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整合的优点多于缺点吗?Jon Toigo可不这么认为。读读这位存储专家如何阐述整合现象。
惠普公司发布新产品,让我想起以前使用大型机的日子:价值50,000美元的热交换器,配合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一起使用。就像我们以前使用的冷却水设备一样,CPU体积庞大、铁质材料,交换器附属在设备支架上,交换出设备产生的所有热量;如果供应商的报道属实,你可能是在2005年年末的时候决定安装很多设备,同时许多公司在追求“整合”战略,花费有所上升。
在这一点上,还引发了另外一个有关整合战略意义的问题——尤其表现在人们预测整合意义时都是大众的说法,没有全面分析投资回报的问题。整合决不是每个公司都必须采用的方法。实际上,整合可能会对一些公司带来损失。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这与你从供应商那得知的消息不同。他们会告诉你,整合是一项很好的战略,是一个“普遍真理”。每个人都应该实施整合。既然已经在服务器(切片服务器现象)中实施整合,为什么不在存储中实施整合呢?
这种现象最初来源于(现在依然存在)三字母缩写供应商努力出售更大、更高容量的存储阵列。有人告诉我们,大型阵列能使公司在更少的计算机中整合(注:集中)更多的数据,这样就能缩小规模,改善存储管理。这种战略引发了一些问题——应用程序性能降低;用户在请求最新的Powerpoint时会处于“全网络等待”的状态,难免对此十分厌烦——许多公司在努力回购性能时,Really Big Iron阵列的利用率不足40%。
整合范围继续扩展,20世纪90年代扩展到“SAN”(实际上是FC结构)现象。移除公司中所有的阵列,集中放至“SAN”,这样就可以通过存储池简化容量管理,以更少的人力管理设备、保证备份。如果最近的调查可信的话,SAN是引起计算机故障时间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自然灾害和WAN 断电。缺乏SAN管理工具,SAN供应商的产品之间互操作性不强,这些原因导致人们不再讨论SAN的意义。
整合技术进一步发展,2004年年末出现“分层存储”。分层存储告诉你,你应该结合主机领域,应用到分布式存储基础架构中,建立存储“类”——主要基于价格微分器——所以你可以实施大主机式分层存储管理。在许多情况下,同一机柜可以提供所有的行与列:双端口/低容量FC驱动器的机架作为第一列存储(捕获数据);单口/大容量SATA驱动器作为第二列(保存)或第三列(存档/备份)存储。FC驱动器(SAN连接)的价值大约为1GB 189美元,SATA驱动器(依然为SAN连接)的价值约为1GB 130美元。从供应商的角度讲,一站式产品是无价的——根据万事达信用卡的商业报价。
许多公司了解到,整合的价格很高,超出他们之前的想象。首先,他们需要改善机房环境——像热交换器的一个机架价值5万美元,还有能源和网络方面的需求——这些问题似乎突然就出现了。其次,缓存设备价值1.8万美元(一副3.6万美元),需要推广到分公司的工作团队,这样团队就能“重新集中”存储资源。缓存设备与某种非标准广域文件系统(WAFS)产品相结合,为终端用户提供可以接受的应用程序和文件访问性能。另外,还有一项管理费用,在实施集中式(通常为SAN配置)存储“列”时会涉及到。这些技术还很零碎,在管理“分层存储”数据时,“数据管理”仓库必不可少,但是技术也未成熟。
在许多情况下,消费者都渴望知道存储整合的经济优势体现在何处,能否在一开始就体现优势。许多人得出结论,整合不是一种能完全供应商承诺的产品。
如果消费者考虑到LAN技术的80/20规则,情况可能会好一些:创建数据的用户实现80%的数据访问。80/20规则是一项普遍规律,让用户访问数据的理由非常充分——不是整合寄存数据的磁盘驱动器,而是整合管理数据的磁盘驱动器。
夏天就要来临。气象人员都在议论今夏将创气温新高。东北部的哥伦比亚特区、纽约、波士顿等地区的能源公司都在想方设法管制电力,其中部分原因在于集中式计算机设备及其空调设备大量增加,对电力需求也急剧增长。
如果2008年实行拉闸限电,你所整合的基础架构会带来什么好处呢?今天就启动你的灾难恢复计划吧。
阅读(789)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