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nas

  • 博客访问: 652486
  • 博文数量: 456
  • 博客积分: 1001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64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5-08 16:0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6)

文章存档

2008年(456)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5-14 16:09:26

关于SAN和NAS的比较,已经有太多的观点。对于前者,业界已经普遍承认是存储领域中高端应用的技术,但对于NAS而言,大多数厂商仍将其应用范围定位于中低端领域。事实上,随着网络存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NAS已经迎来向大型网络存储应用迈进的契机,尽管这条高端化的道路并非坦途。

    关于2003年是“网络存储年”的说法在业界盛传已久,随着SARS的不期而至,本已蓄势待发准备冲向高端应用领域的NAS遭遇了一次“非典型”的阻碍。但无论如何,NAS的高端化之路已经起步。
机遇:成本优势带动客户需求
    曾几何时,NAS和SAN分别在中低端和高端应用领域各自占据一席之地。NAS有着优越的性价比和良好的技术继承性,易于实施,这是中小型企业对其青睐有加的根本原因 ;而SAN的卓越性能和高可靠性是其在大型企业中得以普遍实施的基础。但从去年开始,业界对于NAS向高端领域挺进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兼容SAN和NAS的设备与技术方案也不断出现在行业客户的采购清单中,NAS的高端化一时间成了热门话题。
    从技术本身来讲,毫无疑问,SAN比NAS更适合高端领域的应用。在综合各种因素的比较中,有两个理由是最能让客户放弃SAN而选择NAS的。其一是在实施中,SAN必须重建存储网络,而这必将浪费原有的设备投资 ;另一个不利的因素就是其在构建时必须付出的高额成本,尤其在国内,让客户选择一个全光的存储网络还是很难的。这两个原因说到底只有一个,就是成本因素,而在目前整个世界经济低迷的大环境影响下,各厂商都在缩减自己的项目开支,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NAS取得了的发展。但凡事有弊就有利,IT支出的削减使得很多原本准备购置SAN设备的行业用户将目光转向了低成本的NAS方案。
    而在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并未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国内用户对于网络存储的需求仍十分旺盛。不过由于SAN的价格始终居高不下,国内用户往往由于资金限制也比较钟情于NAS设备。因而,NAS在国内市场走向高端应用领域也成为一种必然。
    毕竟NAS自诞生以来都是以中低端领域的应用为主,随着越来越多的存储设备提供商将NAS应用于大型企业网络环境,NAS开始遇到一些不容忽视的“小问题”。
挑战:如何克服“恐高症”
    首先,以往在中低端应用领域产生的惯性思维是NAS“恐高”的内在原因。
以往,NAS作为一种针对中小型企业应用的产品方案,在销售过程中始终沿用的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毕竟这种较小规模企业的采购行为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久而久之就使NAS设备提供商产生一种惯性思维。销售人员对于什么样的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似乎一直都不太关心,价格和单一产品的性能指标往往是交易双方关注的共同焦点,而对于产品在整个方案中的可用性及效能的发挥,用户一般不会有意识地去了解,而销售人员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这种情况发生在中小型企业的采购中,问题确实不大。一个20人的企业花2万块钱购置一套NAS存储设备毕竟还不算太昂贵的花销,可是如果换了一个2000人的企业花200万去实施一个NAS存储解决方案的话,就要好好掂量了,至少在签单的时候,后者的CIO不会像前者那么随意。随着NAS往高端领域迈进,用户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眼光也越来越挑剔。以前那种惯性的销售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高端应用的客户需求,这就是很多实力薄弱的NAS设备供应商无力进入高端领域的原因。
从销售渠道来看,在NAS进入高端应用领域时,独立的存储渠道往往不太适合销售,而国内用户采购存储设备的习惯决定着NAS这类存储设备大部分要依靠SI,也就是那些以销售服务器为主的方案供应商。
众所周知,要完成一个大型的行业存储解决方案,需要在设计的前期花很多功夫,对于客户需求的深入调查往往就要进行相当长时间。而大型企业的情况与中小型企业往往有着质的差别。在国内,一个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往往是不连续的,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制度和人为的因素在制约着。而且,随着一个企业信息系统工程的不断膨胀,其中涉及到的产品和技术因素也越来越复杂。从工程学来讲,其增长的速度是一个几何级数,这给后续扩充的新产品和技术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以NAS来说,一家NAS存储方案提供商所采用的存储技术与用户原有的存储介质是否兼容就是一个颇令人头疼的问题。国内很多企业的磁盘或其他的存储介质都是在80~90年代甚至更早的时候购置的,其转速、容量限制、BIOS版本、总线标准等一系列的技术指标在今日是否能被新的存储技术所兼容,都是很难预料的。
由此可以想像,那些以销售服务器为主的方案供应商很难具备NAS存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能力,这就造成整个NAS存储行业的销售中出现很大的漏洞——卖货的往往都不知道卖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单纯依靠上游厂商的努力来改善的。位于产业链上端的NAS设备制造商也有很多苦衷,他们本身并不是SI,所以对于整体的存储解决方案的驾驭能力并不很高。缺乏适当的销售渠道,也成了阻碍NAS走向更高端应用的瓶颈。
近年来,国内已经有一些较大的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始重视NAS存储在其原有方案中的应用,这些厂商往往有一些较为成熟的行业客户资源,对某些行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因而这样的厂商在实施新的NAS存储方案时就有很大的优势,尤其在对客户需求的把握上,要远胜于那些以产品为中心的NAS设备制造商。部分有实力的厂商甚至开始自己进行NAS存储产品的研发,从而在产品设计的初期就从设计思路上迎合了行业客户的需求,并满足了集成方案的要求。
对于很多行业客户,还有另一个普遍的问题,往往在方案书中格外诱人的NAS技术却是十分复杂的,同时还出现了与其他应用的协同操作问题。NAS设备不是简单的硬盘,要充分发挥其效能,还需要一系列软件方面的支持,售后服务这时候就显得很重要。而现在很多厂商在售后技术支持方面也还有一些欠缺,这是整个网络存储界的普遍问题。有时候并非厂商服务的不规范,客户对NAS产品的不熟悉也会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失误,而针对NAS技术的行业客户培训还几乎没有,这种情况使得NAS一时间缺乏在各行业广泛实施的土壤。因此,一些有远见的厂商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上,这应该算是该行业内的可喜变化。加强对用户的培训,提升其对NAS产品的应用能力,也将从很大程度上提高行业用户的最终满意度。

可以看到,在整个存储行业中,很多厂商的技术实力都是很雄厚的,其中不乏一些IT巨头和行业领袖。对于存储这块越来越大的蛋糕,现在各厂商关注的可能不再是如何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而是如何顺利地吃下到手的蛋糕,并很好地消化。而对于越来越挑剔的用户,厂商们开始更多地关注针对特定用户的定制化,努力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分析能力和前期的方案设计水平,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行业用户普遍存在的盲目建设问题。而在NAS走向高端应用的路途上,也只有这些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厂商才有能力为NAS“拔高”。

阅读(35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