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数据中心的IT投入将超过150亿元。4月22日,计世资讯联合业内专业机构举办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国际峰会”上,人们获知了这样一个信息。对于民生银行来说,灾难备份系统和数据中心同等重要,在峰会上,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部处长陶川坦述了银行的灾备经验。
数据大集中有优点也有风险
民生银行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第一代业务系统上线的时候在1996年11月,它在民生银行的创业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1年6月,民生银行的数据大集中系统上线,为民生银行的业务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从2005年的10台,民生银行的应用服务器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64台。
实现数据大集中的民生银行感受到这样几个优点:
第一就是业务处理更加规范和标准,新业务的拓展能够加快。
其次是开发新业务能够统一进行。
第三就是降低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高效的服务,提高运行维护管理水平。
数据大集中之后,民生银行获得了更大的效益,但同时也使风险更加集中和扩大。为此,民生银行在2003年5月,正式启动灾难备份系统建设项目。2004年7月,同城灾备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4月,异地网络备份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9月,异地灾难数据备份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合理布局 有层次地保护数据
民生银行的生产数据中心位于北京市的安定门外,同城灾备中心位于在上地,异地备份中心则处于深圳。上地到安定门之间的直线距离是18公里,上地到深圳是2000公里左右。这个布局基本上可以满足要求,比较合理。
在北京,民生银行租用了一条光纤,通过DWDM连接两端的设备,同时独立出两条以1GB带宽的SDL链路;异地网络则租用了两条带宽为30M的ADM链路,其中SIDF用30M的固定带宽。
进入2008年,民生银行的业务交易量增长迅速,每天达到200万笔左右。这导致核心业务数据每天净增长3GB左右。因为同程演练是检验同城灾备系统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民生银行每年都会进行灾备演练。异地数据备份中心建成以后,也已经进行过两次模拟演练,2006年1月6号,有三家分行参与,2007年10月,有一家分行参与。
从灾难备份中心建立以及多次演练以来,民生银行对于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颇有体会:
第一要从实际出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第二要切实结合自己的一些系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技术指标,然后再经过设计。
第三是有层次的保护数据。根据数据的重要性不同,就纳入保护的级别也不同。
最后是使用成熟的技术,规避项目建设中的技术风险。
原文根据作者在下一代数据中心国际峰会上的发言整理
1
阅读(767)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