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47469
  • 博文数量: 108
  • 博客积分: 3285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13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4-28 15:4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08)

文章存档

2014年(1)

2012年(3)

2011年(28)

2010年(20)

2009年(24)

2008年(32)

我的朋友

分类: LINUX

2008-09-19 11:25:23





从上电到switchroot


让我们从启动开始,看看FC6都做了些什么。

众所周知,和所有别的发行版本一样,FC6是由grab引导的,grab通常被安装在主引导扇区,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主板的bios中设置了从硬盘启动, 那么主板自检以后所执行的第一部分代码就是grub,grub将在其安装时候指定的位置寻找 menu.lst这个文件,并且根据这个文件的配置,加载相应的内核,启动linux。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由于grub的这种机制,即使是格式化你觉 得已经完全不再使用的硬盘分区,也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假设我们把grub安装在了 mbr,并且将配置文件放置在hda2,hda1安装了一套windows操作系统,通过grub实现多重引导,但是现在我们想放弃hda2的linux 系统,或者想把它换成另外一套linux发行版,我们可能会选择格式化hda2,虽然grub被安装在mbr,但是hda2的被格式化仍然会破坏其配置文 件所在的目录,grub将无法正常启动,你也就无法正常引导位于hda1的windows系统了,因为grub会提示错误,不给你选择系统的机会。这种情 况在实际的双系统使用过程中,可能经常会遇到。 遇到这种问题,常见的修复方法是使用软盘启动windows,使用fdisk /mbr命令使用windows系统提供的mbr覆盖gurb的mbr代码,或者使用其他方式启动linux(软盘,U盘或者光盘),重新安装grub。 虽然天不会塌下来,但是相信也会让你很不爽了,所以要小心。

内核是所有linux的核心,grub在成功的读取了配置文件以后,将会找到 kernel所在的位置,加载内核并且把电脑的控制权交给kernel程序,在FC对应的grub的menu.lst文件中,我们通常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 语句:root (hd0,2) 这句话告诉我们,从现在开始,根路径将被设置为第一个硬盘的第3个分区,然后是kernel /boot/vmlinuz-2.6.18-1.2798.fc6 ro root=LABEL=/ rhgb quiet,这句话告诉我们,从根分区的boot目录的vmlinuz-2.6.18-1.2798.fc6这个文件中读取内核,执行内核的时候使用 "ro root=LABEL=/ rhgb quiet"这样的参数,内核的执行参数可以控制内核的行为,比如ro参数告诉内核,以只读方式挂载根分区,而quiet则告诉内核,启动的时候不要打印 任何信息。这些参数不光影响内核的执行,大多数的发行版也使用这些参数控制启动完毕以后后续的动作。这些参数可以在任何时候从/proc/cmdline 这个文件中获得。

现在,grub找到了内核(hd0,2) /boot/vmlinuz-2.6.18-1.2798.fc6,它将整个电脑的控制权交给了这个程序,内核开始进行各种初始化的动作,你可以将 quiet参数去掉,以便看看内核都做了哪些事情,也可以在系统启动成功以后,使用dmesg这个命令查看内核启动的时候,都打印了哪些东西,总的来说, 内核做的都是一些和硬件打交道的事情,比如初始化内存,检测并初始化硬件等,在内核启动的最后,它将寻找init程序并将电脑的控制权交给这个程序。

有越来越多的新硬件需要linux的支持,如果把所有的硬件检测工作都放在内核中完成,内核会变得无比巨大,这不光是没有效率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和不允 许的,因此,如果你清楚的知道你的电脑都拥有哪些硬件,并且在未来不会添加新的硬件,你可以只将那些你需要的硬件编译到内核中去,然后直接启动你的 linux系统(事实上,早期的Gentoo系统要求每个安装者在安装的时候编译自己的内核),但是对于FC6这样的发行版来说,为了让全球大多数的PC 都可以顺利使用它,它使用模块的方式编译了尽可能多的硬件支持,并且在启动的时候在grub的配置文件中指定了initrd参数。

initrd 参数指定一个小的文件系统,这个文件系统虽然很小,但是比起内核来可以大很多,如果指定了initrd参数,内核在进行完自己的任务之后,将会运行 initrd这个小文件系统中的init程序,由这个程序完成进一步的系统初始化动作,加载更多的硬件支持以便找到真正的根文件系统。在menu.lst 文件中,这是通过initrd /boot/initrd-2.6.18-1.2798.fc6.img这一行来完成的,扩展名img通常预示着这是一个小的系统镜像文件。

