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759427
  • 博文数量: 201
  • 博客积分: 1000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239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3-06 22:1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01)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2)

2009年(57)

2008年(141)

我的朋友

分类: IT职场

2008-06-05 10:11:39

《IT职业规划之从开发人员到行业专家》

作者:七十年代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外部环境因素固然很重要,但决定个人命运的其实却是自身不安于现状,勇于超越自我,否定自我的求变精神。

     “我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我真正的追求在哪里?我不做这个还可以做什么?”这是师弟们常问我的问题,但我也经常被同样的问题困扰。消极的或是不愿改变的人可能会说:我还能做什么啊,不会别的,只能做这个了,其实我认为一个IT人还是有很多出路的,比如:可 以钻研技术以成为技术专家、从项目管理成长为职业经理人、从需求分析过渡为咨询师、售前支持、从投标讲标谈判变为销售经理,你做乙方也许也会被甲方看中, 转成客户方的技术人员,转行也是一个方向(好像最近网络上那个地产美女还是程序员出身),如果你的客户是做外贸的,也许你找准机会从他的供应商摇身一变就 成了他的竞争对手。如果以上选择都不适合你,还有一个方向:从开发人员到行业专家。今天我来谈谈从开发人员成为行业专家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 海纳百川 兼收并蓄


      不少技术人员在 毕业的前几年存在这种思想,认为我在学校数据结构是拿高分的,XX语言是很精通的,我能写出很“Sharp”很“牛”的程序,我的同学谁谁谁又掌握了某种 新技术,我也不能落下,可老板却让我放下手中的程序去和客户学业务、做需求,甚至是用户培训或业务测试,烦人!懊恼!没劲!总是很郁闷,提不起一点兴趣, 觉得简直是荒废自己的“武功”,浪费自己的时间“我只管开发,不懂也不想了解业务”更 愿意把精力和兴趣放在研究技术和揣摩产品本身上。其实这算是技术人员的通病,总是以技术和产品为中心的“本位主义”思考,而实际上无论是编程语言还是技术 产品,都是解决现实人类问题的“工具”,当这个“工具”真正解决了问题,被很多用户在“用”时,才是技术人员最Enjoy,技术最有价值的体现,如果这个 工具不是围绕实际问题而展开,不能满足于现实需求,就变成了个人爱好的“玩具”,失去了市场价值。


       一个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只钻技术,不问业务的态度,永远也造不出“物有其用”的工具,难以释放技术与产品的高科技力量,当然自身发展也受限受困,难以成长。 如何才能获得客户的认同,做到“言用户之所言,想用户之所想”呢?这需要技术人员放下自己的技术架子,从零开始学习了解用户工作中所用到的专业知识、行业 现状、发展方向、法律法规、政策环境等。获得客户认同的第一步,就是从与用户以用户的语言沟通开始的,这些“行话”是建立在对客户专业知识的一定程度的学 习了解之上的。有了沟通,才能更好地得倾听用户的诉求,理解用户的反馈。只有积极学习客户业务,理解和洞察客户需求,从业务需要为出发点,才能将手中的技 术转化为有价值的工具,才能与客户共同成长,发展共赢。
“一专多能”的人才受市场的青睐,“双学士”价值大于硕士的现状都在告诉,知识多样化的重要性和价值,而接触和了解一个陌生领域,与这个领域中的优秀人才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迅速吸收他们累积多年的思想营养,是个人成长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放下对“非技术”的抵触情绪,试着去理解你的客户,倾听他们的声音,学习他们的业务,才会赢得用户的“拥抱”,获得技术的最大成功――用户的认可和市场的回报。

2.第二阶段 业务导向 技术推动

      摩尔定律预言了计算机硬件的更新速度,也决定着技术规范和产品的发展速度,每年每月每天都有新的技术理念和技术产品诞生,半年前还是很热门的技术,现在就 可能被淘汰或取代,似乎半年不学新技术,技术人员心态上可能就有面临失业风险了。学习积累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知识更新淘汰的速度,很多做了5年的程序员都有 这样的感慨:“技术发展太快了,我才用上了2.0,就出来了3.0!做技术太累人了,我学都学不过来!”

