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3662520
  • 博文数量: 384
  • 博客积分: 9990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564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6-05 17:4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84)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383)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6-07 19:58:32

山西省工行现有的开放式操作系统主要有IBM AIX、SUN Solaris、SCO Unix以及Windows NT/2000等,应用系统有大机报表返传系统、前置机系统、小间业务平台、票据缩微系统、各种OA系统等。这些系统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存储系统,应用数据采用网络方式进行备份或单机备份,但同时系统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储存硬件相互独立、性能差异大、资源不能共享,系统安全度低、维护难度大,如有的系统存储资源不足急需升级,而有些系统剩余资源相当丰富但不;能被利用;   
    2.品牌不统一,维护难度大;
    3.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平台上,很难实现共享,利用数据资源做深层次开发难度较大;
    4.单位磁带容量小,磁带机速度慢、故障多,备份过程需人工操作,容易产生差错;
    5.进行网络备份时需占用大量网络资源,数据量较大时可严重影响网络系统的性能,影响正常的业务。
    根据工行总行制定的《开放系统集中存储与集小备份技术规范》,我行于2003年6月决定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平台,即建立一个数据存储的专用网络,把大容量、重要的数据都集中存储在一套高性能的专用存储设备上,任何需要存储空间的系统如大机报表仓库系统、前置机系统、部分OA系统、中间业务平台等都可以连到这个存储专网中:备份系统也通过存储网实现,主要备份数据流通过专用的存储网络,不占用局域网带宽:
    设计目标
    1.使用中高端智能存储系统替换现有的低端非智能存储系统,建立SAN存储架构,以解决旧系统在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性能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2.适应数据集中的发展趋势,将目前全省已集中处理的关键业务数据、即将集中处理的业务及OA数据迁移或建立在新的智能存储系统中,以满足目前及未来、业务发展及科学管理的需要。
    3.通过建立SAN存储系统,减少系统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对SAN网上设备的共享。
    4.建立以LAN-Free或Sever-Free备份系统(磁带库备份)为主的备份体系,为所有的关键应用系统提供备份策略及调度,实现备份集中化、自动化、高速化,
满足对业务数据的备份与恢复需求:对未连接在SAN上的服务器通过lAN实现数据备份及恢复,使用LAN备份作为辅助备份方式。
    方案设计
    1.系统结构
    集中存储与备份方案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核心设备
    (1)磁盘阵列
    根据我行目前的存储需求,我们选择HP va7410中端部门级智能存储系统作为数据整合的核心平台。主要配置为:
    双控制器,共2GB Cache;
    可用容量ITB(73G*18—10000转);
    4个2GB的光纤通道接口。
    (2)光纤交换机
    根据规划的存储结构及接入SAN网络的设备数量,使用2台Brocade SW3800光纤交换机组成双路网络互为备份。主要配置为:
    16端口,1GB/2GB白适应;
    支持LOOP协议。
    (3)磁带库
    按照备份系统的结构和备份策略的要求,结合我行情况,选川HP MSL 5060磁带库。主要配置为:
    4个1,TO Uhrium驱动器;
    2个1GB/2GB自适应端口;
    最大容量为60槽位(实际可用58),单盘非压缩容量为1OOG。
    磁盘阵列、磁带库通过光纤接口与交换机连接并再
   通过交换机的光缆连接至应用和管理主机。
    3.管理设备及软件
    一般需要Unix存储备份管理服务器、Windows存储备份管理服务器、Windows
存储资源及门户管理服务器、SAN网络管理服务器共4台:
    由于日前我行没有Unix主机接入SAN网络,而且一级分行不进行门户管理,因
此只需安装三种管理服务软件,备份软件全部采用CA BrightStor Enterprise Backup系列产品。
    所有接入SAN网络的计算机必须安装两块HBA卡,非Unix主机还必须同时安装HP Auto Path软件以保证负载均衡和HBA卡出现故障时的自动切换。该软件分为WIN2000、NT、WIN2003等版本,不同的操作系统不能混用,购买时需要注意。