使用file命令,我们可以看到/boot/initrd-2.6.18-1.2798.fc6.img是一个使用gzip压缩过的文件,解压缩以后再使 用 file命令,看到这是一个cpio文件,再解压缩这个文件,我们就可以看到initrd文件系统了,这个系统中的文件不多,在根目录中包含一个init 文件,这就是内核初始化完毕以后要运行的文件,这是一个脚本文件,它使用nash解释执行,nash是专门为initrd定制的脚本解释器,它的功能小而 专业,内建了很多initrd很需要的命令,我们在FC6启动的时候看到的"Red Hat nash version xxx starting "这句话,就是这个时候打印出来的。

我们来具体看看FC6的initrd做了哪些事情,首先为了让包含在initrd镜像中的那些程序顺利执行,它需要完备当前的文件系统,包括挂载proc 和sys文件系统(这些是内核支持的系统目录,需要将其挂载到用户区),创建/dev目录,并且在 /dev目录中创建系统初始化所需的那些设备,最典型的设备比如console,有了这个设备,echo命令才能把信息显示到终端上,这个阶段FC6的 initrd中的init程序创建的设备达到数十个之多。然后启动hotplug支持热插拔,这里的hotplug是nash内建支持的命令之一,然后使 用内建的mkblkdevs命令根据/sys/block目录下的文件信息创建/dev目录中对应的设备文件,然后加载usb和ext3相关的模块,在这 个过程中可能又有新的设备被发现,因此需要使用mkblkdevs命令再次更新设备目录,在准备好了/dev设备目录以后,init程序开始调用内建的 mkrootdev命令来创建/dev/root这个设备作为后续操作的根分区,这个命令的大致逻辑是:如果内核命令行中指定了root参数,则使用其指 定的那个参数作为root设备,如果指定的为LABEL,则检查所有的块设备并且寻找卷标为指定值的设备作为root设备,如果没有指定root参数,则 使用/proc/sys/kernel/real-root-dev指定的设备,这个命令除了将创建/dev目录中相应的root设备文件以外,还将更新 fstab文件,将当前找到的root文件的mount参数写入/etc/fstab文件,这样在接下来的命令中,可以直接使用mount命令加载根分 区,成功加载完根分区以后,init使用nash内建的setuproot命令,将所有的sys,proc,dev等这些已经挂载在initrd文件系统 中的目录重新转移至新的根分区,然后使用nash内建的switchroot命令(内核2.6以上的版本)将当前文件系统切换至新的根分区,并且执行新的 根分区的init命令,这样.initrd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剩下的事情就是真实的根分区中的init程序的工作了。

rc.sysinit过程


在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从上电到切换到真正的root之前,FC6都做了哪些事情,接下来,我们将开始介绍从切换到真正的Root到图形界面的用户登 录,FC6都做了哪些事情。在切换到真正的Root以后,FC6将电脑的控制权交给真正的init程序,通常使用的都是标准的SysVinit程序,这个 程序读取配置文件/ets/inittab,然后按照其中的配置执行指定的任务。研究这个文件,就可以了解从切换到新Root,到提示用户登录,FC6都 做了哪些事情。

首先,这个配置文件指定运行文件/etc/rc.d/rc.sysinit,这是个使用bash的执行的脚本文件,它首先检测一些基本系统的挂载情况,然 后从/etc/sysconfig/network文件中读取网络配置,检查SELinux(安全性增强Linux)的状态,然后开始设置终端字体(使用 /sbin/setsysfont命令,这个命令将读取/etc/sysconfig/i18n配置文件,然后开始打印 "Welcome to Fedora ..."的字样,其中Fedora是从配置文件/etc/redhat-release中读取的。然后开始提示按"I"键将进入交互启动模式,在这种模 式,你可以选择是否启动某个特定的服务。然后,使用/sbin/hwclock这个程序从BIOS中读取系统时间,其间使用了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clock,然后杀死所有的nash(我们在initrd中使用的shell)进程,启动udev(动态设备管理进程,通 过监视sysfs按照规则动态创建/dev目录中的设备,已经逐渐取代了hotplug和coldplug).

