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226375
  • 博文数量: 727
  • 博客积分: 10011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832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7-13 15:4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727)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726)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7-15 10:30:21

 

近年来,许多公司都受到分布式计算概念的吸引,其诱人之处在于从表面上看它具有较低的投资花费和软件部署的灵活性,能满足特殊部门的要求。

然而,在管理这些分布式平台时会发现其困难程度和花费要比当初想象要多的多。于是,公司现在都在研究整合这些服务器,从而重新获得对 IT 资源金融和管理上的控制。

企业在不断扩展,其分布式系统数量的爆炸性增长使得存储管理越来越困难和开销更高。而对孤立、非集成的存储资源需要本地管理,且需要熟悉各种管理用户接口。这样,存储管理员需要不断学习。而同时,为了满足呈指数增长的数据的要求,产品和平台又在不断增加。

对未来的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硬件开销在不断降低而人员的花费在不断升高,这些都导致了管理费用超出控制之外。

最近几年对磁盘存储整合的研究表明:

  • 一个存储管理员能管理大约 100GB 的非集中化存储设备。
  • 物理上合并的存储设备能成倍提高存储管理的效率。
  • 集中存储设备能提高存储管理效率 --每位存储管理员能管理 750GB

通常管理整合存储设备的整个花费远远低于在好几个地方管理不同的存储系统。并且,在存储整合环境下生产效率会大大提高。公共存储管理使得能利用公共的技术人员、磁盘和磁带资源,按同一道程序对所有的集中化数据进行管理。

已经有一套公共的存储管理工具能用于整合,这些高度发展、效率高的工具很适合集中化的环境,能为整合带来诸多利益。

存储整合体现着商业整合的意味,它势在必行。某些情况下,整合意味着企业的生存。

定义非整合和整合存储
平台中存在多种存储配置。某些人声称他们的安装属整合存储。而对同一种存储配置,其他人也许有不同的观点。考虑到一致性问题,本节先给出非整合和整合存储的定义。

非整合存储
企业中的非整合存储位于一个或多个地点,各自拥有不同的存储子系统并通过不同平台上的应用软件进行访问。企业中的每个应用软件专有地访问它自己的存储设备。

非整合存储允许每个地点或部门拥有自己的平台。每个地点都可能需要最适合自己需求的 IT资源,而需求是由各自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确定的。

这种情形给予了 IT部门相对于公司办公室某种程度的独立性。

另一方面,每个 IT地点相应于其拥有的存储也有以下责任:

  • 为它自己的存储提供物理和逻辑安全性
  • 评估软硬件以决定哪种平台或厂商最适合自己的需求
  • 为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规划容量
  • 做常规备份和恢复
  • 满足机器和软件的维护需求
  • 培训和更新本公司存储技术人员的技能

由于所有这些任务都需要全部的 IT 地点或部门完成,它必然会产生冗余。并且由于购买量相对较小,客户无法享受经济规模的优势。另外,如果无法在不同地点或部门间共享数据也使得情况很糟,因为数据共享能为企业带来显著利益。

完全的整合存储
完全整合存储是指它们位于一个单独的物理存储子系统或位于一个存储子系统池。除备份拷贝外,企业中只存在一份存储数据。商业需要时,企业中所有的应用软件都能访问这些数据并进行读写。

在完全整合情形下,不同的部门在选择他们的 IT 资源时不再享有那么多独立性,这些资源包括应用软件、平台和硬件。是公司的IT部门在 CIO 领导下决定企业中的每个地点或部门需要什么计算环境,也是IT部门去评估 IT 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和它们在何种程度上满足了花费效率和竞争性需求。最终,还是IT部门推荐解决方案的每一部件,实现方案、维护方案、监视容量、升级资源和培训终端用户。

不过必须明白,达到完全的数据整合不仅是把老的应用软件换成新的或把小设备换成大的。数据整合是一个需要若干步骤的过程,步骤多少依赖于企业所处的阶段。它通常需要公司最高层的支持,并且阻力将来自预期的和非预期的各种地方。独立 IT地点的数量越多,则整合积极性受到的阻力也越大。