    (1)Windows存储备份管理服务器
    其基本配置为DELL2650/至强CPU2.8G*2/2GRAM/36G'2(镜像)/HBA卡*2:
    主要软件有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CA BEB Server,可以实现对SAN网上磁带库设备的共享、SAN网内外服务器的备份及恢复功能;CA SAN Manag-
cr代理,主要收集存储设备信息供服务器使用;CA SlIM引擎,可实现对文件系统的监控;CA其他客户端引擎,实现普通文件或文件夹的备份等。
  (2)Windows存储资源管理及SAN网络管理服务器
  基本配置为DELL 2650/至强CPU2.8G*2/2GRAM/36G'2(镜像)。鉴于所配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很强,因此将两个管理软件安装到一台服务器上。
  主要软件有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CA 3RM Application Smwer,用于存储资源管理中对数据库的管理和服务;CA SAN Manager,町通过存储备份管理
报务器卜的代理实现对SAN网络的监控和管理;CA其他客户端引擎,实现普通文件或文件夹的备份等。
  4.应用服务器
  除操作系统外,需备份的服务器上还需安装客户端软件,这部分软件的安装应视实际环境而定。主要有2lient引擎,该引擎用于文件系统代理,因此必须安装Open File引擎,用于已打开的文件备份代理;Oracle引擎和Lotus Notes引擎,分别用于联机备份Oracle数据库和联机备份Lotus Domino Server的代理。
  在这次项目实施中,我行将Notes/OEM迁移到集中存储和备份环境中。新的OEM服务器基本配置为:DELL2650/至强CPU2.8G*2/2GRAM/36G*2(镜像)/HBA卡*2。除安装操作系统、Notes应用软件、备份引擎软件外,还安装了HP StorageWorks Command View SDM管里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对HP va7410磁盘阵列的管里,实现磁盘阵列LUN的增加、删除、分配及共享设置等。安装完成后,OEM全部应用数据(应用数据库和邮箱等)集中存放在磁盘阵列LUN上,所有用户访问路径为PC客户端→OEM服务器→光纤交换机→磁盘阵列→返回结果,处理时间与原模式基本没有差别。
  5.备份策略
  根据不同应用下数据备份、保存周期的要求,结合需备份的数据量情况,应分别制定各自的备份策略。一般有以下几种备份方案:
    (1)在特定的情况、不确定的日寸间进行备份
   单独定义一个作业,指定磁带库某个槽位的带进行备份,不取出,待下一次再备份时使用。如备份网上教学
课件数据时,只需在增加课件的当天做一次备份即可。系统升级时的临时备份均可采用此方案。
  (2)周期性备份不长期保存的数据
  定义一个周期性的作业,规定在一个周期内的每一天同一时间备份指定的内容,下一个周期按顺序覆盖一个周期的数据。如在Notes邮箱备份时可采用一周七天全备份循环的方式进行,也可采用一周七天增量备份+全备份的循环方式进行,即周一至周六增量备份周日全备份。
    (3)周期性备份长期保存的数据
    —般可以采用每周七天全备份循环+每月四(五)周全备份循环+每年十二个月全备份循环,大约需要24盘带(数据量<100G)。
    根据备份过程实际测试,在LAN备份情况(100M交换),一般为300-600MB/分钟;在SAN备份情况下,文件备份方式一般为800-1200MB/分钟,引擎备份方式(如Domino)一般为300MB/分钟。
    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将哪些应用数据备份到同一磁带上,既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又可防
止数据量超出磁带容量,给备份和恢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日常管理
    光纤交换机、磁带库配有TCP/IP网络接口,设定IP地址接人局域网后,管理员可用通过IE方便地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信息,输入管理密码后也可配置、调用相关参数。
    HP MSL5060磁带库的TCP/IP端U速率为10M,如直接接到网络交换机上必须将网络交换机端口速率设定为0M,否则不能通过网络进行监控。
    系统管理员或机房操作员要每天监控设备的状态,检查备份作业是否正常完成,以便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
况。
    该项目实施后,彻底改变了应用系统存储和备份的结构,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减少了管理工作量,技术管理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实现大容量和重要数据集中存储、备份后,磁盘和带库实现了完全共享,服务器存储的升级改造节省了电子化建设的投资,降低了全行计算机运行的成本。
阅读(120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