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nas

  • 博客访问: 621279
  • 博文数量: 456
  • 博客积分: 1001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64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5-08 16:0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6)

文章存档

2008年(456)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08-05-08 16:46:50

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基于网络的服务和数据传递迅猛发展,但是人们对数据的管理却不是十分理想,甚至出现了很多问题。人们急迫地想找到一种非常理想、安全的解决方案来管理单位呈几何级激增的数据,于是NAS出现了。

  记得五六年前,大家和e刀客一样可能还不知道网络为何物。但是近几年,网络的飞速发展,加上五彩斑斓的多媒体应用,使得单位的数据量激增。该怎样处理这些数据,人们开始的时候都和e刀客一样,非常困惑,于是大量的人力加入进来,大量的资金投入进来,来管理这些企业赖以生存的、具有极高价值的数据资料。但是,效果呢?却很不理想!

  于是,人们希望可以找到一种新的数据存储模式,非常独立,同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用性、可靠性,以满足今后数据存储的要求。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即是这种新型数据存储模式的具体体现。

  应用需求在变化,技术也在进步,因此,NAS的发展趋势包括了NAS技术本身的发展以及相关新技术的发展。


  标准之争在融合


  在最近几年中,存储领域热点频繁,几乎让e刀客看花了眼。但是e刀客注意到,这其中最让人关注的一个趋势就是很多厂家相继推出了兼容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和NAS的产品。这两种主要的网络存储技术在某些场合像是针锋相对的竞争者,代表着不同的标准和阵营,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标准已不重要,大家携手共存,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才是关键。

  SAN和NAS首先是访问途径上有基于直接连接和基于网络两类;其次是从传输协议来看,分成以块为单位和以文件为单位。NAS是一种以文件为传输协议,通过网络传输的技术;而SAN是以块为传输协议,通过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传输的技术。我们可以把NAS产品看作是以文件服务为中心的存储设备,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来进行文件的访问和存储。NAS设备都采用专用的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的处理,这些操作系统支持标准的网络协议。

  e刀客注意到,从目前的普遍应用来看,SAN占据的还是大型应用领域,NAS多集中于中小型的应用,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其实讨论SAN好还是NAS好,最终还是要看应用,看客户的需求。NAS和SAN同样有旺盛的生命力。比如有很多客户希望新的系统能跟传统系统的结构结合起来,让很多应用在不改变结构的前提下继续使用,NAS就比较适合这种类型的需求。因为从系统的构建而言,NAS方案可以利用用户原有的网络,而SAN方案往往要重新建立存储网络。

  但是e刀客认为,SAN的设备结构复杂,各个厂商标准也不一致,容易带来兼容的问题,而且需要较复杂的软件配合使用,所以在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结构中,越来越多的集中存储管理选择了利用IP构建存储网络,并且使存储网络具备更多智能,这就是NAS方案的发展。NAS不要求服务器额外安装软件,可以集中进行数据管理,并将复杂的磁盘、通道、管理软件等集成在一起,可以在网络上即插即用,因此e刀客觉得它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易管理。作为存储系统,NAS提供了比SAN更高的可用性,这是因为SAN本身无法提供完整的数据可用性,服务器、管理软件的失效、升级等都会影响SAN上数据的可用性。随着网络速度的飞跃,通道优势已经从Fibre Channel转移到IP,使得NAS在企业环境中应用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最后,e刀客觉得,把NAS放在一个局限的地方比较合适。一般的看法认为,SAN技术比NAS欠成熟一些,属于高端应用。现在网络存储不应该理解成为NAS,也不应该理解为SAN,应该是无处不在,兼容并包的。在实施上,NAS不需要新建网络,而SAN则要突破现有的网络再建设一个网络。


  应用为本看需要


  无论是SAN还是NAS,e刀客认为满足用户的应用需要才是最终的目标,但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满足这些用户的要求。他们可能更多地关注开放性和兼容性,如何能让这些异构平台更好地运行起来。从保护用户投资这点来讲,可能现在满足了他们的业务需要,但还要保证系统能够平滑地和业务增长对应起来。这就要求系统在扩充的时候能够平滑地实现,不影响业务,或者说系统是开放的,更多的设备、更多厂商的平台能纳入到应用环境当中。

  由于NAS是基于网络而构建运行的,因此,其网络性能上首先应该得到重视。在这方面,吞吐量(Throughput)代表了NAS产品接收和发送数据的能力;数据延时代表了传输速度的快慢;并发用户数决定了同时能够为多少用户提供服务。大家和e刀客一样都知道,NAS是一个共享的设备,在比较大的应用中,峰值的时候同时访问数据的用户会有很多,用户需要多少I/O带宽才能够满足业务的需要等问都很关键。

  此外,在NAS产品内部,很多硬件的设置也会影响到产品的最终性能,其中包括:内部磁盘接口和性能,因为数据都是存储在磁盘阵列内部,磁盘本身的指标对NAS来讲很重要;处理器性能和设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一些NAS产品还采用独立的网络协议CPU和文件系统CPU以提高性能。而在软件方面更要注意管理、安全和扩展性等方面的问题。

  e刀客向您介绍了这么多NAS的性能指标,但评价这类产品最微妙的地方就在于户很难去抽象地衡量一个系统的性能好坏,在具体应用中的表现是评判其性能的最重要标准。这可能也是网络存储技术魅力之所在吧。


  前景光明需努力


  目前的NAS技术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速度较慢等问题。e刀客也和大家一样存在着非常多的困惑:各厂家在今后的发展中,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改进NAS技术?未来的NAS将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怀着这些疑问,e刀客走访了很多厂商,大家一致认为:NAS今后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为用户提供更加可用的、完整的、方便的数据存储方案,使用户能很容易地管理系统,而且数据的可用性非常高。为达到这两个目的,第一,数据要走到IP上,这一点大家有了共识,另外一点就是存储网络中要加入更多的智能,就像路由器的发展一样。将来文件系统作为管理存储最核心的功能部件也会加入到存储网络中,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基于存储网络的软件,为什么存储网络特别是NAS发展得这么快的原因。大家认为,NAS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需要多厂商共同推动,从最早的一两家厂商,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进来。今后,将有更多的厂商在改进NAS性能上努力,希望在未来几年内,NAS的性能有一个大的提高。

  NAS(网络存储)作为主流存储技术的出现,为从根本上改变已有的存储结构与存储管理方式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两种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得到市场的共识。





  轻松存储


  随着各种组织和网络中对异种文件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将高性价比、高速度与可靠性紧密结合,实现为永续运行的企业基础架构提供管理型文件服务成为了用户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公司看到了NAS解决方案的价值。e刀客最看重的是HP NAS8000可以提供各种应用领域异种文件共享和文件服务功能,包括内容传送和分发、统一管理、技术计算以及Web服务。基于HP NAS8000的解决方案,正是为了应对用户这方面的需求而设计。
阅读(42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