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56)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5-15 13:45:19
随着传统运营商经营管理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大量新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如CRM/经营分析、大客户管理、ERP等)已展开建设并投入运营,同时电信新业务和技术的不断出现(如IP电话、电子商务、IDC、宽带、WLAN等),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功能和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结合原有核心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优化、改造,传统电信运营商如何合理地规划和建设新一代数据存储系统,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一、电信存储业务需求分析
计费、营账、网管等系统的顺畅运行是电信运营商顺利开展各项业务的最基本条件,这些数据的安全与否甚至会关系到运营商竞争策略的制定以及最终在市场中的地位,因而打造一个坚固稳定的存储系统显得格外重要。对于电信关键核心业务,需要企业不断完善原有的IT支持系统;而对新的电信增值业务,如呼叫中心、数据业务等,则需要构建全新的网络基础平台。电信新业务在开始推广阶段,业务量不会太大,用户需要的是安全可靠、高性能及速度快的支撑系统,只有保证这些,企业才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得到用户的认可。
时下,对关键数据的存储和备份也已成为电信业基础运营发展的关键。电信行业的数据环境是比较典型的:一是应用类型的多样性,如Web、E-mail、综合营账、短信计费及CDMA计费等主营业务;二是数据类型的多样化,在电信行业的应用中包括了数据库数据文件、普通文本文件、各种格式的图形文件、表格、多媒体文件以及其他各种文件格式;三是系统平台的多样性,在电信行业中Unix、NT等多种平台的使用方法都不尽相同;四是存储结构的多样性,因为电信行业自身的发展历程和时间的延续,在不同时期的不尽同应用导致了多种存储方式并存的现象,规模较大的电信行业网络可能同时具有从DAS、NAS到SAN的各种存储结构。
随着电信业数据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保持业务连续性及数据安全,用户对系统的高可用性、不间断运行、灾难恢复和跨平台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基础设施系统中,存储与服务器并存,即使服务器发生故障,也不能妨碍用户照常访问数据,即要求服务器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存储系统中数据的可用性。另外,系统还要具备很强的容错能力,以保证可靠性。所谓不间断运行,就是保证存储系统在不中断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备份。随着新业务的增多,各个业务子系统间的横向集成和资源共享能力也引起了用户的关注。用户在选择具体产品时,更看重产品的开放性、兼容性和跨平台运行能力。
二、电信存储方式的选择
在电信业务的强烈需求下,存储系统须随需应变已成为众多存储设备厂商的共识,虚拟化存储、存储集中平台、灾难备份等新兴技术纷至沓来,由于存储技术的不断更新,目前已经能够在不宕机的状态下完成对数据的各项存储操作,有效地保证了电信运营商的数据安全。
目前的存储方式通常被划分为两大阵营,即SAN和NAS,它们分别针对不同的业务应用。SAN存储方式具有高度的数据安全性和高性能运转等特征,因此在电信关键业务领域被广泛采用。比较而言,NAS技术则更适用于具有大量历史数据的IP局域网络的集中存储。通过搭配合理的备份策略,优秀的存储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分析与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数据,提高自身竞争力。
两种技术的不同优势使电信运营商在构建不同存储系统时可各取所长。以厦门电信为例,其超级信息港(IDC)建设根据安全、可扩展、跨平台、高可用性以及远程可管理等方面的需求,选用了NAS(网络连接存储)解决方案,利用基于IP的集中式存储方案,厦门电信实现了满足大容量存储、充分利用网络带宽、完善的数据保护以及简单有效的管理等诸多预期目标。
而北京通信为了在保证业务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后端存储系统性能、容量的进一步提高,选择了SAN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原有直连式存储(DAS)对数据高度集中和业务迅猛发展所形成的瓶颈效应,北京通信利用基于SAN存储区域网的存储和信息共享平台对原系统进行了改造,不仅大大减少了系统的停机时间以及备份和恢复时间,而且还进一步优化了存储和服务器资源。