      事物发展总是遵循着螺旋上升发展的趋势,从可操作性强的Client客户端应用到易管理维护的Web网络应用,再到Smart Client智能客户端和AJAX等Web2.0技术的出现,从C++和Smalltalk到Java和C#,每一种新技术,总会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只 要理解技术的核心思想,掌握技术的灵魂精髓,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通过自身的技术积累“四两拨千斤”地用很小的学习成本掌握全新的技术,学习曲线可以 很平滑。技术的积累是如此,行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更是如此,因为相较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行业知识和用户需求调整变化速度就要慢的多,更容易积 累,也更有延续性。

     “On Dem_and”不只是一句告知客户的广告语,更是在提醒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只有理解客户的业务、顺应客户的需求才能提供令客户满意的产品与服务。应当 以一个用户角色的眼光去重新审视为用户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是否是用户所真正关心的,是否真正解决了用户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不仅学习积累 了行业开发经验,而且对技术和产品本身也会有更深的理解,综观工作三四年以上的技术人员,面试官和猎头们最在意的并不是他所掌握的技术语言,而是他的项目 经验和行业积累,这些经验和积累,是源于客户需求和行业知识的,价值远比会几种新技术大的多。

       对于客户而言,最有价值的不是你掌握哪些技术,而是你能帮他们解决哪些问题。做到以业务为牵引导向,以技术为推进动力,理解和分析客户需求,组织和善用所掌握的技术,才能赢得市场,求得技术产品和个人的生存发展。

3.第三阶段 业务至尊 善变为王

      作者以前有一位女领导,是从最基层的程序员做起的,曾经担任过国家某政府机构大系统XXX2000的项目经理,毫不夸张地说,她比政府机构的业务人员更懂 行业业务,因为政府的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们都是各管一段,而她对各项业务的详细流程和逻辑、分支局业务、总局监管了如指掌。当她成为我的领导时,已经是该 行业的一位资深业务专家,每有该局的业务信息化会议时,几乎有不请她就撑不起会议台面的感觉,当他们要进行流程和管理的一些改革时,总会听她的参考意见, 是真正的非官方权威业务专家。当你比客户更了解客户的业务,比客户更知道客户的所需时,就可以剖析客户的业务,发现其中的不足,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变 革,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新体系新方案。这个新体系新方案当然不能仅仅是从技术出发的新体系新方案,而是从商业模式上、业务流程上、管理 理念上提出的新模式,并提供与之配套的技术解决方案。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求变”已经是必不可少的生存法则。这个求变的过程,也是技术人员从 被动接受业务知识到主动改写业务知识的完美蜕变。远到亚玛逊,近到阿里巴巴,无不是深刻理解和剖析了行业业务,颠覆传统理念,打破原有流程,推出全新业务 模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奇迹,在这些耀眼的巨星光芒中,有无数的智慧在闪烁,而这些闪烁着的智慧,折射着那些懂得如何用技术工具完成业务模式革命的 “影子战士”的积累和行动。

       技术只是业务变革的推进动力和实现工具,能在技术层面支持用户的需求只能说“称 值”,而如果能在业务层面引领用户行业进行业务变革和流程改进,那才是技术人员的“至尊境界”。当一名技术人员通过多年的业务积累,达到“一览众山小”的 境界时,可能就会发现,职业和事业的发展视野,都可以打开“山外青山”的局面。职业方面可能承接对你高度认可的客户方抛来的橄榄枝,成为实至名归的行业专 家,又或者拥有更大的抱负,想要以厚积而勃发的积累开创自己的事业,相信,你会感激和回味你我都曾无怨无悔地走过的IT路。

阅读(60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