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12647
  • 博文数量: 93
  • 博客积分: 6000
  • 博客等级: 准将
  • 技术积分: 105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3-19 11:0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93)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9年(26)

2008年(66)

我的朋友

分类: LINUX

2009-01-07 22:50:11

OSI参考模型清晰的分开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服务描述了每一层的功能,接口定义了某层提供的服务如何被高层访问,协议是每一层功能的实现方法。

OSI是一个7层模型,从下到上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 物理层

  • 物理层传输的都是二进制的bit流。物理接口标准定义了物理层与物理传输介质之间的接口,常用的包括rs232。

2 数据链路层

  • 数据链路层把从物理层传来的二进制数据打包成帧,负责帧在计算机之间无差错的传输。
  • 为了保证无差错,数据链路层必须执行差错检测与控制
  • 数据链路层对应于802中的MAC层(介质访问控制层)和LLC层(逻辑链路控制层)
  • 物理连接和数据链路层连接是有区别的,数据链路连接是建立在物理连接之上的,一个物理连接生存期间允许有多个数据链路层连接,数据链路链接释放时,物理连接不一定要释放。
  • 一句话概括:在物理层完成物理连接并提供bit流传输能力的基础上,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来传输数据链路层数据单元-帧。

3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协议是相邻两个直接连接节点间的协议,它不能解决数据经过通信子网中的多个转接节点的通信问题。
  • 网络层确定数据从原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选择,使数据通过最佳路径到达目的地。

4 传输层

  • osi模型的1到3层属于链接方式,4到7层属于端到端方式。
  • 传输层提供透明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5 会话层

  • 工作方式:单工、半双工、双工

6 表示层

 

7 应用层

 

 

TCP/IP参考模型是四层协议,从下往上依次是,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1 链路层

  • 常用协议,局域网常用IEEE802.3(以太网协议),IEEE802.5(令牌环网协议),广域网常用帧中继、X.25

2 网络层

  • IP、ARP、RARP、ICMP

3 传输层

  • TCP、UDP

4 应用层

  • SMTP、HTTP、FTP、TELNET、
 
 
 

LAN局域网参考模型分为两层,从下到上依次是 物理层 和 数据链路层,其中数据链路层又分为两层,从下到上依次为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和逻辑链路控制层(LLC)。

1 物理层

  • 制定了一系列的特性以保证二进制比特在传输时不出错

2 数据链路层 - MAC

  • MAC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解决信道竞争问题
  • MAC层标准主要是 带冲突检测功能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

3 数据链路层 - LLC

  • LLC层与传输介质无关,隐藏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局域网的区别,为网络层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
阅读(163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