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于SAN的逐渐认可成为当前存储虚拟化热潮的主要推动力。通过网络存储技术,SAN正急剧改变着传统的存储模式。曾经被大量的异构服务器和存储系统、多重冗余的光纤交换机连结、相互交织的应用系统等问题困扰不已的电信行业用户对全面存储管理的渴望日益强烈。
三、存储虚拟化和分级存储成为目前电信存储亮点
电信级存储几乎可以被视为是最复杂存储环境的集合,为了避免风险,电信运营商通常会选用多个存储设备厂商的产品来组成这个庞大的存储阵列。但是这种模式最终却成为了阻碍电信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以及系统协同运作的障碍。为何会如此呢?因为不同存储设备厂商基于不同技术内核设计出的产品形成了一个个异构系统,它们缺乏统一标准,从而制约了存储设备无缝的连接。由于这一矛盾日益凸显,大量的资源浪费以及对电信系统整合的迫切需求都在催促着存储市场能够出现一种完美的解决方式来打破这种僵局。
简约存储的理念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将复杂的存储环境简单化,消除异构平台所造成的信息传递壁垒是简约存储的基本思路。简约存储的根本目标就是充分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存储管理的复杂性,将企业内部分散的存储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跨平台的存储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将存储再度化繁为简。
虚拟化存储成为实现简约存储的实际途径。虚拟化是一种实现对逻辑环境进行简单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虚拟化,用户将摆脱底层物理环境的复杂性,充分利用基于异构平台的存储空间,在开放的基础上实现对资源的有效规划。虚拟化可以自动配置存储设备及其空间,使用户能在一个域中使用在物理上分散存在的所有存储资源,以便跨地区管理不可预测的事件。而无论这些存储资源所处的存储域的位置、大小、类型和制造商如何,都可从单一逻辑视图中进行管理。
存储的虚拟化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实现:基于专用卷管理软件在主机服务器上实现,利用阵列控制器的固件(Firmware)在磁盘阵列上实现以及利用专用的虚拟化引擎在存储网络上实现。在复杂的电信环境下,由于同时存在多个主机服务器访问多个异构存储设备的状况,基于存储网络的存储虚拟化成为了其主要的发展方向。
当前传统电信运营在集团、省和本地网三级管理模式下,数据大量集中于本地网,而集团和省两级系统的数据则严重缺乏,这种现状与其作为传统电信运营最主要经营决策和业务管理部门的地位是不相适应的,同时这种现状也难于与实现EAI(EnterpriseApplicationIntegration)应用的要求相适应。因此无论从业务管理还是技术实现的角度考虑,实现数据向省和集团系统的集中势在必行,这种趋势已经在一些新电信运营商实际运营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基于这种数据存储方面的集中趋势,以下对传统电信运营构筑新的数据存储模式做简要的探讨。
1.本地网。本地网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的一段时间里,作为运营商数据的最主要来源的地位不可替代。在数据向省级机构集中的趋势下,本地网更多的会采用实现数据采集和ODS(OperationalDataStorage)功能的系统。因此,DAS技术依然会得到广泛的使用,特别是在业务和应用规模相对小的本地网。对于部分本地网规模较大的应用,仍然需要采用SAN技术,当然其应用规模有限。
2.省网。当前运营商已经将大量的新业务支撑系统定位在省级系统,如CRM/经营分析、ERP、大客户管理系统等。这就必然要求在省级系统存储大量的运营数据,其来源于所属的本地网。为实现对TB级以上的海量数据的支持,采用以SAN技术为核心的数据存储应用成为必然。
3.集团公司网络。集团作为数据流向的终点,其业务应用与省级系统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数据的粒度,但数据依然会是海量的。因此集团级的数据存储应用同样需要采用以SAN技术为核心的数据存储应用。
综上所述,未来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数据存储模式会在集团、省和本地网三级结构基础之上构筑,通过简化本地网存储应用,在省级实现数据存储高度集中的基础之上,实现全国范围内数据在集团的汇总。这样的过程虽然会遇到诸多业务和技术方面的困难,但数据的集中势在必行。
