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基于2.6的内核,也建议各位可以先看一下《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二版)》作为一个基础知识的铺垫。当然,从实践角度来看,只要按着以下的步骤去做也应该可以实现成功编译内核及加载模块。
个人用的Linux版本为:Debian GNU/Linux,内核版本为:2.6.20-1-686.
第一步,下载Linux内核的源代码,即构建LDD3(Linux Device Drivers 3rd)上面所说的内核树。
如过安装的Linux系统中已经自带了源代码的话,应该在/usr/src目录下。如果该目录为空的话,则需要自己手动下载源代码。下载代码的方法和链接
很多,也可以在CU上通过
amp;frmid=53去下载。不过,下载的内核版本最好和所运行的Linux系统的内核版本一致。当然,也可以比Linux系统内核的版本低,但高的
话应该不行(个人尚未实践)。
Debian下可以很方便的通过Debian源下载:
首先查找一下可下载的内核源代码:
# apt-cache search linux-source
其中显示的有:linux-source-2.6.20,没有和我的内核版本完全匹配,不过也没关系,直接下载就可以了:
# apt-get install linux-source-2.6.20
下载完成后,安装在/usr/src下,文件名为:linux-source-2.6.20.tar.bz2,是一个压缩包,解压缩既可以得到整个内核的源代码:
# tar jxvf linux-source-2.6.20.tar.bz2
解压后生成一个新的目录/usr/src/linux--source-2.6.20,所有的源代码都在该目录下。
注:该目录会因内核版本的不同而不同,各位动手实践的朋友只需知道自己的源代码所在的具体位置即可。
第二步:配置及编译内核。
进入/usr/src/linux--source-2.6.20目录下,可以看到Makefile文件,它包含了整个内核树编译信息。该文件最上面四行是关于内核版本的信息。对于整个Makefile可以不用做修改,采用默认的就可以了。
一般情况下,需要先用命令诸如"make menuconfig", "make xconfig"或者"make oldcofig"对内核进行配置,这几个都是对内核进行配置的命令,只是它们运行的环境不一样,执行一下这几个命令中的任何一个即可对内核进行配置:
make menuconfig是基于界面的内核配置方法,make xconfig应该是基于QT库的,还有make gcofig也是基于图形的配置方法,应该是需要GTK的环境,make oldcofig就是对内核树原有的.config文件进行配置一下即可。
其实内核的配置部分,主要是保证内核启动模块可动态加载的配置,默认配置里面应该已经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因此,我用的是make oldconfig.
内核的详细配置请见另外一位网友的帖子,这里给出链接:
%3D1%26amp%3Bfilter%3Ddigest
在内核源码的目录下执行:
# make
# make bzImage
其中,第一个make也可以不执行,直接make bzImage。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一个小时左右,因此是对整个内核重新编译了。执行结束后,可以看到在当前目录下生成了一个新的文件: vmlinux, 其属性为-rwxr-xr-x。
然后执行:
# make modules
# make modules_install
对内核的所有模块进行编译和安装。
执行结束之后,会在/lib/modules下生成新的目录/lib/modules/2.6.20/。 在随后的编译模块文件时,要用到这个路径下的build目录。至此,内核编译完成。可以重启一下系统。
第三步:编写模块文件及Makefile
以LDD3上的hello.c为例:
//hello.c
#include
#include
MODULE_LICENSE("Dual BSD/GPL");
static int hello_init(void)
{
printk(KERN_ALERT "Hello, world\n");
return 0;
}
static void hello_exit(void)
{
printk(KERN_ALERT"Goodbye, cruel world\n");
}
module_init(hello_init);
module_exit(hello_exit);
Makefile文件的内容为:
obj-m := hello.o
KERNELDIR := /lib/modules/2.6.20/build
PWD := $(shell pwd)
modules:
$(MAKE) -C $(KERNELDIR) M=$(PWD) modules
modules_install:
$(MAKE) -C $(KERNELDIR) M=$(PWD) modules_install
clean:
rm -rf *.o *~ core .depend .*.cmd *.ko *.mod.c .tmp_versions
其中,hello.c和Makefile文件应该位于同一个目录下,可以放在/home下,我的两个文件都位于/home/david/.
