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80811
  • 博文数量: 535
  • 博客积分: 9970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72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6-15 03:4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535)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534)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6-22 15:15:45

清华-威视数据安全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全球网络存储工业协会(中国)专家委员会成员、技术中心首席技术顾问。多年从事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涉及网络存储、灾难恢复、数据

 
安全、系统集成、系统研发等方面。作为项目经理和首席咨询专家,多次领导和参与了大型IT咨询项目。

从今年的测评容灾方案中,很高兴地看到了容灾技术又有了较大的进步: 首先从容灾的架构性技术方面,在存储网络的各个层次,都有新产品的出现; 其次,这些产品和方案更加关注容灾过程中数据一致性的实现、逻辑错误的抵御、传输链路的适应、容灾产品自身的安全等技术细节。这都为用户在容灾技术和产品的选择上带来了更多便利。

但容灾的实现是一个集技术和管理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技术和产品设施上,很难达到企业容灾的最终目标。一个完整的容灾体系,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建立相应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共同确保容灾目标的实现。

构建组织的容灾管理体系,简单来讲,就是从战略高度,建立相应的流程和团队,配置相应的资源和设施,并以预案的方式加以明确,以确保在遭受灾难风险时,能够按照正确的响应流程快速应对、积极恢复,以达到降低损失、业务持续的目的。流程、团队和设施的建立,明确了在应对灾难危机时,什么人(或团队),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利用什么样的资源来行动。而预案(也称为灾难恢复计划)则是以上要素的落实和体现。因此,流程、团队、设施和预案是企业灾难恢复管理体系的四大要素。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容灾的管理体系与技术体系一样,需要不断地进行维护,例如进行定期的审计、测试和演练等,这样才能确保体系的有效性,才能在灾难来临时发挥作用,高效抵御和应对灾难。

2001年4月进入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计算中心系统部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北京)系统部,一直从事大型主机系统管理、

 
存储管理及相关技术支持工作。先后参与了中国工商银行数据大集中工程、数据中心灾难备份建设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

在目前大多数以IBM主机为核心处理系统的数据中心中,虚拟磁带库技术由于在数据备份与恢复性能、海量数据共享、性能价格比方面,与其他解决方案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生产数据备份和层次化存储管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尽管基于磁盘数据快速复制的容灾技术方案在IBM大型主机平台得到了广泛发展,但磁带库作为大型主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灾难备份和恢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很多企业客户都逐步意识到磁带库灾备的重要性,一方面,磁带库灾备作为一种比较廉价的方案,在很多场合可以作为磁盘镜像方案的替代;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历史数据的重要性,以及磁带作为主机层次化存储管理中的实际生产数据载体,其异地灾难备份是磁盘数据灾备的必要补充。

传统的物理带库在实现异地灾备方面有很多局限,但虚拟磁带库由于在大型主机和传统带库间增加了虚拟层(使用高性能磁盘作为高速主机与低速磁带库中间的高速缓冲介质),从而增加了磁带库系统的灵活性,为磁带库灾备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业界广泛使用的主机虚拟磁带库系统主流产品包括StorageTek公司的虚拟存储管理(VSM)系统、IBM公司的虚拟磁带服务器(VTS)系统等,都依赖虚拟带库层实现了磁带数据异地复制功能。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计费业务中心副经理。负责中国移动业务支撑IT体系的发展规划,负责组织编制业务支撑系统的技术标准,部署实施全国范围的业务支撑系统工程建设以及

 
常规性管理工作。曾参与部署全国范围的中国移动BOSS系统省级集中化改造、全国范围的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建设等。

由于业务活动对IT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企业对系统持续运行和安全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投资、场地、传输等方面的限制,能独立建设容灾中心的企业毕竟有限,但是这并不应该影响客户和供应商对容灾的技术、系统和解决方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与2006年的方案相比,今年的方案对客户的业务需求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将自身提供的服务和客户的需求结合得较好。但目前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备份,也就是说,方案以数据容灾或备份为主。但仅仅对数据进行了保护并不全面,数据复制和恢复的周期难以满足业务的需要。

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仅有数据备份而缺乏应用软件的恢复手段,往往当灾难真的出现时,还是会对系统和业务造成严重影响。当对应用软件也进行容灾保护的时候,客户才会意识到,要保证容灾中心和主中心那些随时优化调整的软件的一致性是多么困难。这就像翻山越岭,走不到一定的阶段,就难以判断下一个阶段的关键环节。

因此,在进行解决方案的选择和设计时,还是应以客户为中心,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客户完善需求,设定合理的期望值和目标,而不应只将注意力放在技术先进性方面。对用户使用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案,往往其技术是最保守的、最成熟的; 而对于容灾系统来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才是比较合理的建设和运行模式。

阅读(30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