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87997
  • 博文数量: 52
  • 博客积分: 1410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87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1-30 11:2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52)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51)

我的朋友

分类: LINUX

2008-04-25 23:55:29

Linux2.6内核编译

 

第一部分,准备

要使用新的内核首先当然要取得新内核的源码,内核的官方网站是http: // 在上面可以得到最新的内核。2.6的更新是相当快的,你可以在命令行下使用finger @kernel.org命令来快速得到当前最新的内核列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2.6.0为准。

下载了内核源码之后,我们要使用 tar jxvf linux-2.6.0.tar.bz2来提取源码,如果你下载的是以tgz结尾的压缩包就使用zxvf参数来解压。我强烈建议你不要使用 /usr/src/linux这个目录来存放源码,因为使用这个目录你需要手工在/usr/include目录下作一些符号链接,这实在不是一个好主意。 所以我建议你为源码单独建一个目录,这里我们的目录是/src/linux-2.6.0。

要编译与正常运行新的内核你需要升级一些软 件包,这些信息在源码目录下的Documentation/Changes文件中,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选择升级。这其中我强调一下你应该升级Module -Init-Tools,不要被你当前系统中depmod -V输出的版本号迷惑(在RH9中它的输出是2.4.22,感觉好象要比Changes中所要求的要高,实际上它们使用不同的版本规则)。新的 Module-Init-Tools在下面的网址中取得:http: ///pub/linux/kernel/people/rusty/modules/

我使用的是0.9.14。如果你下载的是源码使用如下步骤进行编译

./configure --prefix=/

make moveold

#这一步会将你以前的insmod, modprobe, rmmod和 lsmod

#重命名为insmod.old, modprobe.old, rmmod.old lsmod.old

make

make install

然后使用 ./generate-modprobe.conf /etc/modprobe.conf (将原来的/etc/modules.conf转换到/etc/modprobe.conf )

如果你使用devfs系统你还需要复制modprobe.devfs 到/etc目录下。

当你升级完相关软件包之后,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下面我们将进入到编译阶段。

第二部分 编译

2.6的build系统与2.4有很大的不同,实际上是更加简单与方便了。第一步我们要进入源码目录

cd /src/linux-2.6.0

make mrproper

make menuconfig (基于文本选单的配置界面)

在 闪过几行字之后就出现了如图的界面,在界面的上部是配置工作的使用说明,使用箭头键在各选项间移动,使用enter进入下一层菜单,每个选项上的高亮字母 是键盘快捷方式,使用它可以快速的到达你想设置的菜单项上。在括号中按y将这个项目编译进内核中,按M编译为模块,按N为不选择,按esc将返回到上层菜 单。 GUI工具的基本概念也与之类似我们就不详细讨论了。在后面我将主要使用menuconfig来设置各个选项,选项的次序以它为准,其它工具中各选项也基 本与之对应。切记把声卡的模块编译进内核不然无法发声!!

编译和安装内核

#make

#make install

编译和安装模块

#make modules(编译选择的模块)

#make modules_install(将编译后的模块转移到系统标准位置)

完成后reboot就会发现启动选项就会多出一个2.6内核的选项。

介绍一下新内核中的图形界面配置工具

新内核中有两个GUI配置工具,过去的make xconfig现在是一个使用QT库作为界面方案的配置工具了,所以你要使用它必需先安装QT库。一般的发行版光盘中都包含了这个软件包。

另一个是make gconfig这是一个使用GTK库作为界面方案的工具,同样你要使用它就要先安装GTK库。这两个工具与原来的GUI工具在界面上有很大的变化,更加符合一般图形界面程序的使用习惯。

而传统的控制台配置工具menuconfig则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样子,不喜欢花里糊哨的GUI工具的兄弟还是用这个吧:)

在2.6中还添加了几个以调试为目的的make选项,它们是allyesconfig、allnoconfig、allmodconfig分别表示将所有选项加载为y、将所有选项加载为n、将所有选项加载为m。它们是为内核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准备的,与我们的关系不大

make menuconfig (部分)选项说明

第一项 Code maturity level options (代码成熟度选项)