第四步:编译和装载模块
在文件所处的目录下,执行:
debian:/home/david # make
然后查看该目录下有哪些文件生成:
debian:/home/david # ls -l
总计 28
drwxr-xr-x 2 david david 4096 2007-02-07 17:49 Desktop
-rw-r--r-- 1 david david 462 2007-07-20 13:42 hello.c
-rw-r--r-- 1 root root 2432 2007-07-20 13:55 hello.ko
-rw-r--r-- 1 root root 607 2007-07-20 13:55 hello.mod.c
-rw-r--r-- 1 root root 1968 2007-07-20 13:55 hello.mod.o
-rw-r--r-- 1 root root 1140 2007-07-20 13:55 hello.o
-rw-r--r-- 1 david david 267 2007-07-20 13:48 Makefile
-rw-r--r-- 1 root root 0 2007-07-05 14:11 Module.symvers
可见,已经生成模块文件hello.ko.
然后,就可以加载该模块:
debian:/home/david # insmod hello.ko
查看模块是否加载进内核:
debian:/home/david # lsmod
Module Size Used by
hello 1344 0
nfs 219468 0
nfsd 202224 17
... ...
其中Module名为hello的即为我们所加载的模块.
卸载模块:
debian:/home/david # rmmod hello
同样可以通过lsmod来查看该模块是否被卸载.
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就是printk()输出的问题.LDD3上也说,在加载和卸载模块的时候都会有信息输出在屏幕上,如果通过终端仿真器(,则在屏幕
上看不到任何输出.我同时在虚拟机和和物理机都运行了该模块,均未看到有"Hello,
world"(加载模块时printk的输出)或"Goodby, cruel world"(卸载模块时printk的输出).
这个不知道是我操作系统发行版的原因还是系统配置的问题,请了解这个问题的朋友指点一下.
其二,书上讲到如果屏幕上看不到信息,可能输出在某个日志文件里面了,并说可能在/var/log/messages文件中.并且看到网上很多网友也说是
输出到这个文件里面.我不知道有没有发现输出在其他日志文件里的,不过我的这个信息输出在/var/log/syslog里面.在加载和卸载完该模块后,
执行命令:
debian:/home/david # cat /var/log/syslog | grep world
可以看到有两行内容.当然,也可以不用grep world, 应该会出现在最后两行.
Jul 20 14:15:29 localhost kernel: Hello, world
Jul 20 14:15:34 localhost kernel: Goodbye, cruel world
这就是printk应该输出的信息.
这里有另外一个方法,可以实现printk的信息输出在屏幕上,即更改printk输出的优先级.例子中的优先级为:KERN_ALERT,优先级为<1>,如果将优先级改为KERN_EMERG即<0>,则可以看到屏幕的输出信息.
修改的方法只是修改一下hello.c中两句printk()的内容,修改后的hello.c如下:
#include
#include
MODULE_LICENSE("Dual BSD/GPL");
static int hello_init(void)
{
printk(KERN_EMERG "Hello, world\n"); /*改动部分*/
return 0;
}
static void hello_exit(void)
{
printk(KERN_EMERG"Goodbye, cruel world\n"); /*改动部分*/
}
module_init(hello_init);
module_exit(hello_exit);
同样的方法编译生成模块,再次用insmod和rmmod,则在屏幕上看到的输出信息为:
debian:/home/david# insmod hello.ko
debian:/home/david#
Message from syslogd@localhost at Fri Jul 20 14:27:32 2007 ...
localhost kernel: Hello, world
debian:/home/david# rmmod hello
debian:/home/david#
Message from syslogd@localhost at Fri Jul 20 14:27:42 2007 ...
localhost kernel: Goodbye, cruel world
debian:/home/david
但是,是否能够将printk()的优先级改为KERN_EMERG值得商榷.因为在Linux Kernel
Development中,对该优先级的描述为: An emergency condition; the system is probably
dead.
