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08470
  • 博文数量: 55
  • 博客积分: 2124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62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4-26 17:39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2)

2009年(32)

2008年(20)

分类:

2009-12-06 19:48:36

林振强《反叛》浅析

左炜明

1986 年的《反叛》由渡边茂树作曲,林振强填词。八十年代香港的经济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青少年的社会、代沟问题也随之浮现。《反叛》正是青少年心态的一个生动写照。该曲由当时刻意改变风格、从以往的纯情慢歌转向活力快歌的陈慧娴演唱,当时她 22 岁,青春靓丽,比较符合演唱此曲所需的特征。

这首歌的节奏较快,音符颇多,配器富有青春节奏。对于使用一字一音的填词手段而言,密音符的曲往往需要用副词、介词等虚字来填充词中实字的空档。成功运用的副词、有趣的譬喻、夸张的描写,成为此歌颇为出彩的地方。歌词如下:

师长很关心的说,不温书怎会做人?
爸爸很紧张的说,不准穿短裤热裙。
妈妈天天训导,说少女要留心,
男孩如凝望你入神,万别让他接近。
歌曲中诗般恋爱,偏偏很优美动人。
枕边的痴心小说,本本都使我入神。
不清楚恋爱事,我却有好奇心。
然而常常像个犯人,样样被豁限真难忍。
每次我说我不满,尊长即加倍主观。
次次判我不对,太似冒牌法官。
快要踢爆汽水罐,因抑郁塞满血管。
成年人常令我烦闷([和音唱]长期被管)。
苦闷、心极闷,到处有太多审判。
反叛、想玩玩,但被限制怎去玩?
苦闷、心极闷,永要我早归家去。
反叛、想玩玩,实在我喜爱夜半。
亲戚都夸张地说,沙滩中充满坏人。
爸妈都关心地说,应专心家里练琴。
不清楚恋爱事,我却有好奇心。
然而常常象个犯人,样样被豁限真难忍。
(重复第三、四段)

歌曲从每个青少年必然面对的师长教导开始,“很”、“很”、“天天”、“万”这几个词立即体现出老师父母对女儿的紧张态度。

第二段从外到内转入少女本身的心理描写,“偏偏很”、“本本都”、“不……却”、“常常”、“样样”这几个词或短语,表露出其心内的矛盾感觉。第二段最后“真难忍”三个字,“真”字本为阴平声,被放置到一个压调的位置,发成如“镇”高去声,是出律的。此应是词人故意为之,因为在该字的位置大可用“确”、“最”、“够”、“太”等高去或中入声字而避免出律,而使用一个出律的“真”字,反而可表现出少女心中颇为不耐的愤懑。

第三段开头四句从前面“犯人”继续申诉,“每次”、“即加倍”、“次次”、“太似”等副词短语,以及“犯人”面前的“冒牌法官”这个譬喻,生动地描绘了少女所表达的不解没有被家长老师所接受并因势利导,而是在少女心中营造了“法官”——且是“冒牌”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词人引出一个对于少女而言有点夸张粗暴的动作“踢爆汽水罐”,但在前面又加上“快要”这个副词,表示这个只是一个意向,而不是真正的动作,后面又用“抑郁塞满血管”的虚拟描写,补充说明了前面“冒牌法官”对青少年表露感情采用“堵”的方式,使其心中困惑无处发泄和无法得到合理顺势的解答。

第四段副歌接承上文“闷”字,将心中的感受发泄出来,词人使用了“到处”、“太多”、“永”、“实在”等虚词表达出少女的思想。“实在”这个词倒有趣,少女是不是真的“喜爱夜半”呢?也许未必。如果前面不是因为“苦闷”、“限制”而导致了“反叛”的逆反心理,又怎么会有“实在我喜爱夜半”的想法呢?

这首歌曲出来之后,据说在当时曾引起某些专栏作家批评,认为其歪曲了家长形象,并助长了青少年的反叛意识[1],实际效果是否如此很难断定。然而从青少年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歌曲正是成功地反映出其所处的心理环境,反而更得到这批受众的共鸣。同时,歌曲描写的心态也表现了家庭教育不得法造成的青少年逆反问题,值得思考的倒应该是老师和家长呢。

[1] 参见黄志华《唱足十三年》林振强长篇之十三:http://blog.chinaunix.net/u/14418/showart.php?id=389405

阅读(2127)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做了个相册

下一篇:水流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