按enter进入后选项如下

[*] Prompt for development and/or incomplete code/drivers

默认情况下是选择的,这将会在设置界面中显示还在开发或者还没有完成的代码与驱动.你应该选择它,因为有许多设备可能必需选择这个选项才能进行配置,实际上它是安全的。

[*] Select only drivers expected to compile cleanly

选择这个选项你将不会看到一些已知的存在问题的驱动程序选项,默认的情况下也是选择的。如果你有设备没有找到驱动选项,你可以将这一项去掉,或许就可以找到相关驱动了,不过它可能是有BUG的。

[*] Select only drivers that don't need compile-time external firmware

如果你不需要在内核对一些外部设备的固件作map支持就选择它,这也是默认选项。

第二项 General setup

其中的选项如下

[*] Support for paging of anonymous memory

这个选项将使你的内核支持虚拟内存,也就是让你的计算机好象拥有比实际内存更多 多的内存空间用来执行很大的程序。默认是选择的。

[*] System V IPC

为进程提供通信机制,这将使系统中各进程间有交换信息与保持同步的能力。有些程序只有在选Y的情况下才能运行,所以不用考虑,这里一定要选。

[ ] BSD Process Accounting

这里选择Y将会让内核为用户层的进程建立一个帐目(进程通过一个特殊的系统调用来通知内核),当程序退出时内核会将进程的相关信息记录到帐目文件中,主要包括进程的创建时间、 创建者,内存占用等信息。如果你需要就Y吧:)

[*] Sysctl support

这将提供一个接口让你可以动态的更改一些核心参数与变量,而不需要重新启动系统。打开这个选项将会增加内核的体积至少8KB。如果你的内核仅用制作安装与恢复系统系统盘那么可以不选,以减少对内存的占用。

[ ] Kernel .config support

这将会把内核的配置信息与相关的文档说明编译进内核中,以后可以使用一些工具来提取它用来重新构建内核,一般不用选它。

[ ] Remove kernel features (for embedded systems) --->

这个选项将会把一些特性从内核中移除,以减少内核体积。对于桌面用户来讲,这可不是一个好主意,所以不要选它。至于其中的内容我会在以后的补遗中介绍。

第三项 Loadable module support (可加载模块选项)

其选项如下:

[*] Enable loadable module support

这个选项可以让你的内核支持模块,模块是什么呢?模块是一小段代码,编译后可在系统内核运行 时动态的加入内核,从而为内核增加一些特性或是对某种硬件进行支持。一般一些不常用到的驱动或特性可以编译为模块以减少内核的体积。在运行时可以使用 modprobe命令来加载它到内核中去(在不需要时还可以移除它)。

一些特性是否编译为模块的原则是,不常使用的,特别是在系统启动时不需要的驱动可以将其编译为模块,如果是一些在系统启动时就要用到的驱动比如说文件系统,系统总线的支持就不要编为模块了,否在无法启动系统。(当然还有一些变通的方法,我以后会提到)

[ ] Module unloading

这个选项可以让你卸载不再使用的模块,如果不选的话你将不能卸载任何模块(有些模块一旦加载就不能卸载,不管是否选择了这个选项)。不选择这个选项会让你的内核体积减小一点

[ ] Module versioning support (EXPERIMENTAL)

  这个选项将让你可以使用其它版本内核中编译的模块,不过并不可靠,所以一般我们不选择它

[*] Automatic kernel module loading

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的内核在某些任务中要使用一些被编译为模块的驱动或特性时,我们要先使 用modprobe命令来加载它,内核才能使用。不过,如果你选择了这个选项,在内核需要一些模块时它可以自动调用modprobe命令来加载需要的模 块,这是个很棒的特性,当然要选Y喽:)

第四项 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

Subarchitecture Type (PC-compatible)

这是一个比较新的特性,主要的目的是使Linux可以支持多种PC标准,一般我们使用的PC机是遵循所谓IBM兼容结构(pc/at)。这个选项可以让你选择一些其它架构。我们一般选择PC-compatible就可以了。

Processor family (Pentium-4/Celeron(P4-based)/Xeon)

这个不用我讲了吧,你是什么CPU就选什么吧:)

[ ] Generic x86 support

这个选项提供了对X86系列CPU最大的兼容性,用来支持一些很少见的x86体系的CPU,它可能会降低一些系统性能。所以如果你的CPU能够在上面的列表中找到就不要选这个吧。