江苏省信息中心 谷和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业务模式的改变,电信业和IT业正在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而作为电信运营平台最基础部分的硬件系统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其中,服务器和存储系统由于承担着认证、存储、运行各种增值业务的关键任务,它们密不可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信转型时期的业务发展。今天,电信运营商们在开拓新业务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这对IT系统,特别是存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传统运营商经营管理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大量新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如CRM/经营分析、大客户管理、ERP等)已展开建设并投入运营,同时电信新业务和技术的不断出现(如IP电话、电子商务、IDC、宽带、WLAN等),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功能和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结合原有核心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优化、改造,传统电信运营商如何合理地规划和建设新一代数据存储系统,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一、电信存储业务需求分析
计费、营账、网管等系统的顺畅运行是电信运营商顺利开展各项业务的最基本条件,这些数据的安全与否甚至会关系到运营商竞争策略的制定以及最终在市场中的地位,因而打造一个坚固稳定的存储系统显得格外重要。对于电信关键核心业务,需要企业不断完善原有的IT支持系统;而对新的电信增值业务,如呼叫中心、数据业务等,则需要构建全新的网络基础平台。电信新业务在开始推广阶段,业务量不会太大,用户需要的是安全可靠、高性能及速度快的支撑系统,只有保证这些,企业才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得到用户的认可。
时下,对关键数据的存储和备份也已成为电信业基础运营发展的关键。电信行业的数据环境是比较典型的:一是应用类型的多样性,如Web、E-mail、综合营账、短信计费及CDMA计费等主营业务;二是数据类型的多样化,在电信行业的应用中包括了数据库数据文件、普通文本文件、各种格式的图形文件、表格、多媒体文件以及其他各种文件格式;三是系统平台的多样性,在电信行业中Unix、NT等多种平台的使用方法都不尽相同;四是存储结构的多样性,因为电信行业自身的发展历程和时间的延续,在不同时期的不尽同应用导致了多种存储方式并存的现象,规模较大的电信行业网络可能同时具有从DAS、NAS到SAN的各种存储结构。
随着电信业数据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保持业务连续性及数据安全,用户对系统的高可用性、不间断运行、灾难恢复和跨平台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基础设施系统中,存储与服务器并存,即使服务器发生故障,也不能妨碍用户照常访问数据,即要求服务器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存储系统中数据的可用性。另外,系统还要具备很强的容错能力,以保证可靠性。所谓不间断运行,就是保证存储系统在不中断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备份。随着新业务的增多,各个业务子系统间的横向集成和资源共享能力也引起了用户的关注。用户在选择具体产品时,更看重产品的开放性、兼容性和跨平台运行能力。
二、电信存储方式的选择
在电信业务的强烈需求下,存储系统须随需应变已成为众多存储设备厂商的共识,虚拟化存储、存储集中平台、灾难备份等新兴技术纷至沓来,由于存储技术的不断更新,目前已经能够在不宕机的状态下完成对数据的各项存储操作,有效地保证了电信运营商的数据安全。
目前的存储方式通常被划分为两大阵营,即SAN和NAS,它们分别针对不同的业务应用。SAN存储方式具有高度的数据安全性和高性能运转等特征,因此在电信关键业务领域被广泛采用。比较而言,NAS技术则更适用于具有大量历史数据的IP局域网络的集中存储。通过搭配合理的备份策略,优秀的存储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分析与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数据,提高自身竞争力。
两种技术的不同优势使电信运营商在构建不同存储系统时可各取所长。以厦门电信为例,其超级信息港(IDC)建设根据安全、可扩展、跨平台、高可用性以及远程可管理等方面的需求,选用了NAS(网络连接存储)解决方案,利用基于IP的集中式存储方案,厦门电信实现了满足大容量存储、充分利用网络带宽、完善的数据保护以及简单有效的管理等诸多预期目标。
