID模式,使用单磁盘进行读写,使用1394B接口的性能也是最好的发挥。我们建议消费者,使用金牛Ⅲ代时应当优先考虑使用1394B接口。至于USB 2.0和1394A接口则是各有特点,USB 2.0接口的速度略快一些,但是占有率也略高一些;而1394A接口的情况则是完全与USB 2.0接口相反,如何选择还要看消费者自己的需求。

  笔者认为这款硬盘的采用的1394B接口虽然有性能方面的优势,但是除了使用Mac用户可以经常使用到1394B设备,大多数消费者的PC都不会使用1394B/1394A接口,使用USB 2.0交换数据可能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当然,对于高端用户这可能不算什么,但你必须要有1394B接口才行,否则最好装一块1394B卡才能享受到它的真正性能,对于高端应用,USB 2.0可就真的是力不从心了。

  也为此开展了一个限量捆绑活动,元可以买到金牛III加一块1394b PCI卡(金牛III原价0元;1394b PCI卡原价580元),比原来的总价便宜了元,不过该活动是限量套的。

  我们认为这款硬盘没有搭配eSATA接口是一件比较遗憾的事情。从测试成绩来看,金牛Ⅲ代硬盘盒并没有完全发挥出两块硬盘RAID0的实力,与1394B相比,eSATA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率,也许搭配eSATA接口会让硬盘的性能有更明显的提升。不过对于为什么没有提供eSATA接口,我们通过分析后发现是可以理解的,这也应该是元谷公司经过产品定位考虑之后的决定。

  通过分析OXU924DSB芯片的功能,我们发现该芯片其实是支持eSATA的,但是在内配两个SATA接口的情况下,如果使用eSATA,只能配置一个内SATA接口与之对应,而另一个SATA硬盘就无法访问了。既然金牛Ⅲ代硬盘盒的卖点在于RAID,必须要支持两块硬盘,所以在接口选择上也就没有配备eSATA,而是以1394B进行了折衷,对于这点,从产品的总体设计定位上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硬盘的散热设计的确需要一定的改进,虽然"内仓"尾部的小风扇能与前面板的散热孔形成一个良好的风道;虽然产品采用了全金属外壳设计,但是两块硬盘的发热量之高并不是一个低转速的小风扇能解决的,本次测试我们只是使用了发热量一般的WD 5000AAKS硬盘,如果使用其他发热量更大的硬盘,"内仓"的工作环境也会更"恶劣"一些。也许这样的设计是兼顾了噪音方面,但是两块距离特别近的硬盘产生的发热量确实会造成一定危害。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希望可以为这个售价超过元的硬盘盒提供更多丰富的功能,例如提供一些同步备份或是RAID管理软件,以增加产品的实用性,并提供它的附加价值。与强大的硬件功能相比,元谷金牛Ⅲ代外置硬盘盒的软件功能相对薄弱了一些。

  《时代》元谷金牛Ⅲ硬盘盒购买建议:与元谷的定位差不多,我们认为元谷金牛Ⅲ代硬盘盒更适合高端用户与PC发烧友来使用,当然这款产品也比较适合使用Mac进行艺术设计的消费者使用,它的1394B接口可以与Mac完美匹配,传输数据也更轻松一些,而且这款硬盘盒的外观设计也偏向于简约设计的风格。硬盘盒对硬盘的保护能力以及多种RAID组合都是这款产品的亮点。特别值得肯定得是RAID1的方式可以让你保存在外置存储设备上的数据更,相信这是大多数用户都需要关注的。

  如果你已经具备了或是即使具备1394B连接能力,那么我们认为元谷金牛Ⅲ代硬盘盒的确是你要考虑的对象。如果你是一个高端玩家,只是需要更大容量的外置存储以做备份,虽然可能只有USB 2.0可供应用,不过双硬盘的超大容量或许也适合你的要求。剩下的就是看这0多的定价你能否接受了。

阅读(75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