[ ] HPET Timer Support

这也是一个新的特性,HPET是intel制定的新的用以代替传统的8254(PIT)中断 定时器与RTC的定时器,全称叫作高精度事件定时器。如果你有一台较新的机器就选它吧,一般它是一个安全的选项,即使你的硬件不支持HPET也不会造成问 题,因为它会自动用8254替换。

[*] 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upport

这个也不用多讲了吧,如果你使用多处理器系统就选吧,如果你和我一样使用一个单CPU系统还是把它请出去吧。

( Maximum number of CPUs (2-255)

这里用来配置让Linux最多支持几路CPU,根据你的需要选择。

[*] Preemptible Kernel

这可是个新特性,几乎所有介绍2.6的文章都会提到,这就是可抢先式内核。也就是说被一些优 先级很高的程序可以先与一些低优先级的程序执行,即使这些程序是在核心态下执行(这实际上仍然不是真正的抢先式内核)。从而减少内核潜伏期,提高系统的响 应。当然在一些特殊的点的内核是不可抢先的,比如内核中的调度程序自身在执行时就是不可被抢先的。这个特性可以提高桌面系统、实时系统的性能,所以还是选 上吧。

[*] Machine Check Exception

如果你的系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CPU过热,内核将会在屏幕上打印相关信息来提醒你。这个功能 是需要硬件支持的。你可以查看/proc/cpuinfo看看是否有mce标志,有的话就选吧。如果你十分十分的不幸,选了它之后出现问题,可以在启动时 加nomce参数来关闭它。

[*] Check for non-fatal errors on AMD Athlon/Duron / Intel Pentium 4

打开这个选项将会检查你机器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果有一个非致命错误出现将会自动的修复并且 记录,这可以帮助你查出程序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当然它只能用在AMD Athlon/Duron / Intel Pentium 4这类CPU上。如果你正好在用它们中的一个你就选吧。

[*] check for P4 thermal throttling interrupt.

如果打开这个选项,在P4的CPU温度过高(也就是P4的温控装置起作用)时会在屏幕上显示出相关的信息,根据你的情况选择吧。

< > Toshiba Laptop support

这个选项是针对Toshiba笔记本的,可以用来访问Toshiba的系统管理模式,也就是 可以直接设置BIOS。不过要注意它只在Toshiba自己的 BIOS中起作用。假如你有一台Toshiba笔记本,可惜它的BIOS是Phoenix的,那这个选项仍然是梁山军师----无用:)

< > Dell laptop support

这个同上面的选项基本相同,自己看着办吧:)

< > /dev/cpu/microcode - Intel IA32 CPU microcode support

这个选项将让你可以更新Intel IA32系列处理器的微代码,当然你还必须在文件系统选项中选择devfs才能正常的使用它。如果你把它译为模块你还需要在modprobe.conf中加上这一行alias char-major-10-184 microcode

内核本身并不带有微代码的二进制文件,你可以到这个网址去得到新的信息

< > /dev/cpu/*/msr - Model-specific register support

这个选项桌面用户一般用不到,它主要用在Intel的嵌入式CPU中的,这个寄存器的作用也依赖与不同的CPU类型而有所不同,一般可以用来改变一些CPU原有物理结构的用途,但不同的CPU用途差别也很大。

< > /dev/cpu/*/cpuid - CPU information support

这会在/dev/cpu中建立一系列的设备文件,用以让过程去访问指定的CPU。一般不用选。

< > BIOS Enhanced Disk Drive calls determine boot disk (EXPERIMENTAL)

这将可以打开实模式下BIOS中的增强磁盘设备服务,以决定从哪个磁盘上启动。这一般是安全的,不过大多数BIOS提供商都没有实现这个特性。

High Memory Support (off)

如果你有大容量的内存(超过4G)你要选它,以使内核可以使用这部分内存。偶是没这命啦这部分永远为OFF,如果你有你就ON吧。

[ ] Math emulation

在你的CPU上如果没有数学协处理器的话,打开这个选项可以让内核模拟一个,以提升浮点计算能力,不过慢的可以。如果你使用的不是古董CPU的话(486SX以前的)这一项你永远都不需要。