以上就是整个2.6内核编译步骤以及模块动态加载的方法.理解和解释有误的地方,也请各位浏览本文的朋友指点,也希望能和对内核和驱动感兴趣的朋友交流.
本文也参考了一位网友博客上一篇关于编译2.6内核的文章,这里给出链接:
http://blog.csdn.net/wooin/archive/2007/05/21/1619141.aspx
【08-10】补充:本文最后所提到的模块加载和卸载时没有看到屏幕的输出信息,即printk输出的问题。经过实践之后,本人发现了个人的原因,和大家
交流一下。LDD3书中所说的看不到输出指的是在终端仿真器,就是我们平时在X-Window下用的终端,譬如我用的时Gnome-Terminal,在
这种情况下看不到屏幕的输出。而我上面的例程正是在终端下运行的。当时没想到切换到控制台Console运行一下试试。今天在控制台运行了,发现无论是在
虚拟机还是物理机下,只要在Console下面运行,是可以看到屏幕输出的。
开发简单的 Linux2.6 内核模块
您的内核必须已经启用这些选项进行了编译:
Loadable module support --->
[*] Enable loadable module support
[*] Module unloading
[ ] Module versioning support (EXPERIMENTAL)
[*] Automatic kernel module loading
如果按照第一篇教程中的说明编译内核,那么就已经正确地设置了这些选项。否则,修改这些选项,重新编译内核,并引导到新内核。
一个简单的模块骨架
首先,找到编译当前 Linux 内核的源代码。将目录切换到 Linux 源代码目录中的 drivers/misc/。现在,拷贝下面的代码并将其粘贴到一个名为 mymodule.c 的文件: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tic int __init mymodule_init(void)
{
printk ("My module worked!\n");
return 0;
}
static void __exit mymodule_exit(void)
{
printk ("Unloading my module.\n");
return;
}
module_init(mymodule_init);
module_exit(mymodule_exit);
MODULE_LICENSE("GPL");
保存这个文件,并在同一目录下编辑 Makefile 文件。添加这一行:
obj-m += mymodule.o
编译模块:
# make -C SUBDIRS=$PWD modules
使用 insmod ./mymodule.ko 加载这个模块,并查看是否打印了您的消息: dmesg | tail。应该会在输出的结束处看到:
My module worked!
现在删除内核模块:rmmod mymodule。再次查看 dmesg;应该会看到:
Unloading my module.
这样您就已经编写并运行了一个新的内核模块!
模块/内核接口
现在,我们来做一些与您的模块有关的更有趣的事情。要了解的一个关键内容是,模块只能“看到”内核故意让它访问的函数和变量。首先,我们以错误的方式来进行尝试。
编辑文件 kernel/printk.c,在所有包含文件之后其他全局变量声明附近(但要在所有函数之外)添加下面一行:
int my_variable = 0;
现在重新编译内核并引导到新内核。然后,将下面的内容添加到模块的 mymodule_init 函数起始处,置于其他代码之前。
extern int my_variable;
printk ("my_variable is %d\n", my_variable);
my_variable++;
保存修改并重新编译模块:
# make -C SUBDIRS=$PWD modules
加载模块(这将失败):insmod ./mymodule.ko。模块的加载会失败,并给出消息:
insmod: error inserting './mymodule.ko': -1 Unknown symbol in module
这说明内核不允许模块访问那个变量。当模块加载时,它必须解析所有外部引用,比如函数名或者变量名。如果它不能找到内核导出的符号列表中所有未解析的名
称,那么模块就不能写入那个变量或者调用那个函数。在内核中某个地方有为变量 my_variable 分配的空间,但模块不知道是哪里。
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将把 my_variable 添加到内核导出的符号列表中。在很多内核目录中,都有一个特定的文件,用于导出在那个目录中定义的符号。再次打开 kernel/printk.c 文件,在变量声明之后添加下面一行:
EXPORT_SYMBOL(my_variable);
重新编译并重新引导到新内核。现在再一次尝试加载模块:insmod ./mymodule.ko。这一次,当查看 dmesg 时,应该看到:
my_variable is 0
My module worked!