而北京通信为了在保证业务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后端存储系统性能、容量的进一步提高,选择了SAN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原有直连式存储(DAS)对数据高度集中和业务迅猛发展所形成的瓶颈效应,北京通信利用基于SAN存储区域网的存储和信息共享平台对原系统进行了改造,不仅大大减少了系统的停机时间以及备份和恢复时间,而且还进一步优化了存储和服务器资源。
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于SAN的逐渐认可成为当前存储虚拟化热潮的主要推动力。通过网络存储技术,SAN正急剧改变着传统的存储模式。曾经被大量的异构服务器和存储系统、多重冗余的光纤交换机连结、相互交织的应用系统等问题困扰不已的电信行业用户对全面存储管理的渴望日益强烈。
三、存储虚拟化和分级存储成为目前电信存储亮点
电信级存储几乎可以被视为是最复杂存储环境的集合,为了避免风险,电信运营商通常会选用多个存储设备厂商的产品来组成这个庞大的存储阵列。但是这种模式最终却成为了阻碍电信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以及系统协同运作的障碍。为何会如此呢?因为不同存储设备厂商基于不同技术内核设计出的产品形成了一个个异构系统,它们缺乏统一标准,从而制约了存储设备无缝的连接。由于这一矛盾日益凸显,大量的资源浪费以及对电信系统整合的迫切需求都在催促着存储市场能够出现一种完美的解决方式来打破这种僵局。
简约存储的理念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将复杂的存储环境简单化,消除异构平台所造成的信息传递壁垒是简约存储的基本思路。简约存储的根本目标就是充分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存储管理的复杂性,将企业内部分散的存储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跨平台的存储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将存储再度化繁为简。
虚拟化存储成为实现简约存储的实际途径。虚拟化是一种实现对逻辑环境进行简单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虚拟化,用户将摆脱底层物理环境的复杂性,充分利用基于异构平台的存储空间,在开放的基础上实现对资源的有效规划。虚拟化可以自动配置存储设备及其空间,使用户能在一个域中使用在物理上分散存在的所有存储资源,以便跨地区管理不可预测的事件。而无论这些存储资源所处的存储域的位置、大小、类型和制造商如何,都可从单一逻辑视图中进行管理。
存储的虚拟化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实现:基于专用卷管理软件在主机服务器上实现,利用阵列控制器的固件(Firmware)在磁盘阵列上实现以及利用专用的虚拟化引擎在存储网络上实现。在复杂的电信环境下,由于同时存在多个主机服务器访问多个异构存储设备的状况,基于存储网络的存储虚拟化成为了其主要的发展方向。
当前传统电信运营在集团、省和本地网三级管理模式下,数据大量集中于本地网,而集团和省两级系统的数据则严重缺乏,这种现状与其作为传统电信运营最主要经营决策和业务管理部门的地位是不相适应的,同时这种现状也难于与实现EAI(EnterpriseApplicationIntegration)应用的要求相适应。因此无论从业务管理还是技术实现的角度考虑,实现数据向省和集团系统的集中势在必行,这种趋势已经在一些新电信运营商实际运营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基于这种数据存储方面的集中趋势,以下对传统电信运营构筑新的数据存储模式做简要的探讨。
1.本地网。本地网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的一段时间里,作为运营商数据的最主要来源的地位不可替代。在数据向省级机构集中的趋势下,本地网更多的会采用实现数据采集和ODS(OperationalDataStorage)功能的系统。因此,DAS技术依然会得到广泛的使用,特别是在业务和应用规模相对小的本地网。对于部分本地网规模较大的应用,仍然需要采用SAN技术,当然其应用规模有限。
2.省网。当前运营商已经将大量的新业务支撑系统定位在省级系统,如CRM/经营分析、ERP、大客户管理系统等。这就必然要求在省级系统存储大量的运营数据,其来源于所属的本地网。为实现对TB级以上的海量数据的支持,采用以SAN技术为核心的数据存储应用成为必然。
3.集团公司网络。集团作为数据流向的终点,其业务应用与省级系统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数据的粒度,但数据依然会是海量的。因此集团级的数据存储应用同样需要采用以SAN技术为核心的数据存储应用。
综上所述,未来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数据存储模式会在集团、省和本地网三级结构基础之上构筑,通过简化本地网存储应用,在省级实现数据存储高度集中的基础之上,实现全国范围内数据在集团的汇总。这样的过程虽然会遇到诸多业务和技术方面的困难,但数据的集中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