然后rc.sysinit程序检查/etc/sysconfig/modules/下的所有的脚本,如果找到可以执行的脚本,就执行它,这里的脚本通常用来定义一些用户级别的模块加载。我想如果你希望额外加载一些比如遥控器之类的模块,你可以在这里增加脚本。

然后,FC6准备进入图形界面继续init过程,进入初始化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内核命令行参数中包含rhgb参数并且不包含early-login参数, BOOTUP="color",GRAPHICAL="yes"(这些变量在/etc/sysconfig/init定义)并且 /usr/bin/rhgb是可执行的程序。如果所有这些条件都满足,那么现在将执行rhgb程序. rhgb程序的作用是在启动的时候建立一个临时的仅使用loopback网络的X窗口服务器,然后在这个窗口上显示启动进度,init程序的其他部分可以 通过rhgb-client程序向这个进度窗口发送消息,rhgb-client使用到的update参数是在rhgb的代码中写死的,总共有20个步 骤,从最开始的"RCclock"到最后的"loginscreen"。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FC6启动的图形界面部分。解下来首先做的事情是在运行期配置内核参数,读取的配置文件是/etc/sysctl.conf,然后是加 载键盘配置,你在安装FC6的时候可能被问到这个选项,配置文件是/etc/sysconfig/keyboard,然后是使用hostname命令设置 主机名,接下来如果/proc/acpi目录存在则尝试加载所有位于/lib/modules/$unamer/kernel/drivers/acpi /中的模块。然后尝试设置RAID(磁盘阵列) 加载相应模块并按需进行磁盘加密, 根据配置文件/etc/sysconfig/autofsck,/etc/sysconfig/readonly-root以及命令行参数中指定的属性决 定是否对磁盘进行检查以及判断检查的结果。根据内核命令行参数决定是否进行磁盘限额检查。

重新将根分区挂载为读写模式,删除在磁盘检查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文件并更新/etc/mtab文件,挂载fstab中所有非网络分区的分区并且打开磁盘限额配置。

按需要进行本机配置:如果存在/.unconfigured文件,调用/usr/bin/system-config-keyboard配置键盘,调用 /usr/bin/passwd root配置超级用户密码,调用/usr/sbin/netconfig配置网络,调用/usr/sbin/timeconfig配置时区,调用 /usr/sbin/authconfig --nostart配置网络登录,调用/usr/sbin/ntsysv配置默认的运行级别。清空包括/var/lock/,/var/run/, /tmp等在内的临时目录并创建新的临时文件,初始化串口,按照内核命令行参数的指示加载scsi相关模块,进行网络配置等(netprofile=), 创建/.autofsck文件,这个文件应该在关机的时候被删除,如果没有被删除说明没有正常关机,将会执行磁盘检测。

现在,检查用户是否按下了"I"键来决定是否运行交互模式的启动。至此,rc.sysinit完成了。


在VIA 的主页上,我找到了它们提供了用于linux的显卡驱动程序,不过预编译的驱动程序只提供Fedora Core以及Suse等超大发行版的版本,对于ubuntu这个新生事物,网站上还没有提供它对应的预编译的驱动。为了不占用太多在家里的时间,也因为我 对ubuntu还没有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我毫不犹豫的格掉了小电脑上的ubuntu,将其换为FC5。