公司管理部门需要认识到:公司内 IT操作种类越多,改善花费效率和竞争性的潜力也越大。一旦达成此共识,公司的IT管理部门将能获得规划和实施完全整合所需的支持。

存储整合过程
从非整合阶段过渡到完全整合阶段需要实施几个步骤,这依赖于当前所处的阶段。

A.最初的存储管理
从非整合存储的立场看, IT 管理员最初需要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从单独的控制点查看和管理广泛分布的、不同的存储资源。实施系统管理和使用合适的存储管理工具就能够做到这一点。

B.最初的存储整合
达到该阶段后, IT 管理员就能够知道公司的资源有多少已经使用了和还有多少可以使用。利用该信息,管理员能规划整合企业的存储资源,从而简化管理、减少花费。存储整合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物理地集中。

C 服务器整合
下一个逻辑步骤是服务器整合。在相同平台上运行的应用软件可以聚组到一台较大的机器上。或者不同平台上的能移植到各种平台的应用软件可以移植并和其它软件一起运行在同一个平台上。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平台和服务器的数量。

D 应用软件集成
服务器整合后,仍有许多软件需要运行在不同平台上,现在需要做的是应用软件集成。把不同的应用软件工作量类型合并到一个单独的体系结构可能很简单也可能很复杂,这取决于当前体系结构的混合程度。应用软件集成可能很容易,如把软件从一个平台移动到另一个平台,也可能很复杂,如不得不重写软件代码。当然,现在有很多工具和服务能帮助做这些工作。该步骤的理想结果是所有的软件都运行在同一个平台上且共享相同的数据。

E 数据集成
应用软件集成后,企业数据就能够集成了。现在能把不同地方的数据合并到一个单独的仓库,并且所有的软件都能共享它们。到本阶段后,存储达到了完全集成,能够实现所有的利益。

公共问题
整合步骤中,有可能进行几个阶段或配置。每个阶段中,需要考虑一些公共的存储管理问题。例如:

  • 需要对企业关键数据进行常规备份。
  • 必须对存储设备执行物理维护。
  • 需要监视使用情况以提高效率。
  • 必须规划容量升级。
  • 要使来自企业中一个或多个平台的应用软件能访问相同的数据。
  • 需要考虑响应时间和网络速度。
  • 必须保证数据的逻辑保护。
  • 需要保护存储设备在所有摆放位置的物理安全。

存储整合的阶段
非整合配置中的数据中心处于不同地点且有各自的存储子系统。这些存储子系统相互独立,并且每个地点只能访问自己的存储子系统。每个地点都需要熟练的员工来进行存储管理。在数据中心的每一处还需要进行机器维护。这些都增加了企业存储的拥有花费。

虚拟集中存储或远程管理
在相当数量的安装中, IT 资源相隔遥远并且通过网络交织在一起。这些企业如果能通过网络集中化管理,那他们一定能获得很大的利益。如果他们能使用网络(Internet)从远程管理存储,那么将获得很大的灵活性。这种方式下,存储管理只需从当地登录到 Internet,然后就可以执行存储管理任务了。更大的好处是如果用户不是管理员,他也能从 Internet 备份和恢复自己的文件。

不同的平台可以相隔遥远,但能从任一地点实现对这些平台中存储的管理,这是虚拟集中管理的良好示例。除了共享磁盘存储外,还可以共享磁带库以进行备份和存档。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连接到网络的存储服务器:

  • 异步传输模式( ATM
  •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DI
  • 以太网
  • 令牌环

这些配置能为其网络客户机提供以下优势

  • 集中化备份和恢复
  • 集中化灾难恢复
  • 自动化、策略驱动的存储管理
  • 集成化硬件包和软件组件
  • 易于实施
  • 具有 Web 接口,能方便管理
  • 多协议支持( TCP/IPSNANetBiosIPX/SPX
  • 可扩展性

物理集中存储
一种典型安装是 OS/390、不同种类的 UNIXWindows NT PC 服务器使用一个存储子系统。该存储子系统被物理分区,不同的服务器访问各自的分区。这种配置有以下好处:

