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网络与安全
2011-04-13 21:56:24
Stanley Milgram实验发现,通过平均6人次的熟人传递就可以把社会中任意两人联系起来,这种现象被称为“Small World”。他揭示了:短链效应普遍存在和人们可以找到短链。
幂规律和小世界特征证明:实际网络的拓扑结构既不是非结构化网络中的一个完全随机图,也不是结构化网络中的确定性拓扑图。小世界模型特征指出,网络拓扑具有高***度和短链特性。在以小世界特性为基础的网络模型中,节点按照自身的***度被划分为若干簇,在每个簇中至少有一个“度”最高的节点作为中心节点。在DHT路由算法中,“小世界”特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如何缩短路径长度的问题变成了如何找到“短链”的问题。以概率P断开与其连接的边,并从网络中的其他节点随机选择进行重新连接。当P=0时,该网络就是规则网络;当P=1时,该网络就是随机网络;但P为0-1间某个值时,将存在很大区域,拥有较高的集聚程度和较小的最小距离。
聚类分布(CD)算法属于一种非结构化的DHT算法,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环状覆盖网络划分为两层——AUT层和HUB层,AUT负责数据管理,HUB负责节点路由,每层在局部节点上以聚类方式组织信息。CD算法初步解决了已有非结构化算法的数据无组织性和搜索盲目性。
CD算法的索引采用了DHT,利用高位散列函数将查询词和文件的描述信息(如文件名或关键词等)映射为Key,Key按照升序排列,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环形空间,Key与Key的距离等于它们在环形空间上的最短距离。
搜索时,查询词若与本地文件匹配,则返回结果的同时,更新路径上各个节点的路由表;否则,在AUT表中查找查询词,若匹配,则发送消息至对应节点;若AUT表不匹配,则再从HUB表中寻找最接近查询词的节点(即节点中心与查询词接近),并发送查询词至该节点。
参考:《P2P网络技术原理与C++开发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