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85469
  • 博文数量: 81
  • 博客积分: 2098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95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11-24 14:2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1)

文章存档

2012年(2)

2011年(1)

2010年(20)

2009年(20)

2008年(38)

我的朋友

分类: LINUX

2008-12-01 13:14:12

/etc/fstab的配置和fsck

 

/etc/fstab内容主要包括六项:

例如:打印出中间的两行内容

LABEL=/      /         ext3   defaults    1     1        
/dev/sda2   /mnt/D/    vfat   defaults    0     0

第一列:设备名或者设备卷标名,(/dev/sda10 或者 LABEL=/)

第二列:设备挂载目录        (例如上面的“/”或者“/mnt/D/”)

第三列:设备文件系统          (例如上面的“ext3”或者“vfat”)

第四列:挂载参数     (看帮助man mount)

对于已经挂载好的设备,例如上面的/dev/sda2,现在要改变挂载参数,这时可以不用卸载该设备,而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没有挂载的设备,remount 这个参数无效)

#mount /mnt/D/ -o remount,ro  (改defaults为ro)
为了安全起见,可以指明其他挂载参数,例如:
noexec(不允许可执行文件可执行,但千万不要把根分区挂为noexec,那就无法使用系统了,连mount 命令都无法使用了,这时只有重新做系统了!
nodev(不允许挂载设备文件)nosuid,nosgid(不允许有suid和sgid属性)
nouser(不允许普通用户挂载)
第五列:指明是否要备份,(0为不备份,1为要备份,一般根分区要备份)

第六列:指明自检顺序。 (0为不自检,1或者2为要自检,如果是根分区要设为1,其他分区只能是2)

fsck命令详解
功能说明:检查文件系统并尝试修复错误。
语  法:fsck [-aANPrRsTV][-t <文件系统类型>][文件系统...]
补充说明:当文件系统发生错误四化,可用fsck指令尝试加以修复。
参  数:
-a 自动修复文件系统,不询问任何问题。
-A 依照/etc/fstab配置文件的内容,检查文件内所列的全部文件系统。
-N 不执行指令,仅列出实际执行会进行的动作。
-P 当搭配"-A"参数使用时,则会同时检查所有的文件系统。
-r 采用互动模式,在执行修复时询问问题,让用户得以确认并决定处理方式。
-R 当搭配"-A"参数使用时,则会略过/目录的文件系统不予检查。
-s 依序执行检查作业,而非同时执行。
-t<文件系统类型> 指定要检查的文件系统类型。
-T 执行fsck指令时,不显示标题信息。
-V 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例子 :
检查 msdos 档案系统的 /dev/hda5 是否正常,如果有异常便自动修复 :
fsck -t msdos -a /dev/hda5

注意 :

此指令可与 /etc/fstab 相互参考操作来加以了解。

运行fsck命令后产生的文件有什么用?

  当执行fsck命令时,fsck命令如果发现存在孤立的文件或目录,这些孤立的文件或目录对于系统管理员或用户来说,无法访问到它,因为它与它的上级目录失去了关联,如果用户允许fsck重新把它们找回来的话,fsck命令就会把这些孤立的文件或目录放在文件系统的/lost+found目录下,并用各自的i-node号来命名,以便用户查找自己需要的文件。Lost+found目录通过它的英文含义我们都可以知道,它是一个失物认领处。

  因此当某个用户发现自己丢失了某个文件,可以在执行fsck之后到/lost+found目录下去查找,这时通过文件名已无法辨认出文件的作用,只能用file之类的命令来确定文件的类型,如果是数据文件,可以用more或vi命令来查看,如果是二进制文件,可以用dbx命令来调试或者试着执行它(注意它可能是一个具有破坏性的程序),知道文件或目录的作用之后,可以对其进行改名。

  如果用户不允许fsck把这些孤立的文件或目录找回来,那么fsck命令就会破坏这些文件或目录,彻底丢失这些文件或目录,用户或系统管理员永远也无法找回它们。
 
没有整理:
使用如下命令挂载FAT32格式的U盘:
  
  # mount -t vfat /dev/sda1 /mnt/usb
  
  4.挂载外挂硬盘分区
  
  挂载外挂硬盘分区(FAT32格式)同样需要先用“fdisk -1”查看外挂的硬盘分区设备号,假设为/dev/hda1。建立/mnt/vfat挂载目录后,使用如下命令进行挂载:
  
  # mount -t vfat /dev/hda1 /mnt/vfat
  
  注意,默认情况下Linux只允许root用户执行mount命令。如果想让一般用户也能挂载,并且希望在系统启动时自动挂载光盘或软盘,需要修改/etc/fstab配置文件,加入以下内容:
  
  LABEL=/ / ext3   defaults  11
  /dev/cdrom/mnt/cdrom iSo9660 auto,owner,kudzu,ro,user 00
  /dev/fdo /mnt/floppy auto auto,owner,kudzu,ro,user 00
  
  其中,“user”表示将mount命令赋予一般用户使用。
 
mount   -t   ntfs   /dev/hda?     /mnt/???       挂载ntfs格式硬盘
将/dev/sdb1(移动硬盘的第一个分区)挂载到/mnt/usb1下
命令:mount -t auto -o iocharset=gb2312 /dev/sdb1 /mnt/usb1
auto可以是具体的vfat 或NTFS
同样可以将移动硬盘的第二个分区挂载到/mnt/usb2下
mkdir /mnt/usb2
mount -t auto -o iocharset=gb2312 /dev/sdb2 /mnt/usb2
最后你可以用mount查看挂载后的信息
现在你就可以在linux中使用windows分区了.
如果你是ntfs的话,可以先在linux中安装ntfs补丁
 
出现如此的报错,如何解决??
 mount -t vfat /dev/hdb5 /mnt/study -o iocharset=gb2312
mount: wrong fs type, bad option, bad superblock on /dev/hdb5,
       missing codepage or other error
       In some cases useful info is found in syslog - try
       dmesg | tail  or so

 

引用地址:http://www.cublog.cn/u/27493/showart_229460.html

 

阅读(2075)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NFS资源

下一篇:磁盘管理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