[*] MTRR (Memory Type Range Register)support

在Intel p6家族的处理器中(Ppro、 PII和更新的)有一个内存类型范围寄存器,可用来控制处理器访问的内存范围。打开它一般可以提升显卡的显示性能,所以我们当然要在这说Y喽:)

第五项 Power management options (ACPI, APM)(高级电源管理)

[*] Power Management support

如果你想让你的Linux支持高级电源管理(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软关机、系统休眠等)需要选择它。

[ ] Software Suspend (EXPERIMENTAL)

选择这个选项你可以挂起你的计算机(有点象XP中的休眠),打开这项功能后,你可以使用 swsusp或者shutdown -z 来挂起你的计算机。这样系统会将你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也就是当前内存中的内容)作成一个镜象保存到你的交换分区中,在你下一次启动时使用启动参数 “resume=/dev/你的交换分区”,内核就会将上一次的工作内核从镜象文件中恢复到内存,这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启动速度。当你不想恢复上次的工作 时向内核传递参数“noresume"。不过系统启动后你的交换分区将不可以使用,你可以使用mkswap命令来重新格式化你的交换分区。这个功能不需要 高级电源管理的支持。很不错的功能,我一直有用,大家也来试试吧:)

[ ] Suspend-to-Disk Support

这个选项与上面的功能基本相同,不过更灵活一些,可以通过下面的子选项来指定一个专用的交换分区来保存内存镜象。

() Default resume partition

与上面的选项配合,来指定保存镜象的分区。

ACPI (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 Support --->

从这里进入ACPI电源管理的配置界面,要注意ACPI与APM不能同时使用,如果你同时配置了这两者,那么在系统启动时如果发现一个可工作的ACPI设备那么APM将被关闭,ACPI会被加载:

[*] ACPI Support

这个选项应该不用我多说了,要想让你的系统使用ACPI来管理你的电源就要选上它,另外要想让它起作用,你还要在系统中安装acpid守护程序。

[*] Sleep States (EXPERIMENTAL)

选择这个选项可以使你的系统具有挂起的功能,也就是说你可以暂时中断你的工作,让你的系统处 与一种低电能消耗的状态(sleep state),你此时的系统状态会保存在内存或者磁盘上(取决于挂起的深度),当你需要时再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但由于各种系统之间的差别,目前这项功 能并不完善。只有很少的设备可以完美的支持这个特性,所以不建议一般用户使用它。

< > AC Adapter

这是用来支持移动系统中的交流适配器的,以指示当前系统是不是在使用交流电,对于台式机不需要这个选项。

< > Battery

这个选项用于通过/proc/acpi/battery来向用户提供移动系统中的电池状态信息。同上面那个选项一样对台式机没有作用。

<*> Button

这个选项用于注册基于电源按钮的事件,比如power, sleep等,当你按下按钮时事件将发生,一个守护程序将读取/proc/acpi/event,并执行用户在这些事件上定义的动作比如让系统关机。

<*> Fan

这个选项提供对系统风扇的控制支持,可以通过用户层的程序来对系统风扇进行控制(比如打开,关闭,读取当前风扇的运行状态等,不过只有极少数的硬件支持它)。

<*> Processor

打开这个选项将让你的系统具有处理IDIE状态的能力,也就是说可以让你的处理器在空闲时节省电能。个人认为这个选项是一定要选的。

<*> Thermal Zone

当你的系统温度过高时,ACPI可以利用这个选项来控制你的系统,及时调整系统的工作状态以保护你的CPU,非常棒的一个特性一定要选呀,要不然也就不用使用ACPI了。(当然这需要硬件的支持)

< > ASUS/Medion Laptop Extras

这主要是为ASUS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准备的,以提供对这些系统上那些额外的按钮们的支持,用户可以通过它们来打开或者关闭LCD的背光,调整亮度、定制LED的闪烁指示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proc/acpi/asus来改变这些设置。

