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6-09 19:23:15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总结出了两种全量备份方案:
一、使用Sybase的Backup Server(备份服务器),做Dump备份。
转储数据库(Dump database),就是为整个数据库(包括数据、表结构、触发器、游标、存储过程、事务日志等)做一次物理备份。转储数据库时,系统自动执行一次checkpoint,即将日志和数据从缓冲区拷贝到硬盘(只拷贝脏页),把已被分配的页(日志和数据)转储到设备。
命令格式为:
dump database 数据库名 to 设备文件名 with 参数
如果备份到硬盘的文件上,可以不预先估算备份文件的大小,只要硬盘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就可以。如果是备份到dds磁带上,那么就要估算一下备份后的大小,90米的dds磁带压缩存储空间为4G,120米的磁带压缩存储空间为8G,如果数据库的备份文件超过了这个尺寸,就要考虑多文件转储,使用stripe参数。
命令格式为:
dump database 数据库名 to 设备文件名1
stripe on 设备文件名2
stripe on 设备文件名3……
with 参数
这种数据备份方式是将整个数据库的运行环境完整的复制一份,包括数据库的脏页和碎片,在使用load命令恢复时,只能恢复到同样大小的数据库中(数据和日志的大小都只能和原来完全一致),适用于在每天的日终营业网点下班后的日常备份。优点是数据库完整无误,缺点是不能直接查看备份内容。
二、分数据结构和数据记录做两次备份。
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机的数据库都比较庞大,而实验机则相对较小,难以在实验环境中以load命令恢复工作机的内容。所以,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第二种全量备份方案。
1、数据结构备份:
在windows平台的Sybase SQL Server Manager(数据库管理)平台中选择ServeràGenerate ddl则产生整个数据库服务器的所有信息,如果选择databaseàgenerate ddl则产生所选定数据库的信息,以master库为例,产生的文件主要包括:config.ddl(配置)、devices.ddl(设备)、database.ddl(数据库)、logins.ddl(用户)、remote.ddl(远程)、cache.ddl(缓冲)、segment.ddl()、group.ddl(用户组)、user.ddl(用户)、default.ddl(确省)、rule.ddl(规则)、udt.ddl、table.ddl(表)、view.ddl(视图)、proc.ddl(存储过程)、triger.ddl(触发器)。
2、数据记录备份:
将数据库各表以Sybase自代的bcp(bulk copy)工具的方式导成一定格式的文本文件,命令格式:
bcp 表名 out 路径名 文件名 -c -t 分隔符 -u (用户名)-p(密码)-S(服务器名)
如果将一个数据库中的所有表都做一个bcp备份,就需要针对每一个表都做一次bcp,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数据库有100多个表,工作量比较大。可以利用数据库中的系统表信息做一个bcp备份脚本。原理是每一个用户表在系统表中都有信息记载,可以通过isql语句查询得到。现举一例说明:
(1)先编辑一个名为mkbcpout.sql的文件,内容如下:
select "echo bcp '"+name+" out ……………………' "+"bcp "+name+" out ./+"name+".table -c -t '|' -Uuser -Ppassword -S SERVER" from sysobjects where type='U' go |
(2)执行isql命令,以此文件作为输入,执行结果输出到另外一个文件里:
isql -Uuser -Ppassword -S server -I mkbcpout.sql -O bcpout ; |
(3)对bcppout文件稍微修改,增加可执行权限: chmod +x bcpout;
(4)执行bcpout,导出数据文本:./bcpout;
3、数据库恢复:
业务生产机可能为小型机,而实验开发环境的硬件环境为PC server,安装好win nt或SCO unix下的Sybase服务器后,根据需要创建空间足够大的数据库和tempdb(系统临时数据库),创建数据库用户,并将其更改为此数据库的所有者,要注意两点:1)此数据库允许bcp拷贝,2)此数据库自动清除log。命令格式为:
1> sp_dboption databasedbname ,"select into/bulkcopy",true 2> go 1> sp_dboption databasename,"trunc log on chkpt",true 2> go |
上述两个配置可能与生产机的配置不同。
然后以新创建的数据库用户登录,导入数据结构,注意要首先导入表结构,然后才是存储过程、触发器等等。命令格式:
1、 isql -Uusername -Ppassword -I table.ddl -o error.log.table 2、 isql -Uusername -Ppassword -I proc.ddl -o error.log.proc …… |
为了提高bcp导入数据的速度,需要将比较大的表的索引和主键删除,否则的话,每bcp进一条数据,数据库都自动写一条log日志,记载此数据的上一条和下一条记录,确定本记录在此表中的准确位置,一是影响bcp速度,二是数据库的log飞速膨胀。数据库的自动清除log功能只有在一个事务结束后才起作用。
准备工作做完后,开始倒入数据记录。使用类似做bcpout的方法做一个bcpin的脚本,然后执行: ./bcpin |tee error.bcpin ;
使用tee管道输出的目的是让计算机完整记录下倒入过程,自动存入error.bcpin文件中,待倒入结束后,我们只需要检查日志文件,不需要一直紧盯着计算机屏幕。
所有工作做完之后,不要忘记重新将删除的主键和索引建上。
如果有现成的数据库,只需要单纯地导入数据记录,则首先将数据库中所有用户表(也就是所有type=“U”的表)清空,命令格式:
1> truncate table tablename 2> go |
当然最好也是利用做bcpout脚本的做一个truncate脚本,通过执行此脚本将所有用户表清空。然后的数据导入、处理索引和主键的过程与上面类似。
三、利用做bcp备份脚本的方法做数据库碎片整理。
Sybase数据库作为联机事务处理应用服务器,每天应用程序都对数据库做大量的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不可避免的在数据库的物理存储介质上留下页碎片和扩展单元碎片,从而影响数据库的存储效率和运行速度。具体表现为:业务繁忙时出现死锁(dead lock),数据库的输入/输出资源被大量占用,业务处理速度慢。其解决办法是:
1、 清空数据库中的所有表,命令格式:
isql -Uusername -Ppassword -I truncate.sql -o error.truncate |
2、 删除所有表的索引和主键:
isql -Uusername -Ppassword -I dropindex.sql -o error.dropindex |
3、 导入数据:./bcpin
4、 添加索引和主键:
isql -Uusername -Ppassword -I addindex.sql -o error.addindex |
5、 更新数据库状态:
1> update statistics tablename 2> go |
上述操作都是针对数据库中的所有用户表进行的,利用做bcp备份脚本的方法做出相应的脚本,使繁琐的数据库维护变得简便易行,还克服了直接使用isql语句操作风险大、没有操作日志的毛病。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第一种方法对生产机做日常全量备份,日终通过unix的crontab定时批量作业bcp出全部数据。使用高档PC server 搭建模拟运行环境,在需要的情况下导入生产机数据,处理运行中后台server的各种问题,待研究出解决办法后再在生产机上做相应调整,这样做风险小,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