Fedora Core是Redhat 9的后续版本,我在多个linux发行版中间转了一圈以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我无法不喜欢Fedora Core,正是因为我在同一台机器上使用过多个linux发行版,使得我有机会对它们进行一些相对公平的比较。对于gentoo,ubuntu和FC5, 我都没有进行太多的太专业的优化,ubuntu和FC5都是二进制的发行版本,可以定制的东西不多,对于Gentoo,我也只是简单的使用了i386的体 系结构,ACCEPT_KEYWORDS="~x85"而已,不过它们的表现确差别很大,简单的说,在FC5和Gentoo之间我很难比较哪个的性能更优 一些,但就Gnome菜单的响应速度来说,ubuntu比较那两个显然要差很多。在FC5上通过yum进行了EPIA的升级以后,mplayer播放 rmvb和avi文件没有出现一次哪怕些许的停顿,整体表现非常流畅,并且升级后的FC5还很好的支持我的16:9的液晶电视,成功的设置出了 1280x720的标准分辨率,如果我在Gentoo上折腾这些,显然是要花很多的时间。

我们应该让那些专业人士把它们擅长的东西做的更专业,而不是让每个人都成为专业人士。

我想FedoraCore很好的满足了这个原则,因此,我认为,FedoraCore将会是最好的也是最有前途的linux发行版。在我写这些文字的同 时, FC7的Test1可能已经发布了,据称FC7将整合Core仓库和Extra仓库,这意为着更为大量的软件将被FC测试优化以后以光盘的形式发布了,对 于用户来说,这是好事。

虽然把专业的东西做的更专业是专业人士的事情,但是,作为用户,我们可能不必知道它是怎么作出来的,但是至少我们应该知道,它正在做什么。这可以让我们更 好的使用它。在我满意了客厅的那个小电脑之后,我打算在卧室也安装了一模一样的另外一台电脑,这样我就可以躺在床上用遥控器看电影了,既然这两个小电脑的 硬件是一模一样的,我打算直接把已经装好的那一台的根分区直接传输(tar)到另外一台的已经存在的根分区,本想这会是很简单的过程,但是在传输完成以 后,却无法启动,提示根分区找不到之类的错误,我看到FC5的grub配置文件中并没有常见的root=/dev/hda2之类的描述,取而代之的是 root= LABEL=/,前者意为着指定第一个硬盘的第二个分区为根分区,后者应该怎么理解呢?我看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于是直接将其更改为root=/dev /hdc4(这是我另外一台电脑上的根分区),这下,出现了"Welcome to"的启动字样,不过还是无法启动,提示找不到"LABEL=/".

当然,如果我们知道它在做什么,类似的这些简单的小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这是我要写下接下来这些文字的原因。


从启动级别到登录


根据inittab的指示,在启动完rc.sysinit之后,init程序将进入相应的运行级别,并运行这个级别的脚本。 默认的运行级别也是在inittab中指定的,一般设置为3或者5,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默认进入图形模式(启动XWindow)。

启动脚本是通过/etc/rc.d/rc这个程序运行的,它做的事情也不算很复杂,首先它将根据你是否在前面的rc.sysinit的时候摁下"I"键来 决定是交互启动模式还是非交互启动模式并且进行相应的输出,然后,依次运行位于相应启动级别目录(/etc/rc.d/rc启动级别.d/)中的脚本,运 行的次序是,首先按照名称顺序运行那些K打头的脚本,然后按照名称顺序运行那些S打头的脚本。如果是交互启动模式,它将在运行每个S打头的脚本之前,询问 你是否运行这个脚本。

由于脚本运行的顺序是按照字母顺序,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每个脚本之前要被加上一个两位的数字,这只是为了在排列脚本执行顺序的时候显的更直观,另外,所 有的启动脚本文件都存在在/etc/rc.d/init.d目录中,位于不同启动级别下的脚本是指向 /etc/rc.d/init.d目录中相应脚本的符号链接。启动脚本符号链接中的数字是怎么来的呢,它是由你指定的,如果你要增加自己的启动脚本到相应 的启动级别中去,这个数字当然应该由你指定,因为只有你才知道这个脚本应该以什么样的优先级启动。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存在的启动脚本,作为FC6发行的一部 分,它们的优先级是在脚本中最前面的注释行中的chkconfig这一行指定的,在这一行中,你可以看到类似# chkconfig: 35 99 95的字样,它的含义是:这个脚本应该增加到运行级别3和运行级别5中,启动的优先级是99,关闭的优先级是95,当然,这些数字是由那些FC6的开发者 测试过没有问题,所以才写在这里的。一个二进制的程序/sbin/chkconfig将会读取这一行,并且在将服务增加到启动级别中去的时候自动生成文件 名。