< > Toshiba Laptop Extras

这个选项是对Toshiba笔记本提供特别支持的,它的作用同上面的选项基本相同,如果你有一台这样的本本的话就选它吧。

[ ] Debug Statements

如果选择它当ACPI出现错误时会打印出详细的信息,这将会增加内核的体积大约50k,如果没有必要还是不要选它吧。

[ ] Relaxed AML

选择它的话ACPI翻译器将会放松对AML的错误检查,一些笔记本电脑可能需要它才能正常的使用ACPI(一些糟糕的桌面机可能也需要它,如果你的系统使用ACPI时出现问题不妨选上它试试)

PM (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BIOS Support --->

CPU Frequency scaling --->

对于用户,编译一个内核版本需要的不仅是升级内核和软件那么简单。一般来说,编译后的内核都能很好地工作,但是有些功能在初始化时(准确地说是在系 统初始化阶段,即init执行rc.sysini和rcx.d时)会失败。失败的情况因人而异,比如有些人在笔记本上安装Red Hat 9.0的USB设备、Iptable和RPM就全部失败,而有些人在安装PCMCIA设备和FireWire设备时会失败。

如果发现某些软件包无法正常工作,可以尝试下载最新的版本或重新编译、安装旧的版本,也可以通过进行一些相应的修改来解决问题。注意请在操作前备份文件。这里将总结一些常见的错误。

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法

RPM问题

进入编译好的内核后,与RPM相关的命令有些不能使用,并出现下列错误:

rpmdb: unable to join the environment
error: db4 error(11) from dbenv->open: Resour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error: cannot open Packages index using db3 - Resour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11)
error: cannot open Packages database in /var/lib/rpm
no packages

解决方法是执行“export LD_ASSUME_KERNEL =2.2.25”命令,也可以将其写入/etc/bashrc。

Glibc问题

用户可以升级Glibc标准库的软件包来解决该问题。因为有些发行版,例如Red Hat 9.0上默认安装的Glibc可能是被Red Hat内核小组修改过的。软件包的下载地址是:

ftp://ftp.rpmfind.net/linux/redhat/updates/9/en/os/i386/glibc-2.3.2-27.9.i386.rpm。

可以连同以下几个软件包一起升级:

ftp://ftp.rpmfind.net/linux/redhat/updates/9/en/os/i386/glibc-common-2.3.2-27.9.i386.rpm

ftp://ftp.rpmfind.net/linux/redhat/updates/9/en/os/i386/glibc-devel-2.3.2-27.9.i386.rpm

ftp://ftp.rpmfind.net/linux/redhat/updates/9/en/os/i386/glibc-utils-2.3.2-27.9.i386.rpm

如果使用“rpm -Uvh glibc*”失败,请用命令“rpm -e”先删除旧的Glibc,然后用命令“rpm -Uvh --force glibc*”强制安装。

Hotplug(热插拔)问题

内核对热插拔功能的支持与KMOD内核线程有关。

解决方法是将/etc/rc.sysinit中所有的/proc/ksyms替换为/proc/kallsyms。执行如下命令:

#mv /etc/rc.d/rc.sysinit /etc/rc.d/rc.sysinit.bak
#sed -e 's//proc/ksyms//proc/kallsyms/g' /etc/rc.d/rc.sysinit.bak > /etc/rc.d/rc.sysinit

Sysfs问题

解决方法是:

◆ 建立目录/sys:#mkdir /sys

◆ 在/etc/rc.d/rc.sysinit文件中找到“mount -f /proc”,在其下一行加入“mount -f /sys”。

◆ 同样在/etc/rc.d/rc.sysinit文件中找到“action $"Mounting proc filesystem: " mount -n -t proc /proc /proc”,在其下一行加入“action $"Mounting sysfs filesystem: " mount -n -t sysfs /sys /sys”。

◆ 在/etc/fstab文件中加入“none /sys sysfs defaults 0 0”。

◆ 在/etc/init.d/halt的halt_get_remaining函数中找到“awk ' ~ /^/$|^/proc|^/dev/”,改为“awk ' ~ /^/$|^/proc|^/sys|^/dev/”。