重新加载模块:
# rmmod mymodule && insmod ./mymodule.ko
现在应该看到:
Unloading my module.
my_variable is 1
My module worked!
每次重新加载那个模块,my_variable 都会增 1。您正在读写一个在主内核中定义的变量。只要被 EXPORT_SYMBOL()
显式地声明,模块就可以访问主内核中的任何变量。例如,函数 printk() 是在内核中定义的,并且在文件 kernel/printk.c
中被导出。
简单的可引导内核模块是用来研究内核的一个有趣的途径。例如,可以使用一个模块来打开或关闭 printk,方法是在内核中定义一个变量 do_print(它初始化为 0)。然后,让所有 printk 都依赖于“do_print”:
if (do_print) {
printk ("Big long obnoxious message\n");
}
然后,只有当您的模块被加载时才打开它。
模块参数
引导模块时,可以向它传递参数。要使用模块参数加载模块,这样写:
insmod module.ko [param1=value param2=value ...]
为了使用这些参数的值,要在模块中声明变量来保存它们,并在所有函数之外的某个地方使用宏 MODULE_PARM(variable, type)
和 MODULE_PARM_DESC(variable, description) 来接收它们。type 参数应该是一个格式为
[min[-max]]{b,h,i,l,s} 字符串,其中 min 和 max 是数组的长度限度。如果两者都忽略了,则默认为
1。最后一个字符是类型说明符:
b byte
h short
i int
l long
s string
可以在 MODULE_PARM_DESC 的 description 域中添加任何需要的说明符。
编写使用中断的模块
现在我们将编写一个模块,其中有一个函数,当内核接收到某个 IRQ 上的一个中断时会调用它。首先,将文件 mymodule.c 拷贝到
myirqtest.c,然后删除函数的内容,只保留返回语句。在编辑器中打开
myirqtest.c,并使用“myirqtest”替换所出现的“mymodule”来修改函数名。另外删除
printk。为了能够使用中断,将下面一行:
#include
加入到文件的顶部。
使用 cat /proc/interrupts 找出正在使用的中断。第一列显示出正在使用的中断号,第二列是机器自最后一次引导后在那个 IRQ
上发行了多少次中断,第三列是使用这个 IRQ 的设备。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将研究来自网络接口的中断,并使用两个模块参数 interface 和
irq 来指明我们要使用的接口和 IRQ 行。
为了使用模块参数,要声明两个变量来存放它们,并使用 MODULE_PARM 和 MODULE_PARM_DESC 来捕获参数。此代码应该放置在所有函数之外的某个地方:
static int irq;
static char *interface;
MODULE_PARM(interface, "s");
MODULE_PARM_DESC(interface, "A network interface");
MODULE_PARM(irq, "i");
MODULE_PARM_DESC(irq, "The IRQ of the network interface");
函数 request_irq() 将您的函数添加到选定的 IRQ 行的处理程序列表,每当接收到那个行上的一个中断时,可以使用它打印一条消息。现在,我们需要在函数 myirqtest_init 中请求网络设备的 IRQ。 request_irq 的定义如下:
int request_irq(unsigned int irq,
void (*handler)(int, void *, struct pt_regs *),
unsigned long irqflags,
const char *devname,
void *dev_id);
irq 是中断号。我们将使用从模块参数获得的值。handler 是一个指针,指向处理中断的函数。我们将使用 SA_SHIRQ 作为
irqflags 的值,表明我们的处理程序支持与其他处理程序共享 IRQ。 devname 是设备的简称,显示在
/proc/interrupts 列表中。我们将使用 interface 变量中的值,它是作为模块参数接收到的。
dev_id 参数是设备 ID。这个参数通常设置为 NULL,但是,如果需要共享 IRQ,以使得稍后那个 IRQ 被 free_irq()
