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nas

  • 博客访问: 621529
  • 博文数量: 456
  • 博客积分: 1001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64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5-08 16:0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6)

文章存档

2008年(456)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5-08 16:51:03

不可否认,NAS的最大特点就是简单易用。从笔者实际安装使用(很遗憾,大都为中低端产品)的经验来看,NAS比服务器还要简单得多。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下这样的结论——NAS就是一个简化了的文件服务器。NAS有高、中、低端之分,在其上实现的功能千差万别,各自厂商在市场定位自然也有所不同,需要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
  低端——优势在于价格
  NAS产品的高、中、低端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大家普遍按照容量、性能以及可靠性等方面对其进行粗略划分。一般来讲,低端NAS的单机容量较小、性能较低,在可靠性方面没有特别的设计。但是,此类产品在价格上很有优势。笔者认为原因是由生产厂商的类型决定的。此领域的厂商大体有三类。
  一类是有硬件设计生产能力的厂商,以一些台湾厂商为代表。多年硬件平台的研发使他们有能力设计生产出满足NAS需求的硬件,而且成本控制得很好,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自然很低。台湾威达电公司总经理郭博达先生告诉笔者,他们刚介入存储领域时产品的低价位达到了让代理商和用户吃惊的程度。
  一类是集成商。他们的做法是,在一台简化的服务器上多装几块硬盘,使用的操作系统是简化的开放操作系统(Linux或FreeBSD),用他们的话说,对操作系统(尤其是其中的文件系统)进行了优化。因此有用户说,“他们卖一台NAS就等于白赚一台的钱。从某种意义上说,给NAS本身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但是,他们才不会在意。”
  还有一类厂商是传统的服务器厂商。他们的NAS产品与其服务器的模样差不多,由于服务器产量大,所以NAS的硬件成本很低,而且他们与微软有长期合作,微软系统(基于Windows的Server Appliance Kit)的使用不仅不会使成本有太大提高,还易于集成主流存储备份软件。此类厂商中,DELL公司是最成功的一个,刚刚杀入存储领域不久,它的业绩就令许多传统老牌存储厂商汗颜。
  不管市场业绩的好坏,摆在这些厂商面前一个共同的问题。采访中,一个用户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存储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领域,在管理以及满足更多的用户存储需求方面仍有许多工作,如果厂商仅仅提供简单的硬件平台,至少显得“不太专业”。
  中端——竞争最为激烈
  此领域的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业NAS厂商的较低配置的产品,另一类是一些有服务器背景的厂商的高配置产品。中端产品与低端产品有很大不同,确切地说,应该叫作中端解决方案。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孤零零的硬件,而必须是全套的方案,同时包括服务。这也为厂商增加了增值的空间,因此,这一领域是NAS市场中销售额与利润都最高的部分,竞争最为激烈也就不足为怪了。
  中高端NAS厂商一般都有多年的发展经验,在某些关键技术上都不是其他厂商在短期内能赶超的。但是,中高端NAS市场在经历了“.COM”泡沫的破灭后却一蹶不振。
  高端——真正体现实力
  高端NAS产品一般容量在数T以上,某些个别应用的性能甚至能与SAN相抗衡。厂商能作到这一点实属不易,在硬件设计与软件开发方面要有强大的实力与长久的积累。硬件方面,NAS高性能的体现方式有所不同,某厂商工程师告诉笔者,真正体现NAS高性能的地方在于NAS得到大量数据时瞬间“刷”到磁盘的能力,而这是普通服务器写数据所达不到的。在软件方面,一方面尽管NAS所需的是简化的操作系统,有实力开发操作系统的公司毕竟只是少数,另一方面某些高端产品还具有高级存储功能。
  NetApp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陈文俊介绍,NetApp高端NAS产品能够提供非常高的性能,并打破了业界有关NAS产品不适于运行数据库应用的观点,使越来越多有经验的企业级用户支持在数据库环境使用NAS,例如Oracle公司采用NetApp的NAS产品运行自己的几十TB的核心应用。
  高端NAS产品的软硬件结合十分紧密,OEM的很少,这一点与高端SAN产品有很大不同。而高端产品却最能反映NAS的发展趋势,比如已经出现的与SAN的融合、iSCSI支持等。最近,NAS环境在利用新出现的技术时又发生一些新变化,比如TOE技术、NAS网关和NAS群集技术,下一期我们将与读者一起探讨这些技术。
阅读(34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