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278379
  • 博文数量: 1211
  • 博客积分: 1001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43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6-09 11:2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211)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1210)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6-15 03:37:36

掰着手指算来,北京市政务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中心的选址工作已经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项目组实地考察过的地块也多达十几个。诺大一个北京城,选一块灾备中心的建设用地真的就这么难吗?

今年4月,北京市政务信息系统灾备中心的选址终于确定了下来,是在北京远郊。

这个时候,冷飚和同事们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此前的两年多来,项目组的同事们通过朋友咨询、上网搜索、电话查询等多种渠道寻找了多少个地块,已没有人能记得清了,能记得清的是仅实地考察过的地块就多达十几个。

身为北京信息安全测评(服务)中心总工程师,冷飚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参与北京市政务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中心的规划、选址、建设和管理工作。

这个灾备中心的重要使命是确保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作为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该中心建成后的首要任务,就是为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整个城市的安全稳定运转和“数字北京”,“科技奥运”目标的实现提供安全保障服务。

第一站:北京向北47公里

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地处怀柔、顺义、昌平三区交界处,是怀柔区面积最大的平原镇。这里交通便捷,山清水秀,空气质量全年Ⅰ级。 按照当地政府“花果之乡、人居胜地”的区域功能定位,桥梓镇的生态环境和水力资源堪称优良。

2004年3月初,冷飚从部队转业到北京信息安全测评(服务)中心工作后,刚介入灾备中心项目时,了解到的第一个项目选址目标就在桥梓镇。 领导和同事们现场考察后,都很看好这个地方。这是一处废弃的厂区旧址,依山而建,占地面积约100亩。山体内有人防工程可以依托利用。这里的市政配套基础非常好,特别是道路交通、供电接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认真走访了怀柔区规划、土地、市政、供电等部门之后,为进一步确认该地块的可用性,冷飚和同事们又走访了地震局等专业部门。

2004年5月的一天上午,在北京市信息办的安排下,项目组一行3人前往北京市地震局进行了专项调研。让冷飚没想到的是,地震局非常重视,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安排了所有相关部门的人员参加座谈。既有负责项目审核的管理人员,也有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专业人员。

一个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冷飚和同事们的需求很明确,就是向地震局介绍灾备中心项目背景、选址要求和选址意向等情况,就桥梓镇的选址征求专业部门意见,获取地震专业数据,避免选址在地震、地质灾害高发区域。

在详细了解了灾备中心的功能地位和选址需求之后,地震局的专业人员详细介绍了北京市在地震方面的一些历史数据,以及北京地区的主要地震带分布状况。

“桥梓镇位于北京地区一条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界线附近,按照要求,在这个地带建设工程项目必须事先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局的一位专业人士在会上说了这样一句话。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界线,这个专业术语意味着什么?冷飚和同事们从对方的陈述中已预感到桥梓镇这个选址存在问题。

这位专业人士进一步用大白话阐述,这个区域的地壳活动较为活跃,属地震高发地带,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地震断裂带。针对这个话题,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地震局的专家提醒说:“这并不意味在这个地带不能进行工程建设,只要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在这样的地带也完全能实现很高的抗震设防等级。”

此次走访结束后,针对灾备中心是否选址在桥梓镇的问题,项目组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多次次专题讨论。最终,经过投资成本、安全需求等方面的综合权衡分析,大家的各种意见汇总成了两条。

第一条,投资成本评价。如果选择在这里建设,市政配套成本能明显降低,但要满足灾备中心的抗震设防要求,在工程抗震方面的投入会大大提高。

第二条,安全性评价。灾备中心不是一个孤立的基础设施,发生地震灾害时,仅仅保证它自身建筑的安全是不能满足其功能需求的,它对外的道路交通和通信网络也应该尽可能得到保护,让它与被服务对象保证基本的联络。

半个月之后,桥梓镇选址方案被最终否定。

第二站:平谷偏北,镇罗营镇

否定桥梓镇选址方案之后,总结之前的经验,冷飚和同事们第二次走进了地震局。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更明确了,就是希望地震局的专家能就项目选址提供一些指导意见,以缩小选址范围,便于下一步选址目标的确定。