USB问题

新的2.6.0内核中使用的USB模块大多数已经改名,因此需要修改/etc/rc.sysinit中对USB子系统初始化的代码。将该文 件中所有的“keybdev”改为“usbkbd”、“mousedev”改为“usbmouse”、“/proc/bus/usb”改为 “/sys/bus/usb”,并在/etc/init.d/halt中进行同样的修改。此外,还要在/etc/rc.sysinit中找到 “needusbstorage”,做如下修改:

needusbstorage=
if [ $usb = "1" ]; then
needusbstorage=`LC_ALL=C grep -e "^I.*Cls=08" /sys/bus/usb/devices 2>/dev/null`
action $"Initializing USB 1.1 host controller: " modprobe ohci-hcd 2> /dev/null
action $"Initializing USB HID interface: " modprobe hid 2> /dev/null
action $"Initializing USB keyboard: " modprobe usbkbd 2> /dev/null
action $"Initializing USB mouse: " modprobe usbmouse 2> /dev/null
fi

如果USB总线是2.0的,还需将“ohci-hcd”改为“ehci-hcd”。

Sound问题

声音部分的模块名也改变了。我的笔记本原来的声卡驱动是i810_audio,现在已改为snd-intel8x0。因此需要把下面的内容添加到/etc/modprobe.conf中:

alias char-major-14 soundcore
alias sound snd-intel8x0
alias sound-slot-0 snd-intel8x0
alias snd-card-0 snd-intel8x0
alias sound-service-0-0 snd-mixer-oss
alias sound-service-0-1 snd-seq-oss
alias sound-service-0-3 snd-pcm-oss
alias sound-service-0-8 snd-seq-oss
alias sound-service-0-12 snd-pcm-oss
install snd-intel8x0 /sbin/modprobe --ignore-install sound-slot-0 &&
{ /bin/aumix-minimal -f /etc/.aumixrc -L >/dev/null 2>&1; /bin/true; }
remove snd-intel8x0
{ /bin/aumix-minimal -f /etc/.aumixrc -S >/dev/null 2>&1; /bin/true; };
/sbin/modprobe -r --ignore-remove sound-slot-0

然后执行“modprobe sound”加载声音模块,并使用下列命令检验声卡驱动:

#cat /proc/asound/cards

显示结果如下:

0 [SI7012]: ICH - SiS SI7012
SiS SI7012 at 0xdc00, irq 11

VMware问题

解决方法是:

◆ 将/usr/bin/vmware-config.pl中所有的“/proc/ksyms”替换为“/proc/kallsyms”。使用“sed”命令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 重新运行该脚本,使用内核头文件编译新的内核模块。在编译过程中如发生错误,应该进入/usr/lib/vmware/modules/source,使用下面的命令将vmnet.tar解包:

#tar xvf vmnet.tar

◆ 进入vmnet-only目录修改bridge.c文件。将“atomic_add(skb->truesize, &sk->wmem_alloc);”修改为“atomic_add(skb->truesize, &sk->sk_wmem_alloc);”,并用类似的方式将“protinfo”改为“sk_protinfo”。

◆ 再次把vmnet-only目录用下面的命令重新打包为vmmon.tar:

#tar cvf vmmon.tar vmnet-only。

如果按照上面的操作依旧失败,另一解决方法是到下载vmware-any-any-updateXX.tar.gz,将其解压到任何目录下,执行其中的runme.pl。

其它问题

大家也许还会遇到其它问题,但是无论遇上什么问题都可以依照下列步骤尝试解决:

1.内核组件尽可能编译为模块。执行如下命令可以快速重建内核:

#make all modules_install install

2.软件失败的大多数情况是由于模块名已被更改,而/etc/rc.d/rc.sysinit和/etc/rcX.d/*下的脚本却没有修改这些值 而导致的。因此,依次修改相关条目可以改进,但是这也需要相当多的背景知识。如果觉得麻烦,可以把所有加载模块的命令集中在 /etc/rc.d/rc.local中。例如:

modprobe eth0
modprobe isofs
modprobe loop
modprobe vfat

同时修改/etc/modoribe.conf文件。具体可参见“man modoribe.conf”获得更多的帮助信息。

3.如果想知道某模块变更后的名字,可以首先在“make menuconfig”时找到该选项,选择Help找到它的配置名称(CONFIG_*),然后到源代码相关目录下的makefile中寻找 CONFIG_*。一般可以找到obj-$(CONFIG_*)一项,其值就是该模块的名字。

阅读(647)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vsftpd配置手册

下一篇:深入了解网卡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