文件名中的第一个字符S和K代表了什么含义呢?它代表了你在services控制面中选择了打开这个服务还是关闭这个服务,如果你在那里打开了这个服务, 则以S作为前导符,否则为K,结合我们前面介绍的启动过程,你就可以知道,在启动的时候,FC6会首先保证那些K打头的脚本是关闭的(通过以stop参数 调用这个脚本),然后才会逐个启动那些S打头的脚本(通过以start参数调用这个脚本)。

对于每个启动脚本文件,如果想知道启动了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可以查看相应脚本中的start()函数,比如对于avahi-dnsconfd这个脚本,我们可以看到,它只是运行了/usr/sbin/avahi-dnsconfd -D这个命令。

除了位于系统控制面板中对各个services的简单描述以外,你还可以在 找到对各个Fedora Core服务功能的描述以便决定是启动还是关闭某个服务。

在所有需要启动的服务都启动完毕以后,rc程序通过rhgb-client程序通知rhgb图形界面退出,rhgb的使命就完成了。

接下来,init程序在tty1-tty6启动mingetty程序,从现在开始,你可以通过Ctrl-Alt+F1..F6在各个不同的tty之间进行切换了。

然后,如果当前启动级别为5,init程序通过调用/etc/X11/prefdm程序,启动一个图形界面的登录屏幕,让用户登录。这个程序将会读取位于 /etc/sysconfig/desktop中的配置文件,如果没有指定任何配置文件,prefdm运行的顺序依次为gdm,kdm和xdm.

后面的启动部分就属于Gnome,Kde或者其它相应的窗口管理器了。

gdm


上 次我们说到,inittab启动到最后,使用/etc/X11/prefdm这个脚本来选择一个DM(Display Manager)来启动图形界面.这个脚本根据/etc/sysconfig/desktop中的配置来选择是该运行gdm,kdm还是xdm,默认将会 使用gdm。

无论是gdm,xdm还是kdm,所做的事情都是类似的,及启动一个X窗口,基于这个X窗口提供一个图形化的用户登录界面,以便在实际进入X窗口系统之 前,对用户进行验证,并且提供用户选择自己希望的语言,窗口管理器等的机会。除此之外,dm程序一般还支持别的一些操作,比如提供直接关机的选项以及根据 配置决定是否打开XDMCP服务的端口等。

XDMCP服务是X窗口显示管理器控制协议的缩写,它允许用户在远程电脑上运行X窗口服务,然后通过XDMCP协议使用本地的XDM登录,登录以后的后续 操作将使用远程的X窗口作为显示系统。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首先使用gdmsetup程序(管理菜单的登录屏幕)打开XDMCP的支持(远程选项卡更改为与 本地相同),然后打开一个终端窗口,运行Xnest :1 -query 127.0.0.1命令(Xnest并不是默认安装的命令),你将在一个新开的窗口中看到和你的登录屏幕一模一样的登录屏幕,你可以登录其它用户,进行所 有和本地用户一样的操作。显然如果你是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只需要把相应的ip地址改掉就可以了。

并不一定非要使用Xnest程序,你甚至可以在远程的Win32系统上进行基于XDMCP的远程登录,这首先需要你在你的windows系统上运行一个X 窗口系统,有很多种类似的实现,包括X-win32和cygwin在内的各种免费和收费版本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事实上,一台强劲的服务器可以通过这种方 法可以将N台落魄的486PC转变成可以运行高级科学运算的X终端。

