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6-13 14:20:35
建立容灾系统就像买保险一样,尽管人们并不希望各种可能灾难的发生,但却不能没有应付各种灾难的数据容灾措施,未雨绸缪是数据容灾的根本。尤其目前容灾在国内才刚刚开始,如何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实现容灾,是客户最关注的话题。VERITAS中国区经理徐永兴就指出了目前很多客户对容灾存在的三个误区。
容灾不只是简单备份
首先,客户对什么是容灾还没有充分的了解,很多人认为容灾系统就是要实现实时切换的备份系统。事实上容灾有很多层次,例如国际标准SHARE 78 定义的容灾系统有七个层次:从最简单的仅在本地进行磁带备份,到将备份的磁带存储在异地,再到建立应用系统实时切换的异地备份系统,恢复时间也可以从几天到小时级到分钟级、秒级或0数据丢失等。从技术上看,衡量容灾系统有两个主要指标:RPO(Recovery Point Object)和RTO(Recovery Time Object),其中RPO代表了当灾难发生时允许丢失的数据量;而RTO则代表了系统恢复的时间。
因此针对客户不同的需求,数据容灾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来完成。不同的容灾体系的投入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系统必须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建立相应的数据容灾体系。也就是首先对数据重要性进行评估,有时同一系统中的不同数据其重要性不尽相同,可能面临的灾难不同,也应该在整个数据容灾体系中区别对待。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实用的、平衡的数据容灾体系。从国内的现状看,目前国内的绝大部分客户采用的是磁带备份的方式,而实时切换的容灾系统还比较少。
容灾不仅是技术
其次,容灾是一个工程,而不仅仅是技术。目前很多客户还停留在对容灾技术的关注上,而对容灾的流程、规范及其具体措施还不太清楚。另外实现灾难恢复方案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管生产系统与备份系统有什么变化,必须确保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并可以通过维护, 测试和检查灾难恢复计划来实现。
容灾设备与生产系统可以异构
第三,灾备系统的设备选型是否需要与生产系统完全一样?目前在国内已经实施的容灾系统中,大部分客户采用的都是这种方式,例如生产系统如果采用的是某公司的存储产品,则容灾系统也一定要用相同的系统。徐永兴指出,从技术上说,这种做法并非必须,目前完全可以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容灾备份,例如采用VERITAS的异地容灾软件就可以实现不同平台间的灾备恢复,这样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硬件选择方案,而不必要依赖于某个特定的厂商。这也正是VERITAS提出的适用性存储软件架构(ASA)的基本思想,“适用性存储软件架构”可以支持统一的环境下容纳多种厂商的解决方案,它由VERITAS软件公司的多个软件产品组成,该架构中的每个软件产品都具有支持多平台的特性,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同样是模块的组合方式。“适用性存储软件架构”除了实现数据的完整恢复外,还能够预测系统的运行状况,自动制定完善的存储、备份计划。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管理成本,增加了系统的安全系数。
据徐永兴介绍,为了实现适用性存储软件架构,VERITAS启动了Enabled Program,成立了互操作实验室,包括EMC、IBM、HP、HDS等在内的主流存储设备厂商、磁带设备厂商、SAN交换机厂商以及HBA厂商等都是VERITAS Enabled Program的成员。目前VERITAS可以支持包括除大型主机外的所有平台,包括主流UNIX、NT和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