“北京西偏北,北偏东。”专家为灾备中心的选址画了一个大大的圈。

实际上,针对灾备中心的选址和建设,早在2004年3月份,项目组就邀请了十几家国内外知名的相关公司开了一天的座谈交流会,IBM、HP、GDS、EMC、CA等业内知名企业悉数到会。会上,各公司分别介绍了各自的项目实施案例,并就灾备中心建设、管理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

带着各方专家的建议,选址工作继续开始了。

在经过了数不清的电话、上网、部门沟通之后,选址目标聚焦在了一个新的地方。还是一处废旧的厂址,但这里的风景比桥梓镇更优美。冷飚和同事们一到这里,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四个字:“山清水秀”。这里是北京平谷区最北端的镇罗营镇。

在中国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北京交通游览图上,能找到镇罗营镇。它离密云很近。

镇罗营镇这个备选地块地处山区和丘陵相接地带,四面群山环绕,平均海拔600米,北面有千米以上高峰12座,平谷第一高峰海拔1234米的“东纸壶峰”,就座落其中。这里有三座中小型水库,特有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域内独特的气候,冬暖夏凉,日照充足,空气清新。

这里距北京市中心更远一些,有77公里的距离。

对这个地块的选址考察,除了以往的程序,了解土地的地价、属性、现状、规划用途和可利用条件等要素之外,冷飚和同事们还请北京市地质勘察设计院对这个地块区域进行了地质灾害评价。

想像着即将建成的这个灾备中心在这样一个远离尘世喧嚣,桃花盛开的地方建设,冷飚和同事们不免心生一篇诗意。

但接下来的综合论证,给他们迎头浇了一盆冷水。

光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地震地质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这里的供电、通讯网络、上下水管道等市政配套设施条件较差,几乎是一片空白。

专家论证的结果,仅电力接入的费用一项就要花掉几千万元的投资,而且根据灾备中心的容量和质量要求,这里的供电能力还难以满足需求。

投资成本,对一个由政府投资的项目来说,是一个必须反复权衡的因素。

从这个时候开始,冷飚和同事们在不断的选址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他们将它归纳为四大方面。

首先是选址的地理位置和占地规模因素。这里面包括地价、土地性质、土地属性、土地用途、现况;第二点是周边环境和道路交通。这里面包括是否远离重大工程目标,是否远离政治性群体事件易发区域,同时还能具备较好的生活配套条件;第三点是地震、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的综合评定;第四点是以供电为主要考虑因素的市政配套条件如何等。


第三站,

……

第N站。

选址只是建设的序幕

时间已经到了2005年年中,表面上看,选址的工作还没有实质性地进展。但冷飚和同事们心里知道,他们为选址付出了多少心血,为日后的选址积累了多少实战的经验和教训。

在冷飚的印象中,后来有一个选址目标,位于北京平谷区夏各庄镇,占地不到一百亩,整体条件也不错。但这个地方很快也被否定了,原因之一是,经过专业评估,这里存在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将对灾备中心的物理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再后来,由于选址经验的逐渐丰富,很多地方只做简单考察,就能很快做出是否满足需求的基本判断了。

实地考察、综合调研、可行性评估,得出结论。一系列的过程之后,选址流程和标准变得越加清晰。

时间转眼到了2006年,灾备中心的选址终于告一段落,在北京一个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具备的地方,灾备中心的施工建设进入了倒计时。

按照建成时间倒推,整个工程预计到2007年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今年7月,冷飚代表北京市信息安全测评(服务)中心参加了一个国际灾难恢复研讨会。在会上,他发表了题为《北京市政务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中心的选址和规划考虑》的演讲。

不到半个小时的演讲,很快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选址工作只是灾备中心建设的一个序幕。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体系建设才刚刚开始。”冷飚深感重担在肩。

相关链接

灾难备份中心的选择和建设

1、选址原则:选择或建设灾难备份中心时,应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避免灾难备份中心与生产中心同时遭受同类风险。灾难备份中心还应具有方便灾难恢复人员或设备到达的交通条件。以及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所需的通信、电力等资源。

2、基础设施的要求:新建或选用灾难备份中心的基础设施时:

(1)、计算机机房应符合GB/T2887-2000的要求;

(2)、工作辅助设施和生活设施应符合灾难恢复目标的要求。(摘自国务院信息办《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

阅读(60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