说到远程X终端,除了上面提到的方法,你还可以使用内置于gnome之中的vino程序,这个程序可以基于本地的X窗口打开一个兼容于vnc的服务,你可 以使用各种类型的vncviewer来连接这个服务并进行远程操作(参见首选项菜单中的远程桌面),这种实现方式下,远程显示的屏幕和本地屏幕是完全相同 的。或者你也可以使用单独的vncserver,这种使用方式和XDMCP的使用方法类似,只是登录的用户和使用的窗口管理器都是由vncserver指 定好的。

gdm的配置定义在/etc/gdm/custom.conf中,对于其预定义配置的默认值你还可以查询/usr/share/gdm/defaults.conf文件,它们都采用了类似windows下ini文件的文件格式。

在用户选择了语言和窗口管理器以后,DM根据用户的选择设置相应的locale变量,然后运行和那个窗口管理器对应的命令。通常在语言选择菜单中,我们只 能看到区域的选择,比如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这样的选项,但是中国大陆的选项可以使用GBK的编码方式,也可以使用UTF8的编码方式,选择的区域是怎样和 编码方式对应的呢?所有gdm相关的配置文件保存在/etc/gdm这个目录中,在这个目录中有一个 locale.alias文件,这个文件列出了系统支持的语言以及各个语言对应的编码方式,你可以通过更改这个文件,以便在选择中国大陆的语言时,将编码 由默认的UTF8更改为GBK,当然,适应UTF8的编码方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不需要经常的和windows环境打交道,你应该保留这个默认的 设置。

除了选择语言以外,gdm还允许你选择要登录的会话. 系统内建的几个会话包括安全模式终端,安全模式gnome以及上一次的成功登录等,其它的会话则是从配置文件中读取的,gdm将会在多个目录中寻找设定的 会话,包括/etc/X11/sessions/,/usr/share/gdm/BuiltInSessions/, /usr/share/xsessions/等,路径可以通过daemon/SessionDesktopDir配置项进行更改,gdm在这些目录中寻找 扩展名为desktop的文件,比如默认会话对应的文件是 /usr/share/gdm/BuiltInSessions/default.desktop,而gnome会话对应的文件为 /usr/share/xsessions/gnome.desktop.这些配置文件定义了在不同的语言中这个会话要显示的名称。

当用户选择了一个对话,输入了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以后,gdm执行命令的顺序依次是,首先它将执行位于 daemon/PreSessionScriptDir 配置项路径下(默认为/etc/gdm/PreSession/)的所有脚本文件,来执行启动会话前的一些任务,比如更改X窗口的默认背景之类,然后它将 调用位于daemon/PostLoginScriptDir配置的目录中(默认为/etc/gdm/PostLogin)的脚本,执行一些在刚刚登录以 后需要运行的命令,然后它将以前面提到的desktop文件中定义的exec参数的值作为参数,调用daemon/BaseXsession配置项指定的 脚本(默认为 /etc/gdm/Xsession),比如如果你选择的是默认会话,那么执行的命令将会是/etc/gdm/Xsession default,如果你查看这个文件你将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它将首先检查是否存在主目录的.xsession文件,如果存在就执行它,否则检查是否存在 主目录下的.Xclients文件,如果存在则执行它,否则就将执行/etc/X11/xinit/Xclients文件,这个文件根据 /etc/sysconfig/desktop配置文件中的设置选择相应的命令执行,默认为执行gnome-session.

而配置在 daemon/PostSessionScriptDir配置项(默认值为/etc/gdm/PostSession/)所设定的目录中的脚本将在会话结 束以后运行,这意味着无论出于什么原因,gnome程序已经完全退出了,也许是你选择了注销命令,也许是X窗口崩溃了,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需要,可以将相应 的脚本放在对应的目录中。

最后还有一点要说的是,gdm通常是由/etc/X11/prefdm脚本启动的,这个脚本中将会重复启动自己,因此,如果你想在运行级别5的时候完全退出X窗口,你应该将prefdm这个程序杀死,而不是简单的杀死X窗口或者是gdm。
阅读(1022) | 评论(1)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tianyagg2009-11-18 10:28:09

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