释放时,正确的设备会被放开,那么它需要是 non-NULL 的。由于它是 void
*,所以它可以指向任何内容,不过,通常的做法是传递驱动程序的设备结构体。在此,我们将使用一个指向 irq 变量的指针。
如果成功,request_irq() 将返回 0。
编写完代码后,myirqtest_init() 应该类似如下:
static int __init myirqtest_init(void)
{
if(request_irq(irq, &myinterrupt, SA_SHIRQ, interface, &irq)) {
printk(KERN_ERR "myirqtest: cannot register IRQ %d\n", irq);
return -EIO;
}
printk("Request on IRQ %d succeeded\n", irq);
return 0;
}
如果 request_irq() 没有返回 0,则是出了一些错误, IRQ 不能被注册,所以我们打印一条错误消息并返回错误代码。
现在,当卸载那个模块时,我们还需要释放那个 IRQ。此任务由 free_irq 来完成,它使用中断号和设备 ID 作为参数。中断号保存在
irq 变量中,并且我们使用指向它的指针做为设备 ID,所以需要做的就是将下面的代码添加到 myirqtest_exit() 的开头:
free_irq(irq, &irq);
printk("Freeing IRQ %d\n", irq);
其余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编写 myinterrupt() 处理程序函数。它的声明已经间接通过 request_irq() 的参数说明了:void
(*handler)(int, void *, struct pt_regs *)。第一个参数是中断号,第二个参数是在 request_irq
中所使用的设备 ID,第三个参数持有一个指向某个结构体的指针,结构体中容纳的是在服务那个中断之前的处理器寄存器和状态。
如果不去查看处理器寄存器,我们就不能知道中断是来自我们的设备还是来自共享同一 IRQ 的某些其他设备。在本例中,令人满意的是,中断发生在指定的
IRQ 上。当编写真正的驱动程序时,执行对此的检查很重要,如果处理程序发现中断由另一个设备所使用,那么它应该立即返回值
IRQ_NONE,而不去处理那个中断。如果中断来自我们的设备,而且处理程序被正确调用,那么应该返回
IRQ_HANDLED。这些操作是与硬件相关的,在此不再论述。
所以,每当在指定的 IRQ 上有一个中断时,myinterrupt() 函数都会被调用。发生此事件时我们会执行打印输出,但是希望限制输出的数量,所以将像先前建议的那样去做,只打印输出前 10 个中断。
还需要从这个函数返回某些内容。由于这不是一个真正的驱动程序,而只是研究中断,所以应该返回 IRQ_NONE。通过返回 IRQ_HANDLED,我们可以宣称这是设备的真正驱动程序,不需要任何其他驱动程序来处理这个中断(在本例中并不是这样)。
这里是 myinterrupt() 的最终代码:
static irqreturn_t myinterrupt(int irq, void *dev_id, struct pt_regs *regs)
{
static int mycount = 0;
if (mycount < 10) {
printk("Interrupt!\n");
mycount++;
}
return IRQ_NONE;
}
这样就完成了!将下面一行:
obj-m += myirqtest.o
添加到此目录中的 Makefile,并使用下面的命令编译模块:
# make -C SUBDIRS=$PWD modules
现在插入模块(将参数值设置为在系统中可以生效的值,见 cat /proc/interrupts):
insmod myirqtest.ko interface=eth0 irq=9
查看 dmesg 的打印输出。它应该类似如下:
Request on IRQ 9 succeeded
Interrupt!
Interrupt!
Interrupt!
Interrupt!
Interrupt!
最多有 10 行“Interrupt!”,因为我们限制打印输出的数目最多那么多。现在,卸载模块:
rmmod myirqtest
IRQ 现在应该被我们的处理程序释放了。查看 dmesg 的输出。它应该类似如下:
Freeing IRQ 9
现在就已经完成了您自己的使用中断的内核模块!去研究您的新内核模块吧 —— 模块是非常有趣的!
阅读(820) | 评论(0) | 转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