  • 是一种用户自定义配置。
  • 有磁盘存储独立连接,也就是说它可重新使用于不同的磁盘存储系统,因而增强了投资保护。
  • 在企业系统连接( ESCON)距离内不需要重新安置服务器。
  • 可以使用 ESCON Director 以减少存储子系统所需的 ESCON 端口数。
  • 具有灵活的容量分区。
  • 实现了 ESCON 吞吐量,替代了以前的网络吞吐量。

公共管理工具
物理上集中的存储有一些潜在优势,如具备下列可用性 :

  • 一个公共的备份和恢复工具,能让所有平台物理地共享存储子系统。
  • 容错廉价磁盘冗余阵列( RAID),不再需要开放系统管理磁盘镜像。
  • 整合企业磁带服务器。
  • 并发拷贝到磁带库以使开放服务器应用软件中断最少。
  • 磁盘上的高速数据复制。
  • 远程拷贝服务,能让平台物理地共享存储子系统。

目前为止给出的例子都是集中化(物理或虚拟)但排它性的存储。每个平台访问它自己的数据且不与其它平台上的软件共享。然而,对一些情形来说公司必须要让处于不同平台的软件共享相同的数据(或至少是相同数据的拷贝)。

服务器的物理集中存储
企业可以物理地集中他们的存储到一个地点,仍然保持应用软件在不同的平台上。企业能从该配置得到以下好处:

  • 同类服务器(如 UNIX Windows NT)真正的数据共享
  • 多个附属服务器的快速访问和吞吐量
  • 基于 Internet 的远程或本地管理
  • 对所有存储资源公共的简化的存储管理
  • 动态容量分配
  • 由于存储服务器采用了更可靠的技术,增强了数据的可用性

不同平台共享相同数据拷贝
实现的环境是一个 S/390 系统用 Infospeed UNIX 系统共享数据访问,该环境不需要更改应用程序,也不需要更改TCP/IP。通过简单地使用工作控制语言(JCL),可以方便地访问不同平台中的数据拷贝。这种方式有以下优势:

  • 用于 ESCON 或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的高性能连接
  • 超出网络带宽限制的有效通道
  • UNIX 服务器的快速恢复
  • 提高商业的连续性能力
  • 开放、非私有的磁盘解决方案
  • 把批文件传输的三步磁盘到磁盘文件传输协议( FTP)替换成单步的软件到软件传输

通过专有通道实现视需文件传输
不同平台间的数据拷贝共享给予公司明显的竞争优势,因为它能把当前的数据提供给任一个平台。该配置不依赖网络性能,有多个具有双路通讯的逻辑数据通道,大量数据能在两个方向上进行高速传输。于是, S/390 应用软件能共享访问 UNIX 文件。另一方面,开放系统应用软件能在需要时频繁地轻松挖掘大型、海量信息的 S/390 数据库,并且丝毫不牺牲性能。

共享数据拷贝和存储管理工具

  • 共享数据拷贝的配置具有以下优势:
  • 改善企业范围的备份 /恢复和商业一致性
  • 高速文件级存档
  • 最小化 TCP/IP 流量
  • 经济高效地共享 OS/390 磁带库
  • 备份 /恢复时能实现从 UNIX 磁盘到 S/390 磁带的一步快速传输
  • 把早先的数据库高速复制到用于商业情报或电子商务软件的数据库

除了数据共享外,该环境还显示了更多的被不同平台共享时数据管理的便利性。真正的数据共享目前还只是 IT 管理员的理想,但该情形展现了实现该理想的可能性。另外,它还可能提供目前可用的存储整合带来的最大利益。

真正的数据共享
真正数据共享情况下,只有一个数据拷贝,任何授权服务器都能访问数据驻留的存储系统。真正数据共享支持来自多个系统的数据访问,同时能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它能为企业提供广泛的利益:

  • 不再需要数据复制和维护多个数据拷贝
  • 改善性能和数据流通
  • 简化存储管理从而减少开销
  • 为管理决策提供较好的基础

今天真正数据共享情况下,有几个关键特性值得注意 --数据是否将被同类或异类服务器共享,是否需要并发访问以及多远距离能够进行共享。今天,已经可以实现同类服务器的并发读写。明天,技术将使不同的服务器能从任意距离实现真正的数据共享。

 

阅读(47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